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CONTENTS
一、展覽館基本概述
二、展覽館分類及特點
三、展覽館行業的價值體現
四、中國展覽業發展現狀
五、中國產業展覽館行業發展現狀
六、膠原蛋白行業發展情況
1、膠原蛋白的結構及特點
2、膠原蛋白的醫學應用方向
3、膠原蛋白的分型及醫美應用
4、膠原蛋白的來源和制備方式
5、膠原蛋白行業重點企業
七、中國產業展覽案例研究
1、華熙生物世界透明質酸博物館及合成生物科學館
2、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
3、廣州創爾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膠原展覽館
4、福瑞達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世界美妝科技館
5、北京植物醫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山石斛博物館
6、陜西佰傲再生醫學有限公司世界皮膚科學館
7、神冠控股 (集團) 有限公司膠原蛋白文化博覽中心及科普館
一、展覽館基本概述
展覽館是為特定主題或綜合內容提供展示、交流、教育的公共文化場所,通常具備專業性、開放性和互動性。
圖表:展覽館核心功能
功能概述
文化傳播通過文物、藝術品等展品,系統呈現人類文明成果。
科技展示科技館、工業館等通過互動設備、模型等演示科學原理與技術應用。
經濟交流作為商業展會的載體,促進貿易合作。
教育功能通過專題展覽和社教活動,普及科學、歷史、藝術等知識。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展覽館分類及特點
1、按內容與主題分類
(1)綜合性展覽館
特點:涵蓋多領域主題,可同期或分期舉辦不同展覽,空間靈活性強。例如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適合大型國際會展活動。
(2)專業性展覽館
特點:聚焦特定領域(如工業、農業、科技、文化藝術),展示內容垂直深入。例如北京農業展覽館專注于農業技術推廣。
2、按規模與層級分類
(1)大型展覽館
特點:設施完備,適合國際性大型展會(如廣交會),配套服務齊全(含劇場、商場等)。
(2)中小型展覽館
特點:區域性或社區化,側重本地文化與歷史展示(如市級博物館、區級文化中心)。
3、按展陳方式分類
(1)靜態展覽館
特點:以長期固定展品為主(如文物、藝術品),強調歷史與文化的保存與傳承(如傳統博物館)。
(2)動態展覽館
特點:短期臨時展覽為主,結合活動與表演(如科技館的互動實驗)。
(3)互動式展覽館
特點:強調觀眾參與,運用VR、AR等技術(如兒童博物館、智能展館),提升沉浸感。
4、按運營模式分類
(1)公有制展覽館
特點:政府主導,公益性為主(如中國美術館),資金依賴財政撥款。
(2)私有制展覽館
特點:企業或個人投資,兼具商業與文化目標(如企業美術館),展品可能偏向企業收藏或品牌宣傳。
(3)非營利性展覽館
特點:由基金會或社會組織運營,資金來自捐贈與活動收入(如上海當代藝術館)。
三、展覽館行業的價值體現
1、文化價值:文明的存儲器與傳播器
(1)文化遺產的 “活體保存”
展覽館通過專業文物修復、恒溫恒濕保存技術(如故宮文物醫院)和場景復原,將瀕危文化遺產轉化為可感知的實體。例如,敦煌研究院數字展覽館利用3D掃描技術永久保存莫高窟壁畫,全球觀眾可通過VR設備 “近距離” 欣賞壁畫細節,實現“永不褪色”的文化傳承。
(2)多元文化的對話平臺
國際性展覽(如上海進博會國家館、威尼斯雙年展)成為不同文明對話的舞臺。2024年“絲綢之路文物展”在西安展出阿富汗、伊朗等國文物,觀眾通過對比不同文明的陶器、金銀器,直觀感受歐亞大陸的文化交融,打破地域文化認知壁壘。
(3)當代文化的記錄與發聲
先鋒藝術展、科技藝術展實時捕捉時代精神。深圳“數字敦煌”展覽將壁畫元素與AI生成技術結合,年輕藝術家以此為靈感創作新媒體作品,推動傳統文化基因的現代轉譯。
2、教育價值:無圍墻的終身課堂
(1)全齡段知識普及
兒童啟蒙: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恐龍模型互動區”通過體感游戲讓孩子學習生物進化,年均接待青少年超50萬人次,成為科學啟蒙地標。
成人教育:蘇州絲綢博物館開設“宋錦織造工坊”體驗課,參與者親手操作織機,將靜態展覽轉化為“可觸摸的歷史課”,課程復購率達40%。
(2)非正式學習的核心場景
研究表明,78%的觀眾在展覽館中對特定主題產生深入學習意愿。北京天文館“火星探測展”通過模擬登陸艙、隕石標本,激發觀眾自主查閱航天資料的行為,相關科普書籍銷量同期增長230%。
(3)特殊群體的包容教育
無障礙設計(如觸覺導覽圖、手語講解)和定制化活動(如自閉癥兒童“靜音觀展時段”)讓展覽惠及更多人群。
3、經濟價值:會展經濟的核心載體
(1)直接經濟效益驅動
