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對于快時尚品牌的新鮮感和新奇度逐步回歸平淡。消費者對產品價格的敏感度降低,人們越來越能接受價格高、質量好、大品牌的商品,而Zara、H&M、GAP和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則是‘低端消費’的代表。”服裝行業觀察人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現在的消費者更加偏愛小眾和能凸顯自己獨特品位的產品。根據長尾理論,大多數的需求會集中在頭部,稱為流行市場,分布在尾部的是個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稱為非流行市場,而尾部需求數量更大,將所有非流行的市場累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伴隨著消費升級大潮的到來,市場需求正在發生改變,Zara、H&M、GAP、優衣庫這些服裝快時尚巨頭不復當年的風光。廉價、同質化、缺乏個性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拋棄快時尚品牌的理由,曾經的繁榮似乎正在逝去。
門店擴張支撐業績
近日,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公布的2016財年業績顯示,雖然銷售額與凈利潤分別保持了10%以上的同比增長,但其毛利率由上一年的57.8%收窄至57%,超出市場預期,錄得8年來最低。相比Zara,其他幾家快時尚公司的業績表現更加不如人意,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的銷售收入增長率從2015年的21.6%降至2016年的6.2%;H&M 集團的營業利潤率降到近幾年新低,只有12.4%;而GAP 2016財年的凈銷售額與2015年相比甚至出現了小幅度的下滑。
從上述業績報告來看,雖然除GAP外,其他幾大快時尚品牌的銷售收入都在增長,但這種增長實際上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門店數量的擴張,而不是其盈利能力的提高。
過去的一年中,全球最知名的幾家快時尚品牌繼續保持跑馬圈地的姿態: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2016年全球凈開門店279家;優衣庫全球門店總數較上年度同期增加160家;H&M集團全球新開427家門店以及11家網上商店。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在零售行業,銷售額并不是衡量企業發展的重要指標,隨著門店的持續擴張,銷售額上漲是必然現象,但這并不意味著利潤的增加。實際上,幾大快時尚品牌快速擴張背后卻是利潤增速的減緩。這一方面是由于隨著經濟的發展,店鋪租金、人力成本越來越昂貴,導致門店的經營成本越來越高,利潤收窄。另一方面,快速擴張會造成庫存壓力更大,導致盈利能力下降。然而,基于長期戰略考量,快時尚品牌在庫存壓力下,還是不得不持續擴張門店。
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主任郭增利對記者表示,門店數量增多可以保證更多的出貨量,增加銷售的單品數量,利用規模化優勢降低單件產品成本,為降價提供更多的空間,本質上是用數量換取價格優勢,提升產品競爭力。同時,利潤率并不是快時尚品牌單一追求的目標,隨著快時尚品牌數量越來越多,競爭壓力日益增大,想要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必須擴大規模,用高銷售額和高銷售量來提升品牌的溢價能力。此外,開設門店也有擴充物業、為以后轉型提前布局的考慮。
程偉雄則表示,由于快時尚行業之間競爭激烈,目前各品牌都處于“騎虎難下”的狀態,為了保住已有的市場份額、不被其他競爭者排斥出市場,門店擴張成為最簡單直接的措施。同時,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積極發展線下業務,利用線下線上結合的優勢吸引消費者,成為傳統服裝門店的強有力競爭者,快時尚利用門店搶占市場份額也是一種應對電商沖擊的方式。
向下游進軍求轉型
近日,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公布的2016財年業績顯示,雖然銷售額與凈利潤分別保持了10%以上的同比增長,但其毛利率由上一年的57.8%收窄至57%,超出市場預期,錄得8年來最低。相比Zara,其他幾家快時尚公司的業績表現更加不如人意,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的銷售收入增長率從2015年的21.6%降至2016年的6.2%;H&M 集團的營業利潤率降到近幾年新低,只有12.4%;而GAP 2016財年的凈銷售額與2015年相比甚至出現了小幅度的下滑。
從上述業績報告來看,雖然除GAP外,其他幾大快時尚品牌的銷售收入都在增長,但這種增長實際上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門店數量的擴張,而不是其盈利能力的提高。
過去的一年中,全球最知名的幾家快時尚品牌繼續保持跑馬圈地的姿態: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2016年全球凈開門店279家;優衣庫全球門店總數較上年度同期增加160家;H&M集團全球新開427家門店以及11家網上商店。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在零售行業,銷售額并不是衡量企業發展的重要指標,隨著門店的持續擴張,銷售額上漲是必然現象,但這并不意味著利潤的增加。實際上,幾大快時尚品牌快速擴張背后卻是利潤增速的減緩。這一方面是由于隨著經濟的發展,店鋪租金、人力成本越來越昂貴,導致門店的經營成本越來越高,利潤收窄。另一方面,快速擴張會造成庫存壓力更大,導致盈利能力下降。然而,基于長期戰略考量,快時尚品牌在庫存壓力下,還是不得不持續擴張門店。
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主任郭增利對記者表示,門店數量增多可以保證更多的出貨量,增加銷售的單品數量,利用規模化優勢降低單件產品成本,為降價提供更多的空間,本質上是用數量換取價格優勢,提升產品競爭力。同時,利潤率并不是快時尚品牌單一追求的目標,隨著快時尚品牌數量越來越多,競爭壓力日益增大,想要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必須擴大規模,用高銷售額和高銷售量來提升品牌的溢價能力。此外,開設門店也有擴充物業、為以后轉型提前布局的考慮。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中研普華通過對EPS電源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EPS電源行
IC設計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
干燥綜合癥藥物行業研究報告中的干燥綜合癥藥物行業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