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醒:醫生真假上網一查便知
消費者可登錄濟南市衛計委官方網站,網上辦事一欄的數據庫查詢中,有“醫療機構”選項。輸入美容診所的名字或關鍵詞,即可顯示機構名稱、所在地址、有效期開始日期等相關信息。消費者也能查看美容診所的法人信息、診療科目和經營性質情況,以便了解美容診所是否涉嫌超范圍經營。此外,若消費者質疑美容診所醫師身份,可前往國家衛計委官網,進入執業醫生查詢入口。選擇省份后,輸入醫師姓名及其所在醫療機構,即可顯示醫師執業注冊信息。如果醫師不具備執業醫師資格證,或執業地點與其注冊地點不符,則會顯示“沒有查詢到符合條件的執業醫師”。
宣稱療效的廣告語,輔以患者形象變化的整容案例,這是美容整形醫院極力外宣的明面;弱化甚至宣稱沒有副作用,將“美白針”改名為“排毒養顏針”,這是美容整形醫院極力隱藏的暗面。無論明面還是暗面,都看似正在涉入《廣告法》和未經批準的藥品“禁區”。“《廣告法》明令禁止宣傳診療效果,仍有多家整形美容醫院在他們的網站上違規發布,簡直是明目張膽!”3·15臨近,有市民致電本報新聞熱線反映。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濟南伊美爾整形美容醫院、濟南愛容整形美容醫院和濟南曹博士美容整形醫院均不同程度存在以上問題。
療效宣傳:官網上的醒目存在
記者調查證實,治療后不會反彈、脂肪存活率80%以上……此類宣稱療效的用語,在濟南伊美爾整形美容醫院和濟南愛容整形美容醫院的官方網站上的確存在。此外,濟南曹博士美容整形醫院的網站則在利用患者形象作整形案例推廣宣傳。其他涉及疾病名稱、夸大醫生宣傳等涉嫌違規的情形也在這幾家美容整形醫院有一定存在。
在濟南伊美爾整形美容醫院的官網,關于自體脂肪隆胸的介紹頁面上,有“脂肪存活率高達80%以上”的宣傳字樣;皮膚美容中心的相關文章則介紹,“濟南伊美爾專家講激光能夠徹底的祛除雀斑不復發”以及“治療后不會反彈”。濟南愛容整形美容醫院一篇介紹德國水動力吸脂儀的文章提到,“無疼痛、無出血、安全性高”和“快速瘦身、效果明顯”。記者打開濟南曹博士美容整形醫院的官網,經典案例一欄,3月1日剛剛更新曹博士專利面部填充案例,以及10多篇各類整形美容的案例對比圖。還有的是以員工自述的形式體現整形效果。濟南愛容整形美容醫院也有專門的真人案例分類,消費者可以查看該院咨詢師的整容效果。濟南伊美爾美容整形醫院,多是以真人整形日記的形式體現。
濟南伊美爾美容整形醫院官網上,另外的品牌新聞中,院方用“頂級奢華來襲”來形容醫院引進的化妝品。其醫生專家中,則用“專業從事麻醉40余年、十余萬例成功手術麻醉案例,沒有一例不安全案例”的語句,來介紹其外科麻醉主治醫師張桂臣。而濟南一家公立三甲醫院的麻醉醫生介紹,一名麻醉醫生正常的年手術量約為800例左右。張桂臣的手術量,則是該量的3倍還多。另外,上述幾家醫院網站上,雀斑、黃褐斑、老年斑等疾病名稱也隨處可見。
醫院官網宣傳療效算不算廣告?
與上述的療效廣告、患者形象廣告、涉及疾病名稱、夸大醫生宣傳等廣告相對應的,是《廣告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中的明確禁止。
2015年9月1日起實施的《廣告法》規定,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亦不得說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醫療廣告的表現形式不得利用患者、衛生技術人員、醫學教育科研機構及人員以及其他社會社團、組織的名義、形象作證明;《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第七條另外規定,醫療廣告的表現形式不得涉及醫療技術、診療方法、疾病名稱、藥物。就此,有工商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醫療廣告應按照批文播放,涉及到部門審核。“批文是衛生部門核發的,如果有批文,就算合法的。”而濟南市衛計委負責醫療廣告證明核發的工作人員則稱,醫院官網的內容不在媒體類別中,超出了醫療廣告的范圍。該工作人員另外稱,此前也未接到過民營醫院官網內容的審核申報。
濟南市工商局廣告監督管理處工作人員則表示,需收到截圖證據后,才能甄別是否屬于廣告,進而決定是否前去查處。該工作人員稱,此前有網站廣告因違規遭到查處時,其臨時關閉,導致撲了個空。“前提是先界定是不是廣告,如果是廣告的話,我們肯定管。看具體內容,如果落到電視、廣播上還好說。現在有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但對互聯網廣告還沒有明確的定義。”該工作人員說。
改頭換面的“美白針”差異不小
3月1日下午,濟南曹博士美容整形醫院咨詢師錢女士在記者暗訪期間就提到了他們的“美白針”。她表示,“美白針”可針對全身有奇效,每次輸液兩個小時左右打完,一周打一次,要連續打10次。打3-4針以后就能看得出效果,可持續約一年。“一個療程12800(元),主要成分是谷胱甘肽,保肝排毒的,是進口藥。”錢女士說,“美白針”由多種藥物配成,該院使用的品牌可以查到,副作用較小,有很多人都在打。伊美爾整形美容醫院的咨詢師李女士,同樣表示“美白針”項目他們可以做。“畢竟是從血液進入身體,效果不錯。分8次和12次的,一般一年左右就需要補打。治療完了后期要連起來打,持續用。‘美白針’是保肝成分,沒有副作用。”另外,槐蔭星范醫療美容診所也聲稱可以提供靜脈滴注“美白針”服務,在這里,“美白針”改名叫“排毒養顏針”,但主要成分谷胱甘肽、傳明酸和維生素C等基本不變。
記者注意到,幾家美容整形醫院“美白針”每針價格從數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有的醫院用進口藥物,也有的用國產藥自配。差異不小。
國家對美白注射液從未批準引進
其實,早在2012年,就曾有媒體報道過,要價數千元的“美白針”成本僅幾元錢的市場亂象。而且,當時相關部門即證實,國家從未批準或引進過“美白針”這種藥品。
3月8日,記者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查詢發現,任何品牌的美白注射液仍系尚未批準引進的狀態。而據公開報道顯示,2008年新加坡甚至已叫停“美白針”這項美白服務。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也曾對“美白針”發出警告,稱市場上的美白針產品不僅可能無效,還潛藏著感染艾滋病、損害腎臟、神經系統等多種風險,并聲明FDA至今為止未批準任何注射類的皮膚美白或祛斑藥物。
此前本報記者采訪時,有公立三甲醫院的專家還曾提醒,有血栓形成傾向者、血友病患者、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應慎用“美白針”,尤其其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傳明酸”對以上病癥患者更應慎用。此外,使用“美白針”是否對其他人群有害、有何種近期或遠期的副作用等,也尚無臨床數據支持。公開報道顯示,去年7月,浙江一女子注射“鉑金美白針”后引發敗血癥,經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央視也曾報道過江蘇一女子注射了8次“美白針”后發現腎功能損傷。法國中毒防治中心也曾統計稱,2015年,法國曾出現兩例因使用美白注射產品產生不良反應的病例,其中一位患者出現惡心、頭暈、心悸、腹部不適等一系列癥狀。另外,對于“美白針”無效的投訴也有,去年南昌一女子花16800元注射后即投訴毫無效果。
?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