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熱潮席卷全球,資本市場紛紛把目光投向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伴隨著資本和創業者的涌入,人工智能的第三波浪潮正席卷而來。借著全球大潮的推動,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突飛猛進,未來幾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有望領軍全球。
在2月27日開幕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日本軟銀CEO孫正義表示,2018年人工智能爆發的“奇點”就會到來。屆時穿上安裝芯片的鞋子,腳可以比腦袋更聰明。到2035年,全球平均每人擁有的物聯網設備,將由2010年的2個大幅提升至100個。
孫正義說,普通人的智商可能在100左右,但是人工智能的智商可以達到10000。人類有大約300億個神經元,而一個芯片內數十億個晶體管可以進行的復雜運算,正在超越300億個神經元的能力。
人工智能真的如孫正義所說的已經發展到如此程度了嗎?回顧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在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經過60多年的發展,原本只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如今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從無人汽車到農牧自動化作業,從醫療看護到育嬰保姆,人工智能早已見慣不怪。
就剛剛過去的2016年來說,盡管整整一年中國的創投市場都在資本寒冬論的陰霾中蔓延,但“大器晚成”的AI領域在2016年可謂獨領風騷。清科數據顯示,2016年,人工智能融資事件就有73起,資金規模超過15億元。
其中,百度就是一大代表。在今年3月2日,由國家發改委批復、百度牽頭籌建的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揭牌,李彥宏在揭牌儀式上發表演講,談到過去兩年半,百度在研發上的投入就高達兩百億,其中絕大部分已經投入到了人工智能上。要知道在中國五百強企業當中,百度研發占收入的比例位居第一。
據高盛推出的一份近百頁的人工智能生態的重磅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突飛猛進,在這一前沿領域中,美國和中國依然是重要參與者;《紐約時報》更是刊發“中美”兩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長文,稱在這一個沒有硝煙的“AI競賽”中,美國已經不再具備戰略性壟斷優勢,與其旗鼓相當的中國發展迅猛。
確實,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近三年來,我國在AI技術沉淀走在全球行業前列,已達到國際水平。但不容忽視的是,由于AI技術變現緩慢,包括無人駕駛汽車等前沿項目,其商業之路還很遙遠,新技術并未能創造巨大收益。
面對著當前人工智能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行業依然處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國內第四范式團隊也在致力于“從需求出發”、“以業務增值為導向”,建立新的發展模式并實現基于人工智能的行業應用。未來幾年,在人工智能各梯隊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有望領軍全球。
?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7-2022年版迷你冷熱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中研1
《2017-2022年考試培訓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中研普華公司B
"產業園區"是執行城市產業職能的重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