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張家港檢驗檢疫局統計,2016年該局共受理進口棉花報檢330批,重量9.6萬噸,貨值金額1.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批次、重量和金額分別下降了55.3%、46.1%和46.1%。
張家港口岸棉花進口量約占全國進口量的12%,約占全省進口量的40%,列江蘇省第一。同時,因檢驗出進口棉花因品質不合格、重量短少等原因,江蘇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幫助進口棉花企業對外索賠達166.6萬美元,有力維護了進口棉花貿易秩序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據業內人士分析,棉花進口出現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國棉花進口政策調控發揮作用,連續幾年的棉花進口配額控制發放,直接限制了棉花進口數量。棉花政策由收儲改為直補,加上持續拋售儲備棉花,國內外棉花差價進一步縮小,有效抑制棉花進口貿易積極性;二是紡織企業用棉需求減少,紡織企業轉型升級,國內紡織企業通過技術提升提高紗線支數,通過工藝改造提高混紡比重減少了棉花用量;三是匯率波動等不確定因素也影響了棉花進口貿易,進口棉花一般以美元計價,信用證結算進行貿易的。去年以來,美元匯率進入上升階段,這樣對于國內企業在進口棉花貿易結匯時,相應增加進口棉花的貿易成本;四是國內紡織產業轉移,隨著勞動力、運輸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我國紡織產業正逐步由東部向勞動力成本低、棉花資源豐富的中西部轉移,也有向東盟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投資設廠的,這些都導致了用棉量的減少。
為進一步加強張家港口岸進口棉花貿易的把關服務工作,江蘇張家港檢驗檢疫局深化“檢港同行”主題服務活動,嚴格執行質檢總局《進口棉花監督管理辦法》和進口棉花工作規范要求,進一步加強進口棉花檢驗監管工作,認真履行職責,在工作中做到“公正、準確、快捷”,把好進口棉花質量關。同時,加強與海關等相關部門協商合作,對進口棉花實施關檢合作“三個一”模式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口岸通關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企業通關成本。繼續采取直通放行、整車衡重、實重報關、限時出證等多項服務措施縮短進口棉花檢驗周期,優化檢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時對外出具索賠證書,幫扶企業對外索賠。此外,還加強對進口棉花境外棉商的監督管理,2016年上半年,一家進口棉花境外供貨企業因重大質量問題觸犯評估準則,按有關規定對其質量信用層級進行下調,切實維護進口棉花貿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