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年,小米在智能手機領域,始終未能重現往昔輝煌,銷量(出貨量)同比下降已成為小米常態。以IDC數據為例,我們可以看到:2016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銷量(出貨量)同比下跌分別為:32%、38.4%、42.3%、40.5%,全年出貨量同比下跌達36%,市場2
4.供應鏈掌控不足,產能受限
過去一年,缺貨已經成為國產智能手機的高頻詞匯。如此前文章所言:智能手機不是無本之木,一部智能手機的組成離不開“屏幕、處理器、內存、閃存、攝像頭、指紋識別模塊”這些核心基礎元器件。但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圍繞這些必備元器件的關鍵詞就是漲價與缺貨,而高端OLED屏幕更是顯得緊俏。
而小米在2016年卻頻頻遭遇缺貨困擾,使其產品錯過黃金銷售期,而雷軍在此前也表示:小米在2016年,至少有三個月供應鏈處于極度缺貨狀態,導致出貨量不及預期。諸如其下半年推出的小米Note2,采用了雙曲面屏幕這一前沿要素,但是在發售后就一度處于缺貨狀態;而小米推出的蘊含黑科技的口碑性產品小米MIX,其極低的良品率,更是遭遇了更大的產能的限制。
二、小米究竟該怎么辦?才能止住這般跌勢
渠道欠缺,錯失消費升級,產品沒能激動人心,讓小米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15.1%下跌到如今的8.9%,那么問題隨之而來:小米還有未來嗎?換句話說:小米究竟該怎么辦?才能止住這般跌勢。
1、加速補渠道短板。渠道建設已經成為了當下任何一家廠商的必修課,而個人認為:從長遠來看,渠道均衡才能獲得最大化的發展。對于小米而言,線上渠道是其優勢所在,需要的是進一步的鞏固,而線下渠道則是小米的軟肋,也是小米2016年大衰退的主要原因所在。在新的一年里,小米對于渠道建設需要進一步的提速。
其實坦率來講,在2016年,小米就已經在線下渠道建設上開始補課、努力。通過小米之家自營渠道、蘇寧國美等公開渠道以及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的三線并行策略,在擴充渠道建設上小米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這些成就在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前,依舊是弱小的存在。在渠道建設上,小米需要加速。
2、精簡產品線,執行精品戰略。雖然此前雷軍在采訪中表示,同時在售十一款機型,其實這并不多,這是廠商能力決定的。但是從其競爭對手這些年的變化來看,個人認為小米還是應當精簡產品線,執行精品戰略。小米需要在紅米和小米這兩大品牌中,挑選一兩款最具代表性的機型,達到顏值與性能、售價的平衡,補足前面所述遺憾,然后進行最大力度的推廣,而不是現在的全面撒網。畢竟任何一個廠商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而從實際來說,產品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一場對有限資源如何利用、分配的競爭。而從現實來看,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在精品上獲得的收益效果遠比分散撒網獲得的收益多。
3、使用大膽前衛技術追逐消費升級。現在看來,幾乎可以說,小米錯失消費升級新風口,但是要補救也并非為時已晚。但是需要的是:小米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付出更多,提前透支自己的技術積累,采用更多更為大膽的嘗試,用前衛的技術與設計,讓自己重新酷起來,再次俘獲消費者對其的熱愛。
而小米MIX給了小米一個模板以及巨大鼓勵。至今猶記,小米MIX發布之后,消費者對其好評如潮,對其價格也處于脫敏狀態,一度不惜加價購買。而這也正說明,只要產品真的足夠激動人心,消費者是愿意為其買單的,小米品牌也是能夠走上中高端市場。消費升級,小米仍舊有機會。
三、2017,小米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2016年,雷軍為小米訂下了“開心就好”的基調,但是縱觀小米智能手機全年數據,恐怕小米還是很難開心得起來。但2016年已成過去,對于小米而言,更重要的是2017年,是未來的詩和遠方。那么小米的2017會怎么樣?雷軍在年終內部演講時表示: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對此,個人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認同。從現實來看,在2017年,小米將迎來三重利好。一是渠道建設已有小成,二是MIX效應凸顯,三是傳聞中小米松果處理器的面世從而緩解小米缺“芯”的局面,畢竟此前雷軍曾言:小米在2016年,至少有三個月供應鏈處于極度缺貨狀態,導致出貨量不及預期。
但總體而言,2017年仍舊是線下渠道所主導的一年,而四到六線用戶的換機需求仍將是智能手機廠商獲得增量的主要推動力量。但要深入四線以下地區,小米顯然還需努力。所以個人認為:2017年,小米在智能手機領域或將會迎來一波小增長,但是刮骨療傷的痛楚卻也會依舊伴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