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專家研制成功一種新型納米復合材料,能夠高效抓取和轉化酸性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離子,且畝均成本不超過30元。這項研制成果對盤活土地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世界上約30%的不凍土都是酸性土壤,不僅造成農業減產,還會激活重金屬離子,加劇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是我國乃至世界農業和環境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依照國家去產能目標,后續去產能仍會加大地方收入縮水壓力,加之安置費用支出和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龐大,政府有動力盤活土地資產,減緩去產能負效應。目前,2016年鋼鐵去產能10月底已提前完成國家4500萬噸的目標,全年去產能約9000萬噸。
意見提出的5年壓縮粗鋼產量1億-1.5億噸,我國鋼鐵產能集中在環渤海以及中部地區,城市型布局明顯,據統計,我國75家重點鋼鐵企業有18家建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有34家建在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城市型布局的特點使得鋼鐵去產能盤活的有效土地資源較多,以1.5億噸去產能,對應10%產量的鋼鐵廠搬遷(8億噸產量)計算,對應產生的土壤修復市場空間可達1150億元,未來5年年均市場空間達到230億元。
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視,2017年中頻爐產能有望在上半年出清。鋼鐵去產能正在穩步推進,工業污染場地土壤修復市場空間也在被逐漸打開。
此外,煤炭去產能新增220億元礦區土壤修復市場,礦區土壤修復存量市場雖大,以京津冀為首的全國多地頒布禁煤令,區域內高能耗燃煤企業將面臨技改與廠房搬遷的抉擇,位于城區或近城區的場地有較高修復改造價值,土壤修復會再添增量市場。
目前全國18億農田超過3億畝耕地污染普查結果超標,其中5000萬畝污染情況為中度到重度。保守計算按照30元/平方米(2萬元/畝)修復成本計算,農田修復市場1萬億。耕地靠1000元/畝的自身產出不足以覆蓋修復成本,缺乏資金來源,當前新模式通過三四線城市產生的耕地指標,為一二線城市提供耕地轉成建設用地建商品房,將耕地修復成本轉嫁至房價,解決了過去耕地修復只能靠政府出錢缺乏贏利模式的問題,將會極大提升耕地修復市場放開速度。
鋼鐵、煤炭去產能政策相繼出臺,盤活土地成為緩解去產能沖擊的重要措施,土壤修復則是盤活土地的關鍵一環。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6年,中國汽車持有量高達1.94億輛,且新注冊用戶量和
智能交通是一個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
醫用敷料,是包傷的用品,用以覆蓋瘡、傷口或其他損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