大型展覽館是會展經濟的“發動機”。國際會展業協會數據顯示,德國漢諾威展覽中心年舉辦超50場國際展會,2023年帶動周邊餐飲、住宿等消費達82億歐元,每1歐元展覽收入可拉動9歐元關聯產業增長。
(2)城市品牌的增值器
標志性展覽館成為城市名片:成都“中國國際非遺博覽園”年均吸引游客300萬人次,推動周邊文創產業園區落地,使非遺產業成為青羊區GDP增長的新支點。
(3)文旅融合的流量入口
“展覽+旅游”模式激活消費鏈: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唐妞”IP衍生出盲盒、咖啡等200余款產品,年銷售額破億元;故宮“紫禁城上元之夜”展覽引發夜間游覽熱潮,帶動周邊酒店房價上漲30%,驗證“文化流量”向“經濟增量”的轉化能力。
4、社會價值:公共精神的培育場
(1)公民意識的塑造空間
紅色主題展覽(如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通過文物、影像還原歷史場景,2023年接待黨政機關參觀團超2000批次,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景課堂”;生態主題展(如“碳中和之路”巡回展)通過碳足跡計算器互動裝置,引導公眾形成綠色生活理念。
(2)社區凝聚力的粘合劑
社區小型展覽館(如上海“弄堂記憶館”)以老照片、舊物陳列喚起集體記憶,定期舉辦居民藏品分享會,使展覽空間成為鄰里交流的“第三場所”。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祭”以鄉村倉庫改造展覽館,吸引全球游客的同時,重塑當地居民對鄉土文化的認同感。
(3)社會議題的討論平臺
爭議性主題展覽(如性別平等展、人工智能倫理展)為公共討論提供安全場域。倫敦V&A博物館“時尚的未來”展覽探討快時尚污染問題,觀眾可通過留言屏參與可持續時尚倡議,相關話題在社交媒體傳播量超500萬次。
5、科技價值:創新技術的試驗田
(1)前沿技術的應用范本
展覽館率先落地新興科技:故宮“數字多寶閣”利用3D建模技術將1.8萬件文物數字化,觀眾滑動屏幕即可“打開”虛擬文物盒;深圳科技館(新館)的“太空失重模擬艙”運用磁懸浮技術,讓體驗者感受宇航員訓練場景,相關技術后被應用于醫療康復設備研發。
(2)跨學科創新的孵化器
展覽策劃催生技術融合:teamLab的“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將數字藝術、流體力學、計算機編程結合,其研發的實時交互系統被應用于智慧城市交通模擬;荷蘭NEMO科學博物館的“腦科學展”與神經科學實驗室合作,開發出腦電波控制的藝術裝置,推動科普與科研的雙向賦能。
(3)數字公共品的供給者
線上展館打破物理限制:大英博物館“虛擬展廳”上線首年訪問量超2000萬人次,其中70%來自非英語國家;中國國家版本館“文瀚閣”數字平臺開放10萬冊古籍在線閱讀,成為全球華人的文化數字基建。
6、國際價值:文明互鑒的橋梁
(1)文化軟實力的輸出窗口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展覽(如巴黎中國文化中心的“漢字藝術展”)以視覺語言詮釋東方美學,2024年“茶和天下”全球巡展在30國展出,配套的茶道體驗活動吸引超10萬當地觀眾,推動中國茶文化申遺進程。
(2)國際議題的合作平臺
氣候主題展覽(如COP28期間的“氣候行動展”)成為跨國協作的催化劑:丹麥“哥本哈根能源展”展示風電技術,促成丹麥企業與印度、越南的海上風電合作協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展通過沙盤、數據可視化,吸引37國企業簽署跨境電商合作備忘錄。
(3)公共外交的柔性載體
文物外展成為“文化大使”:秦始皇兵馬俑展在美、英等國展出時,平均每展吸引觀眾超50萬人次,《紐約時報》評價其“比任何外交談判都更能拉近中美民眾距離”;日本“浮世繪展”在俄羅斯舉辦期間,帶動兩國聯合發行浮世繪主題郵票,成為文化外交的經典案例。
四、中國展覽業發展現狀
展覽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中國是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也是整個展覽行業的增長引擎,外資企業重視通過展會拓展中國市場,2024年,進博會、鏈博會、服貿會等重點展會的外國展商數量均創新高。
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受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內部困難增多。在復雜的環境下,2024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表現優異,為展覽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年中國共舉辦經貿類展會3844項,總展覽面積為1.55億平方米,其中展會數量與2023年基本持平,展會面積同比增長10.1%。2024年展會整體呈現大展增多、小展減少的發展態勢,場均面積由2023年的3.59萬平方米增長至4.03萬平方米,增幅12.3%。
