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以及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中國為推動全球合作與發展而提出的重要戰略,為數字經濟的國際合作提供了廣闊平臺。
一、2025年“一帶一路”戰略下數字經濟行業現狀
(一)市場規模與增長
近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呈現出持續擴張的態勢。根據相關研究報告,2024年“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已達到數萬億美元,并且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其中,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數字經濟合作成果顯著,雙方在數字經濟領域的貿易額不斷增長。2025年一季度,東盟繼續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進出口占中國整體外貿的比重提升到16.6%。在數字貿易方面,中國與東盟的跨境電商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中國商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東盟國家,同時東盟的特色產品也借助數字渠道進入中國市場。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下數字經濟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從細分領域來看,數字支付、電子商務、云計算、大數據等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得到了廣泛應用。以數字支付為例,亞太地區在全球數字支付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數字錢包的使用率、滲透率占全球市場的七成,并將保持2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在“一帶一路”沿線,數字支付也為區域經濟帶來了顯著的好處,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
(二)基礎設施建設
在通信基礎設施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寬帶網絡覆蓋和5G網絡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中國積極推動與沿線國家的通信基礎設施合作,幫助一些國家建設了高速寬帶網絡和5G基站。例如,華為在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與了5G網絡建設項目,加快了當地的數字化進程。在跨境陸纜和國際海纜建設方面,中國已累計建設34條跨境陸纜與多條國際海纜,推動了網絡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大數據、云計算中心等數字平臺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逐步建立。這些數字平臺為沿線國家的數據共享、產業聯動提供了重要支撐。例如,一些中國企業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了大數據中心,整合了當地的算力及數據資源,提高了數字要素資源的流通效率。同時,這些數字平臺還推動了沿線國家在交通、教育、醫療、物流等領域的數字應用水平提升,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三)競爭格局與合作模式
“一帶一路”戰略下,數字經濟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一方面,中國企業在數字經濟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和豐富的經驗,在沿線國家的數字經濟市場中占據了一定的份額。例如,中國的電商平臺、數字支付企業等在沿線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另一方面,沿線國家本土的數字經濟企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與中國企業形成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在合作模式方面,除了傳統的貿易合作外,還出現了多種創新模式。例如,中國與沿線國家開展了數字經濟產業園區的合作建設,通過產業集聚效應,促進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此外,還開展了數字人才聯合培養項目,通過設置聯合培養項目、公派留學等方式,構建了靈活高效的數字經濟人才跨境交流機制,為沿線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三)技術發展與應用
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在人工智能領域,一些中國企業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沿線國家的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領域。例如,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為沿線國家的制造業企業提供了智能解決方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在大數據方面,沿線國家的企業和機構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市場分析、風險管理等。云計算技術則為沿線國家的企業提供了便捷的計算資源和存儲服務,降低了企業的信息化成本。
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國企業與沿線國家的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了廣泛的合作。例如,共同開展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等。這些合作不僅推動了技術的創新發展,還促進了技術的轉移和應用,為沿線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四)政策環境與法規建設
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字經濟合作。例如,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中,呼吁不斷提高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與公平性,倡導建立具有廣泛共識的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同時,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數字經濟規則制定,推動建立多邊共治的數字治理規則、制度與標準體系。
沿線國家也紛紛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以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一些國家制定了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加大了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鼓勵企業開展數字化創新。同時,各國也在加強數字治理方面的合作,共同應對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挑戰。然而,由于沿線國家的法律體系和政策環境存在差異,在數字經濟合作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法規障礙,如數據跨境流動規則缺失等問題。
二、2025年“一帶一路”戰略下數字經濟行業發展趨勢
(一)數字化貿易持續深化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下數字經濟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預測,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數字化貿易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持續深化。數字支付、跨境電商等新興貿易模式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例如,中國的數字支付企業通過與沿線國家的本地電子錢包合作,實現了跨境支付的便利化。未來,數字化貿易將進一步拓展貿易范圍,提高貿易效率,降低貿易成本,為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同時,數字化貿易也將促進沿線國家的產業升級和轉型。通過數字化貿易,企業可以更便捷地獲取全球市場信息,調整生產和銷售策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此外,數字化貿易還將推動沿線國家的服務業發展,如數字物流、數字金融等,促進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二)數字技術融合創新加速
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字技術融合創新將加速。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將相互融合,創造出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例如,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結合將實現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和自動化控制,提高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大數據與云計算的結合將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更精準的數據支持,幫助企業更好地把握市場機會。
數字技術的融合創新還將推動沿線國家的產業數字化轉型。制造業將實現智能化生產,農業將實現精準種植和養殖,服務業將實現數字化升級。這將提高沿線國家的產業競爭力,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區域數字治理合作加強
為了應對數字經濟合作中面臨的挑戰,如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加強區域數字治理合作。各國將共同制定數字治理規則和標準,加強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例如,建立數據共享和保護機制,加強網絡安全技術交流和合作,共同應對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等風險。
區域數字治理合作還將促進沿線國家在數字經濟發展政策上的協調和協同。各國將加強政策溝通和交流,分享數字經濟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共同推動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
(四)綠色數字經濟成為發展重點
在全球倡導綠色發展的背景下,綠色數字經濟將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數字技術將在能源管理、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優化能源分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環境監測和預警,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同時,沿線國家還將加強在綠色數字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的合作。共同開展綠色數字技術的研發項目,推廣綠色數字技術的應用,促進數字經濟的綠色轉型。
三、案例分析
(一)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案例
中國與東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雙方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等新興領域拓展互利合作,在標準和規則等領域加強互融互通。例如,在跨境電商方面,中國與東盟的電商平臺合作不斷加強,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和貿易的增長。在數字支付方面,中國的數字支付企業與東盟國家的本地電子錢包合作,實現了跨境支付的便利化,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
(二)中亞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案例
中國積極參與中亞國家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一些國家建設了通信網絡、數據中心等。例如,中國企業在中亞國家建設了5G基站和寬帶網絡,提高了當地的通信水平。同時,中國還與中亞國家合作建設了數據中心,為當地的企業和機構提供了數據存儲和處理服務,促進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
如需了解更多數字經濟行業報告的具體情況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下數字經濟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