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家族再從香港套現85億!買下半個英國后,他們又將目標瞄準澳大利亞。最近幾年,李嘉誠家族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去年,英國脫歐公投之后,英鎊及歐元持續貶值,讓李嘉誠在英國和歐洲資產縮水不少。而在其大本營香港,政府為打擊樓市炒作之風,在去年底提高了印花稅。面對銷售壓力,春節剛過,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在香港的樓盤就傳出打折銷售,力度甚至達到7折。
然而,對于縱橫商海半個世紀的“李超人”來說,也許這都不算事兒。早已把目光放眼全球的李嘉誠,正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他已經找到了下一個投資目標。
次子套現85億港元,香港資產再遭拋售
在香港,電訊盈科(00008,HK)可謂世人皆知,因為這家公司深深地影響著香港人的生活。公司以香港為總部,主營電訊、媒體、資訊等業務,并持有香港電訊信托及香港電訊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權,旗下員工多達2萬多名。
而電訊盈科的主席正是李嘉誠的次子李澤楷。
今日(2月13日),電訊盈科公告稱,公司通過配售方式向賣方配售約8.4億股,交易價格為10.15港元,通過此次交易,電訊盈科將出售香港電訊信托及香港電訊的股份,其持股比例也將從63.07%減少至51.97%,而套現金額也將達到85.34億港元。
對于此次交易,電訊盈科表示,所獲得資金將會用于支持公司在媒體及企業方案的核心業務的持續投資,以及其他新的策略投資。
記者注意到,這已經是電訊盈科本月來的第2次套現了。
在2月6日,電訊盈科還向Three UK出售了Transvision的全部股份,并套現24.32億港元。不過,Three UK是長和實業(00001,HK)的全資子公司。長和則是李嘉誠的上市旗艦,李嘉誠為該公司主席。
從目前看,本月電訊盈科套現累計達到了109.66億港元。
澳大利亞:李嘉誠家族的下一站
一方面,李嘉誠家族在拋售香港資產;另一方面,他們卻在其他地方拓展投資版圖。就目前來看,澳大利亞或許是李嘉誠的下一個大目標。
今年1月16日,李嘉誠旗下的長和實業集團、長江實業、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聯合公告稱,將組成財團收購澳大利亞能源集團,耗資將高達431.47億港元。
Multinet Gas:一家位于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供氣企業;
United Energy:一家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供電企業;
Energy Developments:一家安全、清潔、低溫室氣體排放能源及遠端能源解決方案的國際供應商;
Dampier Bunbury Pipeline:西澳大利亞的主要油氣輸送管道。
上述能源集團在2014年~2016年的稅后凈利潤分別是11.06億港元、2.64億港元和12.43億港元。
對于此次收購,李嘉誠財團成員表示,澳大利亞能源集團在澳大利亞、美國、歐洲的能源資產對投資者而言可帶來具有吸引力的增長潛力,而對財團中的各公司均有益處。
事實上,長江基建已成為了澳大利亞最大的海外投資者之一。
早在1999年7月,長江基建以1億澳元收購了澳大利亞最大天然氣配氣商Envestra19.97%的股份。
隨后,分別拿下當時市值34億澳元的配電商SA Power Networks;當時市值23億澳元的維多利亞省最大配電商Powercor;當時市值14億澳元的墨爾本配電商Victoria Power Networks;當時市值46億澳元的天然氣配氣商Australian Gas Networks。
業務重心早已不在中國
其實,李嘉誠的投資早已不局限于香港及內地。
自本世紀起,李嘉誠便開始向英國大筆投資。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李嘉誠56%的投資在歐洲,其中英國是“主戰場”,大約占到37%,有英國媒體甚至形容李嘉誠“買下了大半個英國”。
如今,英國近3成的天然氣市場、近3成的電力分銷市場和約5%的供水市場都由李嘉誠旗下公司控制。
除此之外,李嘉誠旗下公司在英投資遍布電信、港口、商業零售、地產等領域。李氏商業帝國在英國的總資產高達3900億港元,包括3個港口、3家連鎖店、1家移動運營商、1家鐵路集團、1家區域電網公司、2家區域煤氣公司、1家水務公司。
這一點從公司的財報中就得到來體現。長和2016年中期報告顯示,長和的收入最大的來源地是歐洲,達到了49%;第二大的收入來源地為亞太地區(中國香港及中國內地除外),達到了15%;中國香港僅貢獻13%的收入;而中國內地貢獻收入也只有10%。
可是,正是這樣偏重歐洲的布局,讓李嘉誠在2016年過得并不順利。
中國證券網援引彭博億萬富豪指數稱,2016年,李嘉誠的資產減少到286億美元左右,一年縮水了13億美元。
根據大和證券(Daiwa Securities Group)估計,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基建集團2016年完成的并購交易規模量創下10年來新低,該集團是為長江和記實業貢獻最多利潤的公司。李嘉誠指望通過收購澳大利亞的Duet Group 擺脫他的并購困境,同時也有助于李嘉誠在歐洲尤其是英國以外的地區進行多元化擴張。
而李嘉誠也表示,“英國脫歐已成定局,將在未來至少兩三年間,為英國及歐洲帶來不少負面挑戰。公司在英國和歐盟有相當規模的投資及產業,但因絕大部分都是民生必需品,因此相信根基仍然穩固?!?/p>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今年我國資源產品價格改革持續升溫,繼居民階梯電價
2016年我國醫藥檢測行業企業數量增至2476家。2012-20161
鱈魚是全世界年捕撈量最大的魚類之一,是具有重要的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