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被譽為全球流行科技風向標的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上,來自中國的創新力量頗為搶眼。作為“中國制造”的標桿性企業,TCL旗下多媒體、通訊、通力等多產業集體發力,智能科技產品引發高度關注。
借著此次CES展,TCL高端副品牌XESS 創逸首次在國外亮相,XESS旗下創新旗艦電視新品XESS X2和X3首發推出,為北美市場同步打造的 C系列電視新品也同臺進行北美首發。同時,TCL還帶來了新一代移動大屏XESS mini。除了電視領域大放異彩,TCL通訊旗下阿爾卡特品牌首發的6寸智能手機Alcatel A3 XL亦令人耳目一新。尤令業內關注的是,TCL旗下華星光電攜大尺寸、8K超高清等領先產品首次獨立設展,向外界展示了令人驚嘆的領先顯示技術。
此次CES,TCL發布的XESS X2、XESS X3系列產品,運用了當前領先的顯示技術、智能技術以及高端配置,擁有“極致超薄”“超級畫質”“天籟之音”三大核心創新,體現了技術創新驅動帶來的產品競爭力,彰顯了TCL力拓全球中高端市場的決心和信心。其中,X3是世界上最薄的無邊曲面量子點電視,再次提升了曲面電視的行業標準。通過創新,TCL正在打破中國品牌固有的“價廉”形象,取而代之的是“科技感”與“品質感”。
李東生坦言,中國周圍的新興國家逐漸形成競爭能力,而上游韓國企業、日本企業在高端領域依然不會退出,中國企業正面臨著復雜的上下夾攻,如何能夠通過創新保持主要產業的領先,對中國企業來說尤為重要。
搶占北美高端市場
在全球的三大TV市場中,歐洲擁有5千萬臺的市場規模,北美占據4000多萬臺,而中國的市場規模在4000萬-5000萬臺之間。這意味著,在全球2.2億臺的市場需求中,上述三個市場已經占了1.5億臺,分去了大半江山。如果歐美市場不成功,便很難說一個企業是一個在全球有影響力的企業。
作為對全球市場具有巨大影響力和輻射作用的市場之一,北美市場一直以來就是烈火烹油的兵家必爭之地。而一個企業如果能在北美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那在全球其他市場則更有勝算站穩腳跟。
繼2015年在北美市場銷量突破100萬臺之后,TCL電視預計將在2016年實現翻倍增長,接近200萬臺,成為北美成長最快的電視品牌,銷量力壓索尼等日本老字號。根據IHS 數據統計顯示,TCL已經成為美國排名第四的電視品牌。
TCL通訊亦不遜色,在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領域,2016年北美市場銷量同比大幅增長了37%。來自IDC的數據顯示,目前TCL通訊在北美地區已躋身第四大移動終端制造商,排名僅次于蘋果、三星和LG。而在Canalys發布的第三季度美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中,TCL通訊以9%的市場占有率穩居第四,在中國廠商中排名第一。
與此同時,近年來,TCL不斷完善全球業務布局,大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和海外市場份額,2015年, TCL集團 海外業務占比高達47%,可以預見,按照目前的國際化發展態勢,未來三年內,TCL的海外業務將會超過50%。
“銷售額的增長和產品的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和服務是密切相關的。隨著產品在當地市場的份額越來越高,企業的影響力也會擴展出去。我們在美國和谷歌、RokuTV、亞馬遜和Netflix都有很好的合作。這些合作使到當地的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他們愿意購買我們的產品。我們的彩電已經進入了美國幾乎所有的主流銷售渠道。”TCL董事長李東生談及北美市場運作經驗時表示。
李東生向記者感慨道:“當年第一次來參加電子展的時候是1990年,當時我們還只能參加香港貿發局的展團,只有3×3米的展位。27年后,我們已經有很大的展位,雖然還趕不上國際的頂級品牌,但是已經和日本品牌差不多,所以越來越多的海外消費者認同TCL品牌。”
國產彩電首次躋身“兩千萬俱樂部”
隨著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TCL的市場競爭力亦不斷攀升。2016年,TCL是唯數不多的在逆境中保持銷量高增長的企業。
數據顯示,TCL電視在2016年的全球出貨量突破了2000萬臺,穩坐中國彩電行業龍頭位置,位居全球彩電行業前三強,這是中國企業首次進入2000萬臺的俱樂部。其中,TCL智能電視的銷量在2016年1至11月中突破了1000萬臺,同比增長58.2%。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范圍內,目前年銷量能站上“2000萬臺”這一門檻的只有三星、LG和TCL三家。
“三星是4千萬臺的量級,LG是2600萬臺,我們2016年突破2000萬臺,如果按照2017年的計劃,LG自己的計劃仍然是在2600萬臺左右,我們的計則劃是在2300萬到2400萬臺之間。這樣一來,2000萬俱樂部當中,我們跟第二名的差距在不斷縮小。而在中國企業當中,TCL率先從量上站上一個新臺階,目前我們比中國沒有進入到2千萬俱樂部的其他的企業拉開了一大截。”TCL多媒體薄連明談到。
