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或將把同業存單從銀行應付債券口徑劃入同業負債口徑。財新記者從多位銀行及接近央行人士獨家獲悉,不管是同業存單投資理財產品部分,還是同業理財,均會被視作表外理財的一部分,從2017年一季度起正式納入央行MPA(宏觀審慎評估)的考核中。
銀行間的同業業務缺少必要約束、近年來膨脹迅速,規避了銀行監管要求,推高了債市的杠桿率、吹大了銀行資產泡沫。財新記者獲悉,2016年末“債災”之后,央行對多家銀行的同業理財業務開展檢查,發現銀行對“127號文”(2014年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的執行還存在一些不規范的情況。因此,有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下一步也可能會出‘127號文’升級版”。
他也對財新記者透露,納入MPA將采取新老劃斷原則,不考核同業存單或同業理財的存量,僅將同業存單投資理財產品、同業理財的增量部分納入MPA中的廣義信貸口徑進行考核,對目前市場影響應該不大。
但這一政策上給近期市場資金面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力。因為如果監管政策這樣調整,同業存單將受到“127號文”同業負債上限不得超過銀行總負債三分之一,以及MPA考核的雙重限制。
前述接近央行人士指出,經過檢查發現,銀行內部往往將同業理財、同業存單看作同類業務,而且銀行用理財買理財的情況也比較多,“同業理財的空轉現象比較嚴重”。
同業存單于2013年末推出,是指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全國銀行間市場上發的記賬式定期存款憑證,需要繳準。同業理財,是指銀行用自營資金購買它行理財的業務,需計提風險資本。2016年同業存單總計發行量為13萬億元,較2015年增加145%;凈增約3.3萬億元,同比增34.8%。同業理財則從2013年的規模可以忽略不計,大幅升至2016年中的4萬億元,占銀行理財總規模已達15%。
在實際操作中,同業存單在用于資金周轉的同時,很大程度上成為套利工具之一。作為存款,同業存單要繳存款準備金;但如果變成同業理財,銀行就可以不繳準,因此,銀行有動機發行同業存單去購買同業理財,用同業理財沖規模后,再以自營及委托投資等方式投往債市,再拿債券去買同業理財,導致債市不斷加杠桿。
監管檢查發現,同業理財為交易對手暗保,以規避計提風險資本的現象比較多。“當初出臺‘127號文’時,是發現同業投資為機構暗保的比較多;這次檢查發現,同業理財機構暗保現象也比較多。”前述央行人士透露,一般而言,銀行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較低,一般在2%多一點,難以吸引交易對手,但如果銀行進行暗保,風險資本金可以從100%降到25%,這樣對方就愿意買。
此外,銀行用理財買理財的現象也比較嚴重,甚至發生A銀行發行同業理財給B,B把同業理財又賣給其他機構的情況,造成資金空轉。“以前我們不太關注同業理財,覺得沒有什么風險;但是通過檢查發現,同業理財資金都不知道投到哪兒去了,投來投去都在空轉。銀行自己都說不出來資金用到哪里了,其實就是因為它又去買別的同業理財了。”該央行人士說。
多位銀行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不僅是中小銀行,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也有同業理財異化的情況。據一位大行資管部人士向財新記者介紹,具體操作是,A銀行發收益率很低的同業非保本理財產品,實際上由A出具抽屜協議;該同業理財的投向是,套一個保險資管的通道,投向了B銀行的類余額寶的現金管理類產品。
這樣做對A、B銀行都有好處。對A銀行而言,它投資了高流動性、且比貨幣基金收益較高、贖回更快的一款理財產品,這樣A能賺100個bp左右的收益。對B銀行而言,一般是從本行內部按照Shibor價格拆借資金,由此做大表外規模,“實質是金融市場部讓渡收益給資產管理部等部門”,前述大行人士透露,現在流動性較緊,銀行開始推有期限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比如7天期、15天期贖回。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層面,銀監會一直明確禁止銀行以理財產品購買本行或它行的理財。正在醞釀中尚未出臺的銀行理財辦法也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這一政策的影響關鍵還取決于,債市的真實杠桿率到底有多高。“目前哪家監管機構都不清楚,債市杠桿率到底有多高;如果真實杠桿率超出預想,那么影響可能不小。”前述央行人士表示。
多位分析師均提示,在種種加杠桿中,同業資產端和負債端的期限錯配嚴重。浙商證券宏觀分析師顧楚雨指出,銀行理財的一個新變化是,同業理財及其委外的規模大幅增加,客觀上為債券市場增加了許多不穩定因素。
顧楚雨指出,一旦債市出現調整、委外資金收益率不達標,容易引發銀行集中贖回資金,導致債市形成踩踏。傳導機制大致如下:銀行自營出于流動性管理的目的投資貨幣基金,貨幣基金投資同業存單;同業存單投資同業理財,同業理財再通過委外投向債券市場。“這其中每一個傳導鏈條,都伴隨著期限錯配和加杠桿。當銀行面臨流動性壓力贖回貨幣基金,極易引發傳導鏈條斷裂、配置資金從債市抽離。”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中研普華通過對準分子激光器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準分
煤田地質勘探研究報告對煤田地質勘探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
過氧化二異丙苯又稱硫化劑DCP、過氧化二枯茗。白色結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