2024年我國展覽行業緊緊抓住新質生產力發展機遇,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綠色低碳為導向,展示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最新成就,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成為2024年展覽業的重點與熱點展示內容。
圖表:2019-2024年中國經貿類展會數量

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
圖表:2019-2024年中國經貿類展會面積

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
從展會數量看,2024年東部地區舉辦經貿類展會項目最多,共2586項,占國內經貿類展會總數的67.3%。中西部地區經貿類展會數量分別為556項和549項,同比增加16.8%、12.7%,占比分別為14.5%、14.2%;東北地區展會數量為153項,占比4.0%。
圖表:2024年中國經貿類展會數量區域分布

注: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劃分標準參照國家統計局公布信息。其中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從展覽數量來看,2024年工業與科技類展會數量仍居各類展會首位,共1064項,較2023年同比大幅增長63.4%,占比達27.7%,增加11.1個百分點。第2-5位分別為房屋建筑、裝修及經營服務(417項、占比10.8%),日用消費品及居民服務(400項、10.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319項、8.3%),食品、酒飲及酒店服務(302項、7.9%)。前五大行業展會數量占比達65.1%,相較2023年提升1.7個百分點。
圖表:2024年中國經貿類展覽項目數量行業分布

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
五、中國產業展覽館行業發展現狀
產業展覽館是圍繞某一產業(如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或產業鏈集群,通過實物陳列、數字技術、互動體驗等手段,系統呈現產業發展脈絡、關鍵技術突破、代表性產品及未來戰略方向的專業展館。其本質是“產業的立體說明書”,兼具展示、教育、招商、研發四大功能。
1、專業性:深耕垂直領域,精準觸達目標客群
展品聚焦產業細分:區別于綜合性展館的“大而全”,產業館追求“專而深”。例如: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館僅圍繞鋰電池產業鏈,展示正極材料(三元鋰/磷酸鐵鋰)、電池管理系統(BMS)、回收技術等全環節,專業觀眾占比超60%。佛山陶瓷產業館細分建筑陶瓷、藝術陶瓷、特種陶瓷三大展區,連地磚鋪貼工藝的“留縫寬度標準”都有詳細圖解,成為陶瓷從業者的“線下知識庫”。
展陳語言專業化:采用產業術語、技術參數、行業標準作為展陳要素。合肥集成電路產業館的“芯片制程走廊”標注28nm/14nm/7nm等工藝節點,配合光刻機工作原理動畫,讓行業人士快速捕捉技術迭代脈絡。
2、產業鏈整合:從單點展示到生態構建
縱向串聯上下游:重慶兩江新區工業展覽館的“汽車產業館”,一端展示賽力斯智能工廠數字孿生模型,另一端陳列博世、大陸等零部件企業的核心產品,中間以“供應鏈協同沙盤”演示整車制造流程,形成“零部件-整車-后市場”的閉環展示。
橫向聯動關聯產業:成都天府新區“碳中和產業館”整合光伏設備(天合光能)、儲能技術(寧德時代)、碳交易平臺(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綠色建筑(中國建筑)等跨領域企業,呈現碳中和解決方案的“產業拼圖”。
3、技術前瞻性:成為產業創新的“預警雷達”
前沿技術預研展示: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的“未來產業館”設置“6G通信實驗室”“腦機接口體驗區”,展出尚未量產的柔性屏終端、神經反饋頭盔等原型產品,為企業提供技術布局參考。
未來場景模擬:上海“智能網聯汽車館”搭建1:1比例的“2030年智慧城市路口”,展示車路協同(V2X)、自動駕駛(L4級)、智能紅綠燈系統的協同運作,幫助政府部門驗證交通管理方案。
4、強互動性:從“看展”到“參與產業”
