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移動新媒體元年(2012年)、新媒體融合元年(2014年)、新媒體視頻元年(2015年),到2017年的新媒體洗牌元年,近年來,新媒體在全世界一直熱得發燙、紅得發紫。隨著數字化閱讀人群“滾雪球”般的成長,移動化、交互化、體驗化、個性化、定制化、線下線上一體化、全終端大融合的傳播技術,正在讓新媒體的創意與內容瞬息萬變,受眾與技術驅動的“一個內容、多種創意、多次開發;一個產品、多種形態、多次傳播”的新媒體,不斷注入傳統媒體堅守的人文價值和工匠精神,讓其在技術引擎的強勁驅動下,釋放出更多的正能量。
刷量技術的驅動要不得
2016年下半年,有關微信公眾號新媒體刷量工具崩潰的諸多報道稱,由此導致不少公眾號文章閱讀量直線下滑,一些平時“10萬+”級別的大V文章現在僅有數千閱讀量。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微信公眾號刷量行為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微信公眾號刷量市場規模在過去3年里,始終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存在刷量等數據造假行為的微信公眾大號中,平均數據真實度為顯示閱讀數的30.7%。這是新媒體過度注重商業價值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新媒體重視技術驅動、輕視人文價值和工匠精神的現象,早就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新媒體需要嚴肅的人文味道》等文章指出,新媒體不缺爛俗的內容,不缺“心靈雞湯”,唯獨缺少一些既有觀賞價值又有人文味道的優質作品,這樣的作品能讓輕飄的新媒體多一點厚重。而這樣的文章不但不能實現“快速生產”,也不能快速實現“巨量閱讀”,自然就不能快速變現商業價值。
這方面,大量傳統媒體創辦的新媒體就做到了人文價值和工匠精神的融合、深化。人民日報社創辦的新聞客戶端“來了!新聞早班車”,一改黨報的“高大威嚴”,圖文內容、版式色彩、界面變化、推送方式、采編運行、技術研發等方面,都較好體現了人文價值和工匠精神的引領與深化,其單篇新聞的閱讀量大多在當天就超過10萬。
需要人文價值引領
粉絲模式主導的新媒體,凸顯的是“英雄不問出處”的效應,但過度注重關注量和閱讀數的商業價值,一些忽略人文價值的負能量的“英雄”就會擾亂視聽,扭曲我們的主流價值觀,給產業發展帶來莫大的困擾,甚至誤導很多受眾走上歧途。那么,新媒體重視的人文價值引領,究竟有怎樣的特質呢?答案是“活力+情懷+夢想”。
其一是要有活力的內容。對于新媒體的受眾而言,共同的需求就是,每一天的資訊必須是透明、清新、正能量的,要能夠打開新視野,讓大家在“閃讀”和快速瀏覽中汲取到最新鮮、最開胃、最有營養和活力的新聞信息。
其二是要有情懷的靈魂。受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要與各級政府部門、主流媒體、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高度契合,新媒體的具體內容要能夠在受眾的工作、生活、學習里發揮實實在在的正面作用,表達的思想、情懷與靈魂要讓受眾的內心更加溫暖、更加踏實、更加充滿力量。
其三是要有夢想的境界。新媒體的新,不僅在于表現形式、傳播手段新,更在于最新發布的內容里,能夠讓受眾對未來充滿最美好的夢想。不但要引導受眾去不斷追逐未來的新生活、新世界,更要從各自的內容視角出發,盡情描繪和展現各自領域的中國夢,彰顯未來境界里的最美夢想。
要將工匠精神深化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將“既有觀賞價值又有人文味道”的優勢,不斷注入、融化到自主創辦的新媒體中。除了人文價值的引領,新媒體更需要在技術驅動之下,深化傳統媒體引以為傲的工匠精神。具體包括精致個性的魅力、鐵打規則的品質、矩陣支撐的命脈,即“魅力+品質+命脈”。
一是精致個性的魅力。新媒體作為個性化傳播的先行者,滿足了人們愈來愈多樣化、專業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但大量魚龍混雜的新媒體也在個性化發展中放棄了工匠精神,一味圖快、圖酷、圖吸引眼球、圖粉絲與評論跟帖的數量,從而成為粗制濫造、錯誤百出的“異類”。目前頗受歡迎的新媒體,在精致個性上大都體現了獨特的魅力,在一篇微信文章里都設置了分門別類的個性化欄目,避免出現大圖片和視頻,注重閱讀低流量、低能耗,讓新聞的最精華內容以“最精干”的方式被受眾吸收、消化。
二是鐵打規則的品質。新媒體的最大特色就是快,甚至可以實現實時動態發布。但如果為了一味圖快,隨意打破采編規則與流程,放棄基本要求與標準,就會出現粗制濫造的局面。唯有以工匠精神執行鐵打的規則與流程,才能夠確保新媒體服務與產品的優異品質。優異品質也是新媒體對受眾產生強大黏性、擁有受眾較高忠誠度的法寶所在。
三是矩陣支撐的命脈。好技術在不優秀的人手里,就會變成導致不良后果,甚至制造惡果的壞技術。因此,新媒體既要重視先進技術的驅動,更要重視優秀人才的支撐。在新媒體創新發展中,技術和人才必須形成縱橫聯動、交融共生的矩陣關系,在支撐驅動中得到持續深化,這也是新媒體持續發展的命脈所在。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5年,滬深股市跌宕起伏,大起大落,IPO暫停數月都對I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產品層出不窮的今天,要開發一個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產品層出不窮的今天,要開發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