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把核電站的組成設備稱為核電設備。建造核電站的設備主要分為三類: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輔助系統(BOP)。核能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在“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背景下,中國有望在核電領域大展拳腳,民企將在推動中國核電走出去中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
一、核電設備的概念
通常把核電站的組成設備稱為核電設備。建造核電站的設備主要分為三類: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輔助系統(BOP)。
核島設備是承擔熱核反應的主要部分,技術含量最高,對安全設計的要求也最高;常規島設備在技術上不區分第二代和第三代;輔助系統的工程規模比較小,這三種設備在核電站的造價中所占到的比例分別為5:3:2。
2020年中國49臺運行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田灣核電廠5號機組、福清核電廠5號機組分別在2020年7月和9月完成首次裝料。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核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中國核電事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成套核電產業鏈,核電產業中處于上游的企業有鑄鍛件、有色金屬、核原料等原材料和零部件廠商;核島、常規島、輔助廠房設備三個領域的制造企業在核電產業中位于中游;核電站的設計、建設及運營商處于核電產業的下游位置。
核準8臺新建核電機組后,我國核電行業經歷了三年多的“零審批”狀態。但在4月1日召開的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透露,“中國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發展核電,今年會有核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這也被業內視為核電“重啟”的信號,核電行業有望迎來復蘇之年。
二、核電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中國核電機組發電量不斷增加,2020年中國核電發電量為3662.4億千瓦時,較2019年增加了175億千瓦時;上網電量為3428.5億千瓦時,較2019年減少了159.7億千瓦時。
核電“重啟”背后是廣闊的市場。按照此前國家提出的核電發展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將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以此預計,每年將要開工6-8臺核電機組。若以每臺投資100億-200億元計算,投資規模可達千億元。
從1991年首座核電站投入運行至今,中國內地目前在運核電機組38臺,規模位列世界第四,在建核電機組規模位列世界第一,核電在中國已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時期。
電力供應結構持續優化,中國發電量不斷增加,由2011年的47130.2億千瓦小時增加至2020年的77790.6億千瓦小時。2020年中國共有49臺核電機組運行,裝機容量為51027.2MWe(額定裝機容量),有2臺核電機組在2020年完成首次裝料。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7499.2小時,設備平均利用率為85.61%;2020年中國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7427小時,設備平均利用率為92.95%。
當前,全球能源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相對于常規發電,核電在安全性和經濟性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為核能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市場空間。核能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在“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背景下,中國有望在核電領域大展拳腳,民企將在推動中國核電走出去中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
“一帶一路”戰略倡議提出后,經過3年培育和推廣,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簽署合作協議的國家和國際組織超過40個。十九大報告中,“一帶一路”倡議被確定為對外開放戰略的重點,“一帶一路”戰略的加快進行將給核電行業“走出去”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核能走出去的步伐不能放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應該努力發掘的市場。
同時,在西歐、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和地區有一些老化的電廠要淘汰,一些新的反應堆要建立,中國是有機會和實力去開發這塊市場的。到2020年全球將新建約130臺核電機組,到2030年前這一數字將達到約300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周邊國家將占到新建機組數的約80%。
核電項目由于成本投入高、建設周期長、投資回收風險高,需要給予特別的關注。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同的核電電價政策,我國在核電出口競爭中需要制定不同的投資策略。
核電設備是核電站的組成設備的簡稱,一座核電站的設備約有48000多套件,其中機械設備約6000套件,電器設備5000多套件,儀器儀表25000余套件,總重約6.7萬噸,其中主要設備包括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和電站輔助設備。核電設備產業鏈分為上游鋼鐵、核電鑄鍛件等原材料(其中鋼材為基礎材料;核電鑄鍛件為主要部件),中游為核電整機設備和部件設備和下游的核電站,其中整機部分又分為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和輔助設備三部分。
現階段,中國核電設備整機制造行業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分別為東方電氣集團、上海電氣集團,他們在核島設備和常規島設備上都具有較強的優勢。而相比之下,哈動力在核島設備上實力較弱,在常規島設備上可以和東方電氣集團和上海電氣集團并駕齊驅。但隨著核電市場重啟,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加。同時,基于核電設備行業良好的成長性、市場前景以及盈利能力,近年來將會有不少企業通過不同渠道進入該市場,特別是國外跨國公司,加劇了行業競爭。
隨著“一帶一路”的全面推進,核電“走出去”步伐也將加快。中國核電產能達到10—20套,但國內核電建設每年只能消化5—6套,產能過剩的壓力要求核電加快出海步伐。而在產業后處理方面,到2020年中國將累計產生乏燃料7900噸,乏燃料循環處理的累計市場規模將達525億元。
更為利好的消息是,“一帶一路沿線多數國家在這些領域仍處于起步階段,如果這一區域核技術應用發展可以達到美、日的水平,將是一個萬億元計的巨大市場。中核集團已成功向7個國家出口過6臺核電機組、8臺反應堆或核動力裝置,并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經貿關系,正在商談核電及鈾資源、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等核工業全產業鏈合作。
上述機組順利投產,標志該技術的全面成熟,后續采用三代AP1000和EPR技術的相關擬建機組核準有望全面提速,未來三年有望每年核準6~8臺機組,開啟公司核電業務新一輪成長。《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中國的核電規劃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而由能源局牽頭制定的核電“十三五”規劃已有初步方案,該規劃涉及核電發展中長期展望,預計2030年核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2億到1.5億千瓦,該規劃的實施將為我國核電發展帶來廣闊市場空間。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核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核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核電設備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核電設備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
查看詳情
據新華社12月14日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綱要提出,展望2035年,2...
工業生產持續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7...
我國真空壓縮袋市場發展 未來真空壓縮袋市場前景分析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消費水平也在逐年高漲,日常衣服把衣柜...
露營地相關企業發展現狀如何?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超4萬家露營地相關企業,大部分企業的盈利模式還停留在出租營位、...
今年以來,工信部等部門相繼出臺文件,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鈉離子電池賽道涌現投資熱潮。機構預測,隨著...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作為電動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裝機量也不斷攀升,動力電池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與...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