沉浸式技術應用:昆山工業技術研究院展館的“PCB電路板制造VR系統”,觀眾可“化身”工程師操作貼片機、回流焊設備,錯誤操作會觸發警報并顯示工藝標準,培訓效率提升30%。杭州數字經濟產業館的“電商創業沙盤”,玩家需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選品、定價、流量運營等決策,最終生成“商業能力分析報告”,成為電商企業培訓的“線下模擬器”。
實時數據交互:蘇州工業園“納米技術館”的“產業數據大屏”實時更新園區企業專利申請量、技術轉化金額、重點項目進度,觀眾掃碼可獲取細分領域的企業名錄及聯系方式,2025年促成合作對接超2000次。
5、產業服務導向:展陳功能與實用價值深度綁定
配套產業服務設施:寧波“專精特新企業館”內設檢測認證中心、知識產權交易所,企業可在觀展同時提交產品檢測申請,平均縮短認證周期15天。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展館的“技術交易大廳”提供專利掛牌、供需對接、法律咨詢一站式服務,2024年促成技術交易額達127億元。
動態更新機制:產業館展品隨技術迭代實時更新:德國慕尼黑電子展展館每年新增30%展品,淘汰過時技術;合肥“量子信息產業館”每季度替換量子計算原型機模型,確保展示內容與實驗室進度同步。
六、膠原蛋白行業發展情況
1、膠原蛋白的結構及特點
膠原蛋白是一種大型、結構復雜的蛋白質,也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結構蛋白,約占機體總蛋白含量的30%。它主要存在于皮膚、骨骼、肌腱、血管系統、肌肉結締組織中,是細胞外基質的重要成分。
膠原蛋白常由三條多肽鏈組成,這些鏈以特定的方式纏繞形成右手超螺旋結構,這種三螺旋結構賦予了膠原蛋白極高的穩定性和強度,使其能夠在組織中發揮物理支架的作用。此外,膠原蛋白還具備低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組織可吸收性、凝血性等特性。
這些特性使得膠原蛋白在醫學和醫美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它可以作為細胞生長的支架,促進細胞黏附、增殖和分化,對傷口愈合和組織修復至關重要。同時,膠原蛋白還具有良好的保濕性,能夠吸附大量水分,有助于維持皮膚的彈性和柔軟性。在醫美領域,膠原蛋白常被用作注射材料,用于改善和修復皮膚的皺紋、疤痕和其他組織缺陷,以達到年輕化和美容的效果。
2、膠原蛋白的醫學應用方向
膠原蛋白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物材料,憑借其獨特的結構和性能,在止血、創面修復、醫美注射等多個領域都展現出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醫療美容市場的蓬勃發展,膠原蛋白作為醫美注射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應用范圍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企業的競相布局。
膠原蛋白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極為廣泛,涵蓋外科、皮膚科、燒傷科、眼科、骨科、整形美容科等多個學科。在醫美領域,膠原蛋白植入物(如膠原蛋白植入劑、醫用膠原充填劑)被廣泛用于面部輪廓塑造和皮膚問題修復。在骨科,膠原蛋白常作為骨修復材料的添加物,用于促進骨組織的再生與修復。
此外,膠原蛋白還被用于組織修復(如脫細胞真皮基質、脫細胞修復膜、醫用膠原修復膜),以及外科手術中的止血和填充(如止血明膠海綿、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劑)。在皮膚科和燒傷科,膠原蛋白敷料(如膠原貼輔料、生物敷料、創面敷料)被用于痤瘡、疤痕、燒燙傷以及醫美術后創面的治療,能夠有效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疤痕形成。
3、膠原蛋白的分型及醫美應用
人體中膠原蛋白至少有28種,I型含量最高,超80%,醫美注射用膠原蛋白為I型或III型。
按照多肽鏈形態和數量劃分,人體中的膠原蛋白至少有28種分型。其中,I型膠原蛋白是成人體內膠原最主要的成分,占比約80-90%,在皮膚中的含量最高,其質地堅硬、組織纖維更粗,能為皮膚提供較強的支撐力。其次為III型膠原蛋白,約占成人體內膠原的10-15%,在嬰兒體內含量更高;其結構柔軟,有維持皮膚彈性和修復功能。
I型膠原蛋白流失,面部易出現皺紋和凹陷;III型膠原蛋白流失,會出現修復能力弱、彈性不足等皮膚問題。因此,目前用于醫美注射的膠原蛋白均為I型和III型。
圖表:膠原蛋白主要類型及特性
主要類型組成主要分布部位特性人體中膠原蛋白占比
Ⅰ型兩條α1(Ⅰ)鏈和一條α2(Ⅰ)鏈成人皮膚、肌腱、血管、器官、骨骼相對堅硬,提供強度和支撐,維持皮膚的韌性和硬度80%-90%
Ⅱ型三條相同的α1(Ⅱ)鏈軟骨、玻璃體、椎間盤長鏈纖維結構能形成膠原蛋白網絡,吸附蛋白多糖聚合物,為組織提供抗拉張強度低于1%
