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十年后,雖然企業所得稅法首次修正繼續降低企業稅負為外界期盼。不過目前官方尚未證實此次企業所得稅法修正會降低稅率。
2月22日即將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六次會議,將審議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企業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下稱企業所得稅法修正案)。
企業所得稅是我國第二大稅種,2016年收入總額達28850億元,涉及千萬戶企業納稅人,因此此次修正內容備受關注,焦點之一是稅率會否調整。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分析,這是企業所得稅法自2008年正式施行后首次修正,10年來國內外經濟社會環境發生變化,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給企業減稅放權原則,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減稅新政助推的全球減稅浪潮,我國25%的企業所得稅有可能降低,相關優惠政策會進一步加強,反避稅方面也會有新的變化。總體而言這次企業所得稅修正會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劉劍文認為,企業所得稅目前25%的稅率可以考慮降低到22%左右。
內外形勢下或降低稅率
據新華社,2月14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十八次委員長會議決定,2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議程之一就是審議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企業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
企業所得稅法于2007年3月獲全國人大通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為在中國境內取得收入的企業,稅率為25%,對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實行優惠稅率。
企業所得稅收入穩步上升,成為第二大稅種,僅次于國內增值稅收入。根據財政部數據,2008年企業所得稅收入總額11175億元,到2016年這一數字為28850億元。
近些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利潤下滑明顯。為了降低企業負擔,本屆政府推出大規模減稅降費舉措,去年5月份推出的全面營業稅改增值稅全年減稅規模超過5000億元,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也為企業減負千億元。
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去年底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部署2017年工作時,提出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其中之一就是研究實施新的減稅措施。
劉劍文認為,在當前國內形勢下,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企業降成本的要求,企業所得稅稅率很可能下降,通過減稅促進企業發展。而美國等主要國家即將采取的大規模減稅也從外部倒逼中國加大減稅力度,企業所得稅稅率降低可以降低特朗普減稅政策沖擊。
全球減稅浪潮已初現端倪。
減稅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時期經濟改革關鍵一環,其中之一就是將美國企業所得稅從35%降至15%,減稅規模達萬億美元。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也正式批準了進一步下調企業所得稅稅率的政策,將在2020年前把企業所得稅稅率降到17%,并承諾英國企業所得稅稅率將保持在二十國集團國家中最低水平。法國總統的熱門競選人弗郎索瓦·菲永也表示,上臺后將使法國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從當前的33%降到25%。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撰文稱,可以預見,世界越來越多的經濟體都將采取減稅措施,全球更大規模和范圍的減稅浪潮即將到來。
其實,我國在2007年企業所得稅法立法中就采取了降低稅率等舉措。
2008年施行的企業所得稅法核心是降低企業稅負。具體內容包括取消內外資企業差別待遇,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并將法定稅率由33%降為25%。另外對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分別給予15%和20%低稅率優惠,對西部地區鼓勵類企業執行15%低稅率優惠。
稅收優惠等內容或修訂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些年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完善、多變稅收征管合約及國家反避稅等相關內容也可能在企業所得稅法修正案中體現。
劉劍文也認為,企業費用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將進一步加強。在近些年我國與其他國家簽訂稅收協定后,國際反避稅方面也有新的舉措,這些可能會體現在企業所得稅法修正案里。
2014年和2015年,財稅部門分別發布了《關于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加大對生物藥品制造業、汽車等十大行業固定資產折舊力度,盤活了企業現金流,起到“減負”效果。
2015年底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正式批準了經合組織發布的BEPS(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項目最終方案,該方案共有15項行動計劃,包括中國在內的60多個主要國家參與了這一方案。BEPS項目旨在修改國際稅收規則、遏制跨國企業規避全球納稅義務、侵蝕各國稅基的行為,標志著一個世紀以來國際稅收規則體系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
中國為了落實BEPS的15項行動計劃,已經開始修訂包括稅收征管法、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配套文件等法規,而企業所得稅法修訂也在考慮范圍內。
劉劍文告訴記者,如果此次企業所得稅法修正案意見高度統一,可能一次通過,如果內容有爭議,則需要再度審議。估計年內企業所得稅修正案獲通過。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6年,中國汽車持有量高達1.94億輛,且新注冊用戶量和
智能交通是一個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
醫用敷料,是包傷的用品,用以覆蓋瘡、傷口或其他損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