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爭奪自動駕駛技術統治權的征程中,硅谷公司可不會手軟。昨天,谷歌(微博)Waymo就將Uber告上法庭,稱它們竊取了自己的技術,而此案的關鍵,就是轉投Uber的谷歌自動駕駛項目前工程師萊萬多夫斯基。
?
谷歌因為知識產權狀告Uber在自動駕駛圈中并非個例,此前特斯拉也曾當過原告,而且它們上訴時用的“劇本”都與谷歌如出一轍。當時,特斯拉稱前谷歌自動駕駛項目負責人烏爾姆森與安德森竊取了自家Autopilot的核心技術,而該技術是這兩位技術大牛新公司Aurora Innovation的家底。
特斯拉的訴狀也是一針見血,其中一段寫道:“特斯拉電動車上搭載的Autopilot功能可以通過OTA不斷免費升級,它是業內公認最先進、最安全也最可靠的自動駕駛技術。在對特斯拉進行追趕的過程中,傳統汽車制造商一手營造出了一個‘一夜暴富’的環境,一些僅有幾個人的團隊,隨便拿個演示產品,就能輕松獲得數億美元的投資。舉例來說,通用在2016年7月就花10億美元買了僅有40人的小公司Cruise Automation,而Uber則在同年8月花6.8億美元將剛剛成立7個月的Otto招致麾下。安德森和他的伙伴也看到了暴富的機會,于是他們決定復制這一成功之路。”
曾經何時,電動車界也是摩擦不斷,馬斯克與另一位特斯拉創始人艾伯哈德更是吵得不可開交。不過,經過不斷地爭斗,現在那一撥電動車的先行者也都一個個趴下了,特斯拉成了唯一的“幸存者”。雖然日產、通用等公司也推出了幾款電動汽車,但銷量卻一直未見起色。這樣的情況是特斯拉不曾遇見的,在市場規模無法擴大的情況下,即使獨孤求敗又如何,因此它們只能選擇在2014年開源自家的電動車專利,以吸引更多廠商與它們共同炒熱電動車市場。
雖說特斯拉的電池和驅動系統創新力十足,但從整體來看,電動車技術很難再有大的突破了,
而與十年前電動車概念崛起帶來的那一波熱潮相比,自動駕駛技術更加讓人瘋狂。不過這次,分享技術這種事可沒人愿意做了。
吹一個完美的大泡沫
從特斯拉在訴狀中描述的情況我們就能看出,硅谷又在吹起一個自動駕駛泡沫,廠商們為了不被拋下只好買買買,價格反而不再是考慮因素了。
福特是這股熱潮裹挾下最新的“冤大頭”,它們花10億美元投資了初創企業Argo AI,為的是讓規劃中的Level 4自動駕駛汽車盡早上路。而對于新來者Uber來說,自動駕駛技術是支撐其600億美元估值的利器,因此它們也不得不交出這份“買路錢”。
換句話來說,驅動大公司們一往無前的是深深的“恐懼”,這個市場是否有意義反而變成了次要問題,泡沫正在越吹越大。
這么多大公司不計目的的買買買讓創業者們嗅到了發財的氣息,它們紛紛從現有崗位離職,下海創業。
不過,律師的加入意味著這個巨大的泡沫馬上就要被刺破了。
自動駕駛汽車這種憑借未來屬性崛起的產品在硅谷并不稀奇,我們此前已經見識過太多,而走這條路線的許多產品最終卻跌得很慘,有的甚至在上市前泡沫就破掉了。其實最實際的例子就是電動車,現在靜下心來細想,你就會發現,人們需要的并不是電動車,而是特斯拉電動車。
如果未來此類訴訟成了業界常態,恐怕自動駕駛汽車步電動車后塵的日子已經不久了。
?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個國家和地區
當下的裝配式建筑涉及的方面非常廣,影響的產業鏈的鏈條
智能馬桶蓋(也稱智能潔身器)起源于美國,最初用于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