Ⅲ型三條相同的α1(Ⅲ)鏈皮膚、血管內膜、腸道、子宮、內臟結構柔軟,具有極大的擴張力,具有彈性和修復功能10%-15%
Ⅳ型兩條α1(Ⅳ)鏈和兩條α2(Ⅳ)鏈,有時還包括α3(Ⅳ)、α4(Ⅳ)或α5(Ⅳ)細胞基底膜連接表皮和真皮的主要要素,參與細胞黏附、遷移、生長、增殖和分化等重要生理過程極微
Ⅴ型兩條α1(Ⅴ)鏈和一條α2(Ⅴ)鏈真皮、胎盤、細胞和Ⅰ型膠原周圍能促進其他膠原蛋白合成,結合基質大分子,為組織支架賦予結構完整性不明確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4、膠原蛋白的來源和制備方式
按來源和制備方式,膠原蛋白可分為動物源膠原蛋白和重組膠原蛋白兩類。動物膠原蛋白通常通過酸法和酶法提取,在對動物組織進行去雜質、溶解、分離提純后獲得。重組膠原蛋白使用基因工程技術,通過目的基因的酶切、拼接和再表達后制得。目前,動物源膠原蛋白的產量遠高于重組膠原蛋白。
圖表:動物源膠原蛋白和重組膠原蛋白對比
動物源膠原蛋白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
原材料主要為牛、豬、魚微生物發酵
生產路徑原料處理、酸堿預處理(去除非膠原成分)、提取溶出膠原蛋白、免疫原清除、分離純化基因重組、細胞工廠構建、發酵、分離純化
成本較低較高
生物相容性較低較高
安全性較低較高
特點總結存在人獸共患病的風險和動物抗生素殘留風險
可能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如過敏、炎癥、發熱安全性高,不存在病毒和動物疾病的風險
與人體膠原蛋白對應片段100%一致,生物相容性高
產品純度、穩定性高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5、膠原蛋白行業重點企業
(1)創爾生物
創爾生物擁有的生物醫用級活性膠原大規模無菌提取制備技術,解決了動物源性膠原提取過程中病毒滅活和免疫原性控制兩大行業技術痛點,同時取得了液態膠原在有效保持天然構象和生物活性的前提下進行大規模無菌生產的技術突破。
(2)巨子生物
巨子生物是全球首家實現量產重組膠原蛋白護膚產品的公司,公司以專業皮膚護理產品為核心,深耕重組膠原蛋白細分賽道。公司為中國基于生物活性成分的專業皮膚護理產品行業的先行者,通過其專有的合成生物學技術打造了以專業皮膚護理為核心、功效性食品以及其他產品為輔助的業務矩陣。
(3)雙美生物
雙美生物運用專利純化技術研發了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的生藥級膠原蛋白原料。因其生產的膠原蛋白原料精良的純度,雙美生物的產品多運用在腦神經外科、眼科手術、牙科手術、骨科手術以及外科手術等醫療領域。膠原蛋白植入劑為雙美生物主營項目,該產品把膠原蛋白對止血及細胞的親合性的優點應用于傷口修復上。
(4)錦波生物
錦波生物以重組膠原蛋白產品和抗HPV生物蛋白產品為核心,逐步建立了一套從功能蛋白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研發的研發體系,形成了以酸酐化牛β-乳球蛋白和重組人源Ⅲ型膠原蛋白為主,從原料到醫療終端產品及功能性護膚品的全產業鏈業務體系。
七、中國產業展覽案例研究
1、華熙生物世界透明質酸博物館及合成生物科學館
華熙生物作為生物科技行業龍頭,其建設的兩大生物科技產業地標“世界透明質酸博物館”及“合成生物科學館”,通過展示生物科技的發展歷程、應用前景以及創新成果,不僅為公眾提供了直觀、生動的科普教育平臺,也促進了生物科技產業的傳播和發展。
中國在透明質酸領域的研發技術、產業化水平及應用創新等方面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特別是濟南,已成為全球透明質酸產業的中心。為了讓公眾更好地了解我國透明質酸產業的全球地位和發展優勢,華熙生物作為行業的領軍企業,于2020年在山東濟南建設了“世界透明質酸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建筑面積達4154平方米,是全球首座以透明質酸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內設有“透明質酸——人體不可或缺的物質”、透明質酸的起源、提取法的黃金時代、發酵法誕生及發展軌跡、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研發生產基地等五大展覽單元。通過科普視頻、文獻史料、仿真模擬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示透明質酸的相關知識與應用,以及透明質酸行業的發展歷程。
自2020年6月開館以來,世界透明質酸博物館已累計接待了3萬余人次,將透明質酸的科學知識和產業文化成果傳遞給更多人。此外,華熙生物還積極倡導每年的6月3日為“透明質酸健康日”,旨在提升社會公眾對透明質酸的科學認識,推動其更好地服務于人們的健康和生活,進一步促進透明質酸產業文化的深入發展。
