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梯行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經過數十年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梯生產國和消費市場。截至2023年,中國電梯保有量超過1000萬臺,占全球總量的40%以上。行業快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包括城鎮化進程加速、高層建筑需求增長、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適老化改造需求,以及政策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持續推動。近年來,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既有住宅電梯改造,地方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公積金提取等政策釋放市場需求。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自2019年以來,全國累計加裝電梯已超過13萬部。
與此同時,電梯技術從傳統機械驅動向智能化、節能化方向升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步融入電梯運維體系,推動行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盡管市場競爭激烈,但龐大的存量更新需求與新興應用場景(如智慧城市、超高層建筑)為行業注入長期增長動力。
中國城鎮化率已突破65%,帶動住宅、商業綜合體及公共設施建設需求。住宅地產仍是電梯需求主力,占比約70%,但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平穩期,增量市場逐漸轉向存量更新。此外,二孩政策及老齡化社會催生了多代同堂居住需求,家用電梯市場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成為細分領域的新亮點。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電梯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分析:
全國現存老舊小區約22萬個,涉及居民超3900萬戶。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針對老年人提出支持地方試點探索、整體推進多層建筑加裝電梯和發展老年助餐服務”。上海、北京等地通過“一梯一策”模式簡化審批流程,部分城市允許提取公積金支付加裝費用,顯著提升居民加裝意愿。
軌道交通、機場、醫院等公共領域對高速電梯、無障礙電梯需求旺盛。例如,時速超2米/秒的高速電梯在超高層建筑中滲透率逐年提升,2023年相關訂單占比達18%。此外,智慧城市建設推動電梯與樓宇自動化系統(BAS)深度融合,智能調度、遠程監控等功能成為新建項目的標配。
當前,中國電梯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升級”的關鍵轉型。一方面,智能化技術重塑產品形態,例如語音控制、人臉識別、無接觸呼梯等功能逐步普及;另一方面,綠色低碳趨勢倒逼能效升級,永磁同步電機、能量回饋裝置等技術使電梯能耗降低50%以上。與此同時,市場格局呈現“兩超多強”特征:外資品牌如奧的斯、三菱等憑借技術優勢主導高端市場,而本土企業如康力、快意電梯通過性價比和服務網絡搶占中低端份額。未來,行業競爭將聚焦于技術創新能力、產業鏈整合效率及服務響應速度,數字化與全球化布局成為破局關鍵。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電梯行業正朝著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智能傳感器、連接性技術、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將推動電梯行業的創新和升級。此外,隨著可持續性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電梯行業將大力發展節能技術以減少能源消耗,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回收以及綠色環保材料等。
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將深度滲透電梯研發、制造和運維全流程。例如,基于大數據的故障預測系統可提前預警潛在風險,5G通信技術實現實時遠程診斷。此外,模塊化設計縮短交付周期,定制化解決方案滿足個性化需求,如透明觀光電梯、載重50噸以上的工業重型電梯等。
“雙碳”目標下,節能電梯占比將從2023年的35%提升至2030年的60%以上。稀土永磁材料、輕量化轎廂設計、太陽能驅動等技術加速應用。政策層面,能效標識制度與碳足跡核算標準逐步完善,倒逼企業淘汰高耗能產品。
未來,電梯行業將繼續向智能化、數字化、低碳化方向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高層建筑的不斷增多,電梯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同時,舊樓加裝電梯的需求也將增加,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此外,政府對電梯安全和維護的重視以及相關政策的出臺,將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據統計,我國加裝電梯的潛在需求量超過200萬部,涉及上億人的日常生活。
想要了解更多電梯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電梯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