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今年的動作挺大的。

“我去年12月份就被‘優化’掉了,沒有任何補償,只有冰冷的通知,”一位中興終端業務南寧辦事處聘用的銷售經理于濤告訴經濟觀察報,他說,他的身份是中興外包公司招聘性質,他也沒想得到補償。
經過2012年大規模裁員后,中興又迎來新一輪裁員,此次被披露的被裁人數約3000名員工,但根據于濤和他同事的親身經歷,顯然更多的類似于外包性質聘用的人員被裁的比例非常大。一位了解中興現狀的業內人士也對經濟觀察報透露,不僅裁員,高層也換血了,給人感覺是中興今年的動作挺大的。
中興前幾年手里拿著手機業務的一副好牌,如今幾年下來,已經成為了一副“雞肋”一樣的牌。中興緣何打爛了一手好牌?無獨有偶,中興歷年財報顯示,中興千億級的營收規模下,營業利潤卻相對微薄,在運營商業務、政企、消費者業務上的整體表現來看,這家深圳創立的小型半導體公司在成長為千億營收的通信業巨頭之時,卻也迎來了“大象可否繼續起舞”的關鍵時刻。
裁員風波發酵 于濤被“優化”掉前后,他發現,與他身份類似的同事有45名左右,包括零售促銷員、管理促銷員的文員等,其中34名相繼以“工作不達標”的理由被“優化掉”,這些人都是與西安中興精誠科技有限公司簽的合同,而南寧辦事處的中興正式人員有11名,大約2、3名也被“優化”掉了,這個辦事處的正式人員被優化比例在20%左右。據了解,中興的終端業務主要就是手機業務。
裁員的消息從早前發酵至今軌跡是,去年11、12月份左右,中興裁員40%的消息在坊間流傳,百度貼吧、知乎等網站上有不少詢問中興裁員的帖子,后來經濟觀察報記者曾采訪中興方面,中興官方對經濟觀察報回復則是,有人事調整,但絕對沒有裁員。而1月6日晚間,外媒《路透社》援引中興多位高管人士稱,中興將裁員約3000人,其中1/5將來自表現欠佳的手機業務部門。
但中興通訊對此回應稱,每年流動率約為5%到8%,屬于正常情況。
這次裁員將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這意味著有一批人在春節前后將失去工作、重新走上找工作之路。
一位幾年前從中興離職且至今與中興內部保持密切聯系的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說,據了解,裁員幅度各個部門不同,有的達30%,有的則10%,被裁的老員工或是2n+1的補償,而三五年的員工則是n+1。
與2012年那場大裁員相比,公司此次裁員規模較少以及更注重策略,2012年底,中興通訊的員工總數從近9萬人縮減為7.8萬人,減員超過1.1萬人,裁減規模約13%,裁掉不少剛招聘進來的應屆生,也是當年裁員事件中興遭非議的主因之一,多位業內人士透露,此次裁員不少是在中興呆了7-10年左右的老員工,而且中興官方近日曾對經濟觀察報說,不但沒裁員,公司目前仍從外招聘不少員工,由此可見,這也正是公司以員工工作不達標進行“優化”為由達到精簡人員的目的。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裁員的重點部門是幾年前獨立運作的終端事業部,而手機業務首當其沖,計劃全球手機事業將裁減600名員工,相當于該公司手機業務員工的10%。四五年前,中興曾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銷售商,手機業務占整個公司營收超三分之一,并宣稱三年后的2015年這一比例將增至50%。而去年8月中興通訊卻在一網絡平臺對投資者稱,“國內手機業務占公司整體收入比重不大,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于運營商網絡設備。”這種態度截然不同之下,或是手機業務的節節敗退的壓力。
運營商依賴癥 蘋果于2010年開啟了智能手機的“潘多拉魔盒”,同年小米創立,在智能手機時代到來初期,中興背靠運營商渠道這棵大樹,手機為主的終端業務占比呈上升趨勢。財報顯示,2009至2012年的四年時間里,中興的全年終端業務收入依次約為130億元、179億元、269億元、258億元,終端業務收入占公司整個營收比例依次約為22%、26%、31%、31%。2011年中興手機業務增長迅速,同比有50%以上的增幅。更為讓中興自信滿滿的是,2011年的手機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了當年第四季全球手機廠商銷售情況報告,報告顯示,中興通信在銷量榜上超越LG,成為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而華為排名在靠后的第六位。
2012年占整個收入約三分之一的手機業務得到中興高層前所未有的重視,他們也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機遇,據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中興2012年手機整體出貨6500萬臺,智能手機達3500萬臺,彼時,中興手中握著的是一副手機業務的好牌。原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何士友當年10月18日在米蘭豪言稱,希望未來三年(到2015年)手機業務能占集團收入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