華熙生物于2022年8月在北京建成了全球首座合成生物科學館,旨在通過科普教育,提升公眾對合成生物學的認識,并推動國內合成生物產業的全面發展。


合成生物科學館占地近1000平方米,通過精心設計的展覽單元和創新的展示手段,全面介紹了合成生物學的定義、意義、發展歷程、技術基礎、產業化應用及其對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底層支撐作用。館內共設“追溯—地球的碳息”、“黎明—認知生命”、“新生—合成生物學”、“重塑—地球資源”和“未來可期—未來已來”五個展覽單元,運用仿真模擬、立體影像、光影互動等科技化、生動化的形式,引導參觀者深入思考生命起源、地球危機及可持續發展的議題,并展望合成生物學為人類帶來的無限可能。
合成生物科學館自開館以來,已成為推動合成生物科普教育的重要平臺和示范窗口,入選了2022年北京市大興區首批科普基地認定名單。未來,合成生物科學館將繼續發揮其在科普教育和產業推動方面的積極作用,為合成生物學的普及和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2、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
廣東環亞美容化妝品博物館是廣州環亞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創建的世界首座中國美容化妝品博物館,是國家3A旅游景區,建館目的是繼承中華民族美容化妝遺產,保護和利用好燦爛的妝容文化。
該館始建于2007年12月18日。為了建設廣東文化強省,2012年9月27日,博物館新館在環亞科技工業園二期基地落成開館,并以中國美容化妝史陳列為主線,再現了美容化妝的華夏文明。
館內展示了中國各朝代、各時期的文物、展品千余件,圖片千余幅,文字精確,內涵通俗,個性鮮明;背景環境及色素設計視覺效果極佳;場景、藝術品、影視等強化了視覺語言的傳播力;動畫、電子顯示等多媒體,可讓觀眾參與、互動。
博物館分為中國美容化妝史概說;歷代化妝;歷代發式;歷代化妝品及妝具;新中國的美容化妝;化妝品示范體驗區六大部分,是人們文化生活的好去處,也是專業工作者的好課堂。


地址: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南云一路18號
3、廣州創爾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膠原展覽館
廣州創爾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膠原展覽館是國內首家醫用膠原展覽館,位于公司新園區廣州市黃埔區九佛街道鳳凰三橫路39號的辦公大樓內。展館共兩層,共計1440平方米,于2023年完工。
該展覽館集科普教育、技術展示與互動體驗于一體,是了解膠原蛋白科學應用及創爾生物發展歷程的重要窗口。

(1)核心功能與展示內容
①技術與產品展示
展覽館系統呈現了創爾生物20余年的技術沉淀,包括高純度膠原制備、液態膠原無菌生產等核心技術。館內陳列了公司代表性產品,如全國首款無菌III類膠原貼敷料以及膠原蛋白海綿、護膚品等,展示了膠原蛋白在醫療修復、美容護膚等領域的應用。此外,通過圖文和實物模型,詳細解析了膠原蛋白的分子結構、生物特性及臨床功效。

②科普教育與互動體驗
展覽館定期舉辦科普研學活動,例如“膠原蛋白·前世今生·探索之旅”主題課程,通過沉浸式科普體驗和互動實驗,讓參觀者(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膠原蛋白的科學原理。館內還設置了AR互動裝置,如可體驗的膠原產品模具,增強觀眾的參與感。

③企業發展歷程與行業地位
展覽館通過時間軸、榮譽墻等形式,梳理了創爾生物從2002年成立至今的發展脈絡,包括其作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的行業地位,以及在醫用膠原領域的多項技術突破。同時,展示了公司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成果,如與中國工程院廖萬清院士主導的“一帶一路”真菌聯合國際實驗室達成戰略合作。
(2)行業地位
①技術權威性
展覽館系統呈現創爾生物自主研發的6大核心技術,包括高純度膠原制備技術、高效病毒滅活技術、動物來源材料免疫源性清除技術等。這些技術突破行業共性難點,如動物膠原提取過程中病毒滅活、免疫原性控制等,多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內膠原領域技術標桿。
②產業資源整合
產學研協同平臺:展覽館展示創爾生物與研究所、高校及20余家企業的技術合作,推動膠原在醫療器械、化妝品、組織工程等領域的應用轉化。如與廣州市創傷外科研究所的深度合作,將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臨床產品。