對于TCL在高端電視領域的布局,薄連明指出,高端品牌非常重要,現在整個日系品牌在萎縮,并騰出了一部分市場,TCL不僅僅要占領日系品牌騰出的數量的市場,還要占領其騰出的價格空間。這是中國企業大有可為的地方。薄連明直言:“我覺得先把日系品牌衰落所騰下的價格空間、品牌空間占住,下一步再向三星作挑戰。”
對于量子點和OLED之爭,李東生表示,量子點技術的相關材料在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未來的量子點技術很有可能實現印刷顯示,并且在量子點技術的發展上,中國也很有可能從技術的追隨者,變成技術的領先者之一。
前瞻性技術優先布局
在“中國制造”的大背景下,對于傳統企業而言,搶占利潤最豐的高端市場,并在新技術領域力求突破,無疑成為制勝關鍵。
對于TCL彩電躋身全球三強背后的深層原因,李東生向記者坦言道:“首先是技術驅動,我們這次展示了彩電的各種功能,包括智能語音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包括各種新的顯示技術的突破。在過去幾年,TCL是國內企業當中國際發明專利,就是PCT專利申請量排第三的企業,也就是在家電領域里面我們的PCT專利申請量是第一的。第二個是品牌和市場驅動,像北美市場,我們在美國有研發中心,在墨西哥的我們有制造工廠,所以能夠快速對客戶和市場作出響應。我們在美國的渠道和品牌這幾年也逐步建立了更強的影響力。”
誠然,跨過“2000萬俱樂部”門檻,對于TCL來說,只是邁出了革命的第一步,TCL對未來包括顯示技術在內的多種前瞻性技術的優先布局,更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
據了解,目前TCL將科研力量鋪設到了全球范圍,23個研發中心在美國、法國等世界多個角落生根,攏聚了7000名科技人才。2016年,TCL又以大手筆,在香港科技園內設立研發中心,主要從事AI(人工智能)、大數據、5G通信及顯示技術等前沿技術研發。
從專利數據來看,截至2015年底,TCL歷年專利申請量在國內企業中排名第四,發明專利申請量在國內企業中排名第三。旗下的華星光電在國內企業PCT(專利合作協定)國際申請量中排名第四,成為“中國創新”的標桿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企業對投入巨大的上游產業望而怯步之際,TCL毅然走上了獨立自主建立垂直產業鏈的道路,在2009年成立了華星光電,使TCL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具備從模組、芯片到整機一體化生產能力的企業。
去年11月,TCL獨立自主的研發步伐再向前跨越一大步,全球液晶最高世代生產線G11項目開工。G11項目是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建設項目,這是一條依靠自主創新的顯示生產線,投資額度高達538億元,主要生產65吋以上超大屏幕的液晶面板,為適應消費需求升級以及智能電視向更大尺寸和更高清晰度發展的趨勢而建設,其項目本身所具有的技術創新和智能制造體系就屬于工業4.0和2025規劃的典范項目,該項目將進一步增強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在國際市場中的話語權,并將對未來全球面板產業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我們是全球領先的智能產品制造及互聯網應用服務的企業集團,世界上第三大電視機生產商,第七大手機生產商。我們將憑借全球范圍內的23個研發機構以及越來越多的專利技術,不斷追求創新,提升我們的智能產品與服務,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精彩。”李東生如此闡述TCL的發展定位與企業目標,而恰恰正是創新思維與技術驅動,賦予了TCL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新力量。
對于TCL在海外市場面對的最大挑戰和壓力,李東生坦言:“如果從競爭對手來說是來自韓國企業,過去五六年,整個日系企業衰退得比較快,但是韓國企業依然保持很強勁的競爭力。另外競爭的對手還來自當地有競爭力的品牌,他們利用對當地市場的了解,也是能夠分到一塊很大的蛋糕。從技術上來講,以前我們更多的是跟隨全球領先企業的技術,但我們做得更有效率,性價比更高。現在就不一樣,在很多技術領域,我們要力爭成為全球同步的,未來能夠爭取局部的領先,這是我們要做的。”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單軌鐵路是鐵路的一種,特點是使用的軌道只有一條,而非
珠寶首飾及有關物品的制造是指以金、銀、鉑等貴金屬及其
制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產業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