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文物和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文物和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如何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這些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的文化內容煥發新的生機活力?這是當代文博人需要回答的時代命題。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博物館是一個國家、城市或地區文化展示的重要載體,主要職能是在實現文物保護的基礎上,通過展覽展示、社會活動等形式,提高文物利用水平,起到文化傳承的作用。互聯網作為當今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已經全面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館依托互聯網時代的技術與平臺,開始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目前,大多數博物館已經免費對外開放,但公眾要欣賞這些博物館的文物藏品,必須親臨一家家博物館去看,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另外,還有一部分博物館收取門票,公眾必須付費進入。而北京上線的“博物館大數據平臺”,公眾既不用耗費時間精力也不用購買門票就能在家欣賞文物藏品,顯然這是一項實在的便民惠民之舉。
現階段是我國文化博物館增長最快的一個時期,近10年的時間,每年平均增長200多個;從近30年時間看,平均每年增長100多個博物館。我國改革開放前全國不到350個博物館,現在是10多倍的增長,體現我國博物館的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我國在數量上,跟國際還有差距,在種類上差異更大。我國博物館還要提高質量,完善種類。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文化博物館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去年以來,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于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從文物資源大國向文物保護利用強國跨越的關鍵時期。新形勢下,全方位提高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數字化水平,有助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助于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文博數字化促進了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為文物保護與研究提供支撐,加快了文化遺產價值的傳播,順應了社會發展的新形勢。
自2008年國有博物館陸續免費開放后,博物館的參觀人流逐年增多, 許多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呈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增長,不少博物館因其獨具特色的建筑、高規格的藏品和高水平展覽引起公眾的關注。有了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博物館,可利用其場館或新媒體平臺為工商企業的營銷宣傳提供服務,擴大企業及產品的知名度,為其品牌注入文化元素,讓博物館在社會經濟中扮演為高品質企業和產品代言的角色未嘗不可。
在科技進步迅猛發展的今天,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可視化技術正在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博物館的展覽,仿真、虛擬、無展板技術帶來的動態、交互、沉浸、體驗式等活化表現方式能帶給觀眾更為新鮮的感受,為博物館展陳中把無形的歷史與文物古跡結合,生動表現歷史、活化展示文物提供了新的手段。
想要了解更多文化博物館行業的發展前景,請查閱《2022-2027年中國文化博物館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文化博物館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
查看詳情
如今,我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4.72%,城市已成為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主要載體。人民群眾對優質公共服務、生2...
2022年上半年白酒業績保持著穩中有進的增長勢頭,白酒包裝不斷創新衍變,精美的禮盒包裝為白酒品牌及價值提供更多附加...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蘇東坡一定不會想到,他一生摯愛的竹,在今天已發展成規模超1億畝、年產值近3500億元的9...
袋泡茶多為2-3g的小包獨立包裝,出行攜帶便利,且沖泡程序簡單,茶汁激活時間短,使用完后茶渣只需連袋扔掉,處理簡單...
體育產業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收入水平提高,消費需求將從物質消費、必需...
遙感衛星,是用作外層空間遙感平臺的人造衛星。用衛星作為平臺的遙感技術稱為衛星遙感。通常,遙感衛星可在軌道上運行...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