產業鏈閉環展示:從原料提取(牛跟腱處理工藝)到終端產品(醫療器械、護膚品)的全流程模型,結合透明工廠數字孿生系統,直觀呈現膠原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路徑。這種“技術研發-生產-應用”的全鏈條展示,在國內膠原行業展覽館中具有唯一性。
(3)價值體現
①品牌與市場的“連接器”
展覽館通過醫療器械臨床案例和護膚品體驗區(如AI膚質檢測艙),同時觸達專業客戶與普通消費者。例如,創福康膠原貼敷料在醫院渠道的高覆蓋率與創爾美面膜的爆款表現,形成“醫用背書+消費轉化”的閉環。
②科普教育的“公共課堂”
展覽館通過膠原歷史長廊、互動實驗(如顯微鏡觀察膠原微觀結構)等形式,向公眾普及膠原的科學價值,成為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時與職業院校合作開設實訓課程,為行業儲備專業人才。
③行業趨勢的“風向標”
前沿技術預研:展覽館展示藥物載體、3D打印人工器官等前沿技術,為行業提供技術布局參考。例如,創爾生物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探索(如重組膠原蛋白研發),與華熙生物、福瑞達等企業形成差異化競爭。
標準制定參與:通過展示參與制定的行業標準(如膠原貼敷料質量規范),推動國內膠原行業規范化發展。例如,其Ⅲ類膠原貼敷料的技術參數成為同類產品的重要參考。
(4)地址
廣州市黃埔區九佛街道鳳凰三橫路39號(創爾生物新園區)
4、福瑞達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世界美妝科技館
2024年10月,魯商福瑞達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世界美妝科技館正式啟用。這是國內首個以美妝為主題的科技館,彰顯了福瑞達的行業引領力。
科技館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以“為人類美好生活創造美”為主題,共設有五個展陳單元,展示各類內容總數超過200個,多媒體內容總數超過30個,其中對科技展項進行重點呈現,通過場景、實物、標本、道具、多媒體互動等形式,集美妝文化、科普教育、科技體驗、學術交流等功能于一體,致力于打造美妝文化科技新地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秉承“感受美學新場域,探索生活新趨勢”的理念,福瑞達世界美妝科技館打破傳統展陳邏輯,融合并行技術線、時間線、精神線,跨越時間與空間區隔,打開格局放眼世界,展示人類美妝科技發展史,整個設計中重點進行科技展項的呈現,互動感滿滿。
除了豐富的視覺盛宴,參觀者還可以在福瑞達世界美妝科技館現場嘗試AI變妝,體驗玻尿酸的真實膚感,生動了解“皮膚的秘密”“如何科學護膚”等,樂趣十足。


地址:濟南市歷城區巨野河街道福瑞達智美科創園
5、北京植物醫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山石斛博物館
2025年5月,植物醫生于昆明揭幕高山石斛館,這座以高山植物為載體的文化地標,承載著品牌對《神農本草經》記載的“仙草”功效的現代科學詮釋,更通過“昆植1號”鐵皮石斛的產業化成果,將“生命膠原力”的東方解決方案推向世界舞臺。
植物醫生高山石斛館盛大啟幕,無疑是品牌在文化建設領域的又一扛鼎之作。事實上,這并非植物醫生首次在該領域落子布局。早在2025年1月6日,植物醫生全國首家高山松露博物館已于昆明扶荔宮開館。這座以松露為核心的博物館傳承著珍稀菌種背后的文化內涵,展現出品牌對特色植物資源持之以恒的深耕精神。

鐵皮石斛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就被列為上品,用于治病調養。唐宋時,其應用更廣泛,備受皇室貴族喜愛;明清時期,成為進貢朝廷的貢品,民間也用于食療,有“救命仙草”之稱。
植物醫生高山石斛館憑借多維度展示手段,將石斛的歷史淵源、生物價值與生態特征全方位呈現,成功搭建起傳統文化與現代護膚理念溝通路徑。這一創新舉動,不僅加深了消費者對品牌文化內涵的理解與感悟,更有力推動了傳統高山植物文化的現代轉型,極大強化了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石斛就是植物醫生”的文化認同。
在美妝行業普遍追求“爆品速成”的浮躁生態中,植物醫生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始于2014年的“產學研馬拉松”顯得尤為特殊。十余年間,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扎根于高山植物的研究,這種深耕基礎科學的“真功夫”,在美妝產業向“硬科技”轉型的當下正顯現戰略價值。研究人員首次從鐵皮石斛中獲得了一種高含量的石斛寡糖。經過嚴謹的科學驗證,該成分被證實能夠作為外源性補充物質,在體外和體內產生顯著的抗衰老作用。

