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10日消息,據科技網站AppleInsider報道,當地時間周四浮出水面的一項專利申請材料,描述了通過簡單的問候性禮節——例如握手或頂拳,兩名可穿戴設備用戶即可自動傳輸信息的方法。
美國專利和商標局披露的材料顯示,蘋果申請的“相近設備間基于手勢的信息交換”專利覆蓋非常廣泛,描述了兩臺相鄰便攜設備——其中包括Apple Watch等可穿戴設備,通過無線連接安全地交換數據的方法。
申請材料顯示,蘋果提出了一種觸發數據交換的簡單、直觀界面。與傳統iOS應用Bump相似,系統會探測用戶姿勢——這里指的是“問候性動作”,它會觸發一個可定制的數據共享過程。
由于需要考慮設備環境、安全和用戶隱私等因素,后端過程將比“接觸-發送”要復雜得多。
在部分實現中,兩名佩戴有可穿戴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用戶間的問候性動作,可以觸發數據交換過程。問候性動作包括使兩名用戶的可穿戴設備靠近的任何動作。
兩名用戶的問候性動作可以是一名用戶與另外一名用戶接觸,例如握手、擊掌、擁抱、頂拳等。另外,鞠躬、揮手、敬禮等動作也可以激活用戶設備交換數據。
但是,問候性動作必須是設備上傳感器可以識別的。距離約束進一步減少了錯誤傳輸數據的可能性,在人多的地方這一點特別有用。
在能夠共享的信息類型方面,蘋果指出,這一技術支持能通過無線連接傳輸的任何類型數據,其中包括聯系方式、照片、媒體文件、日程表信息等。除存儲在可穿戴設備上的信息外,這一專利還支持存儲在配對iPhone或云服務中的數據。
蘋果在系統中包括許多安全協議和過濾機制,確保恰當的信息能傳輸給恰當的人。例如,系統會考慮傳輸過程啟動的地方——如果用戶在工作場所,只有與工作相關的資料才會發送給接收設備。
除共享數據外,問候性動作還能生成在社交網絡上共享的信息。例如,在部分實現中,成功的問候性動作可能生成與兩名用戶會面有關的Twitter或Facebook帖子。
這項專利的最有趣之處是蘋果基于語境的決策過程。系統能自動地確定共享的信息和共享對象。例如,用戶可能只想與一名剛認識的人共享社交媒體信息,而不與之共享家庭電話號碼或住址。
鑒于這項專利涉及用戶隱私信息,蘋果不大可能很快將它用于產品中。自動化程度不高的類似技術可能面世,但蘋果需要首先建立一個問候性動作數據庫,更重要的是開發用于決策的人工智能技術。
蘋果2016年6月申請了這項專利。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今年我國資源產品價格改革持續升溫,繼居民階梯電價
2016年我國醫藥檢測行業企業數量增至2476家。2012-20161
鱈魚是全世界年捕撈量最大的魚類之一,是具有重要的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