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螞蟻金服“招財寶”1.2億元巨額逾期、國海證券100億元債券代持事件之后,近日,又一“蘿卜章”案浮出水面。
2月10日,有媒體報道稱,平安信托一項理財產品資金池中的14.5億元資金,涉嫌被銀行人員、資金中介和多家企業套取使用。該案目前在河南駐馬店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對此,2月11日早間,平安信托發言人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目前相關案件正在司法程序中,不予置評。同時強調,公司一貫經營穩健,財務穩健,守法合規,客戶權益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會以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事實上,在監管措施愈加嚴厲的金融領域,一次又一次上演的 “蘿卜章”案、“票據變報紙”等事件,荒誕之余也令人反思這道防線緣何一再失守。
根據媒體報道稱,從2013年6月8日開始,平安信托與河南駐馬店的中國農業銀行山海分理處開展了一筆同業存款業務,平安信托分5次將14.5億元資金轉入該行,而這14.5億元來自于當時平安信托一款名為“日聚金1號”的理財產品。這筆同業存款業務的介紹人為深圳資金中介的一位業務人員。
然而,就在開戶環節,“蘿卜章”登堂入室。本應由平安信托工作人員在農行山海分理處當面開設賬戶,但據檢方起訴,在農行某工作人員的配合之下,來自深圳的資金中介人員攜帶假冒的農行介紹信,前往平安信托位于深圳的辦公室,代為領取了有關開戶手續。
平安信托出具的有關文件并未被用來開戶。檢方起訴顯示,包括上述農行某工作人員以及多家企業老板在內,多人使用偽造的平安信托印鑒等,開設了平安信托位于農行山海分理處的賬戶,并隨意支取賬戶的款項。另外,該工作人員使用偽造的存單,交付給平安信托,營造了定期存款的假象。
對此,一位接近平安信托的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平安信托是基于對國有大銀行的信任,與農行開展了此項同業存款業務,公司是該詐騙案件的受害者。這起案件中,農行內部人員伙同不法分子,利用工作便利私刻公章、變造銀行重控單證,將平安信托存入農行的資金轉移。同時該人士也透露,案件發生在2013至2014年期間,媒體報道中提及的平安信托“日聚金1號“產品已到期并順利完成兌付,因此客戶的權益并未受到絲毫影響。目前,該案正在司法程序中,具體細節和責任認定,有待法院最終判決。
在該案之前,就在去年12月,國海證券被爆出100億元債券代持事件:公司原債券團隊成員張楊、郭亮等人私刻公司印章,冒用公司名義進行相關債券交易。
12月15日,國海證券公告稱,張楊、郭亮所涉業務相關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與國海證券在公安機關備案的印章不符,純屬偽造。公司未授權張楊、郭亮開展相關業務,更未授權張楊、郭亮簽訂相關業務協議,公司自身也未簽訂任何相關協議。張楊、郭亮為國海證券資產管理分公司原老團隊員工,張楊已于2016年8月1日離職,郭亮目前已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對于相關人員或單位偽造國海證券印章、盜用公司名義簽訂協議的行為,將依法提請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更早前的2015年10月,在螞蟻金服“招財寶”1.2億元巨額逾期中,同樣也出現了“蘿卜章”的身影。涉事方廣發銀行表示,系有不法分子假冒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名義出具虛假銀行履約保函,經鑒定,相關擔保文件、公章、私章均系偽造。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今年我國資源產品價格改革持續升溫,繼居民階梯電價
2016年我國醫藥檢測行業企業數量增至2476家。2012-20161
鱈魚是全世界年捕撈量最大的魚類之一,是具有重要的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