這種“文化做厚度,科技做高度”的策略也顯現良好的市場效應,以其為核心原料的“石斛活性精萃關鍵技術研究及其產業應用”獲得全國商業科技進步一等獎,該獎由國家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準。其相關市場應用獲得第三方數據機構歐睿咨詢的報告,認證為“全球石斛蘭護膚品零售額第一”的市場地位,推動了中國特色植物原料在化妝品領域的應用。
地址:昆明市南屏步行街
6、陜西佰傲再生醫學有限公司世界皮膚科學館
2025年1月,位于佰傲再生常熟產業基地內的世界皮膚科學館正式開館,占地約600平方米,是全球首個聚焦人類皮膚研究的專業博物館。館內設有五大核心展區,通過沉浸式互動體驗揭示皮膚奧秘;2米高的3D實體皮膚模型直觀呈現正常與衰老、敏感、色沉狀態下的微觀結構差異;“皮膚十大超能力”展區以多媒體設備解析皮膚的屏障、免疫、代謝等功能;“膚光之境”序廳以神經酰胺分子結構為靈感,融合科學與美學,開啟探索之旅。
作為學術與科普的橋梁,科學館不僅展示佰傲再生在再生醫學領域的突破,如人工皮膚研發、3D皮膚檢測技術,更通過“再生醫學的黃金時代”等主題,展望皮膚健康的未來方向。其國際定位與文化輸出功能,正助力中國再生醫學影響力走向全球。


依托世界皮膚科學館的設立,佰傲再生科技護膚CDMO平臺,將為行業帶來更多精準抗衰、精準美白、精準修復、精準祛痘等科技護膚一站式創新定制方案,為世界皮膚健康事業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
科學館通過融合皮膚科普、功能研究及技術創新等功能,成為探索皮膚科學的新地標。它不僅深度融合了皮膚科普、功能研究、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更通過五大核心展區的精心布局,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知識的盛宴。此外,該科學館還融合了科普教育、科技互動、美妝技術創新及學術交流的多元功能,為推動皮膚領域的科學探索和引領全球皮膚科學與美妝技術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館內精心策劃了皮膚科學的發展歷程展示,從人類對皮膚的初步認識到現代科學層面的深度探索,都得到了詳盡的呈現。此外,還展現了人體皮膚再生醫學的溯源與科研進展。科學館通過展示皮膚科學的發展歷程與3D皮膚模型,為觀眾提供全面的科普體驗。通過展示,觀眾可以直觀地了解皮膚的多層構造變化及細胞間復雜的相互作用機制,從而深入理解皮膚的實際表現。
在深入探索皮膚生長發育與細胞奧秘的基礎上,佰傲再生以再生醫學為核心,結合多學科研發出DTSS技術平臺。結合細胞生物學、皮膚學、合成生物學及材料學等多學科的精湛技藝,創新推出了DTSS皮膚靶向超分子智組裝技術平臺。該技術不僅賦予了美妝行業靶向且高效的科技護膚手段,更突破了傳統化妝品原料的限制,提供了一站式的行業創新解決方案。這一重大突破,充分展現了再生醫學與合成生物技術在護膚領域的巨大潛力,為國貨品牌的技術崛起注入了強大動力。
地址:常熟市佰傲再生醫學協同創新(蘇州)產業基地內
7、神冠控股 (集團) 有限公司膠原蛋白文化博覽中心及科普館
(1)神冠膠原蛋白文化博覽中心
神冠膠原蛋白文化博覽中心,坐落于梧州市高新區,是以膠原蛋白工業文化旅游為主題的博覽中心。
①膠原蛋白科普基地
神冠膠原蛋白科普基地,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之一,也是國內少見的以膠原蛋白為主題的科普博物館。科普基地總面積868m2,內設夢幻影視區、科普參觀區、膠原蛋白實驗區、產品體驗及選購區四大游覽區域,展示了膠原蛋白與人類生命息息相關之奧秘,以及膠原蛋白在世界食品、護膚品、醫療器械等領域的前沿應用。


②企業文化長廊
神冠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膠原蛋白研究領域擁有超過40年的歷史,一部神冠發展歷程史,同時也是膠原蛋白腸衣在我國從無到有,再到自給自足、超越國際同行的歷史,同時也是膠原蛋白腸衣推動肉類加工行業發展的歷史。
地址:廣西梧州市萬秀區旺甫工業區星宇路神冠蛋白腸衣有限公司
(2)神冠膠原蛋白科普館(南寧館)
2024年5月13日,神冠膠原蛋白科普館(南寧館)正式開館。神冠膠原蛋白科普館秉承“科技引領、品質至上”的理念,致力于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的膠原蛋白產品與服務,科普膠原蛋白知識。
神冠膠原蛋白科普館(南寧館)位于南寧市華潤大廈B座30樓,整個場館占地2000平方米,視野開闊、環境舒適、溫馨優雅,配備有膠原蛋白科普區、產品體驗區、美容護膚區、六堡茶文化體驗區、多功能活動中心、辦公區、直播區等多個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