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互斗”、上山“收夾”、野鳥殘骸……每天早上7時到深夜12時,“打野主播”們邊深入田野、山林捕捉野生動物,邊直播獵捕過程。類似視頻出現在多家直播平臺,部分主播甚至擁有數十萬粉絲。國家林業局回應,涉嫌違法的打野直播將嚴厲打擊。
從去年7月份到現在,在各大直播平臺異軍突起的“打野直播”,可謂是“出盡了風頭”,而這“風頭”卻是以捕捉傷害野生動物甚至是國家保護動物為代價換來的。目前,確實有部分“打野直播”涉嫌違法,其能猖狂至今,也暴露了相關主播法律意識淡薄、平臺管理在契合法律方面也存在相應的缺口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說到底便是“普法”的缺失,也凸顯了“打野直播”需要一堂“普法課”的現實必要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電子誘捕器等捕獵工具被明確禁止,其次,獵捕保護動物達到一定數量,獵捕者就要承擔刑事責任,此外,對于非國家保護動物,個人也需要獲得相關的狩獵證,才能進行獵捕。這便是那些在“打野直播”里使用獵夾、電子誘捕器和捕捉國家保護野生動物主播涉嫌違法的法律依據。
但現實是,這些主播大部分不了解這項法律,“打野直播”的初衷無非是借著直播平臺的新形式,滿足一些觀眾對野外捕捉的獵奇心理,從而來賺點錢。在這種情況下,對主播的普法工作就要進行細致入微地考慮,尤其是林業等部門,得出臺符合“打野直播”實情的普法工作細則,先在主播們的思想里拉起“法律”這條紅線。
當然,這堂“普法課”不能僅針對相關主播,還得深入直播管理平臺。雖說隨著直播新規的落實,直播平臺的管理有所加強,但在一些新規還沒有涵蓋,但其他法律已明令禁止的某些題材的直播里,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管理空白。這也是平臺管理不合格的體現,其的縱容只會讓主播的法律意識更加薄弱,助長違法行為,而平臺不合格管理行為的本質也是一種法律意識的缺失。那對平臺的“普法課”也不能松懈,而且還要加上一條,那就是平臺在進行自身普法的同時,也要承擔對相關主播進行提醒的責任。
“普法課”確實需要“春風化雨”的宣傳手段,這不可否認,也應該做起來,才能夠起到較好的鋪墊作用。但要想把“普法課”的價值最大化,真正祛除病癥,就需要雷厲風行的“嚴格執法”,因為“嚴格執法”才是最有效的“普法”課。
對于“打野直播”,國家林業局回應要嚴厲打擊,要拿相關直播和平臺開刀,促其醒悟,以儆效尤。但要注意,此嚴厲打擊不能逞 “一時之快”,風頭緊就嚴打,風頭一過,就懈怠下來,這是大忌。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就得實現監管的常態化,當然這需要“打野直播”平臺的合作。以后,這種違法情況如果基本都是因常態化監管被依法處置,而不是靠媒體引爆輿論來引得法律介入,那其所帶來的“普法課”也就具備了常態性,效果也更佳。還有,也可以嘗試通過直播相關違法案件處理情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形成震懾性的普法,多搞這種新形式的普法或許對“普法課”本身來說也有更大裨益。
“普法課”還有一點注意需要提,那就是“普法”不能過度?!按蛞爸辈ァ钡男袨椴⒉欢际沁`法的,如果捕捉普通動物,也沒有虐待,就不算違法,在“普法”中,要將“打野直播”這一區間里的對與錯進行明確。無論是對主播和平臺的普法宣傳,還是對他們的嚴格執法,都不能漠視這一點,因為這關系著普法和執法的實質意義,那就是不能一點縱容,但也不能有失偏頗。如此的“普法課”才堂堂正正。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