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需要塑料袋嗎?”人們在購物時,往往選擇花幾毛錢買個塑料袋。今年是“限塑令”正式施行的第九年,然而調查顯示,限塑令處境尷尬:小商鋪直接提供免費塑料袋,大商店賣塑料袋,已是司空見慣之事。在一些地方,限塑令可說名存實亡,已幾乎淪為“賣塑令”。
塑料袋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白色污染,貽害甚巨,可謂眾所周知。塑料袋之所以大受消費者青睞,原因十分簡單:方便。限塑令實施的初衷,正是從減少這種“方便性”入手,提高塑料袋獲取的成本,讓用戶為使用塑料袋支付一定的費用。但從效果來看,這樣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落空了。
面對塑料袋產業的各個相關方,政策執行陷入監管之難。首先,塑料袋幾乎滲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強大的監管力量,面對洪水般的生活細節也難免捉襟見肘,這導致政策的執行效率較低。其次,塑料袋生產商和零售商家有著利益最大化的訴求,也就有了逃避監管的動機;而消費者由于享受著塑料袋帶來的便利,已養成短期內難以割舍的消費依賴。監管有難度,生產有利益,消費有依賴,各方行為的交叉地帶,恰為塑料袋留下生存空間,使得限塑令陷于空轉、難以落實。
在既有的困境之外,限塑令還面臨新的難題。單看這幾年隨著“互聯網+”興起的快遞業和外賣業就可知。有人做了這樣一個統計:按照每個訂單平均使用兩個餐盒估算,目前國內互聯網訂餐平臺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約達4000萬個??爝f行業一年需要120億個塑料袋、247億米的封箱膠帶。在互聯網經濟高歌猛進之時,小小塑料袋的問題已經不能不引起重視。
既有監管層面的問題,也有利益關系的掣肘,再加上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限塑令執行中的困境,如同今天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對政府部門而言,加強監管力量、創新監管方式,是加強源頭治理的題中之義。限塑令也應該延長監管鏈條,不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產,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同時發力。
在執行中,如果只是政府部門單打獨斗,那就注定會獨木難支,還應該調動社會、市場和消費者的力量,共同參與到塑料袋的治理過程中。比如說,共享單車以市場手段解決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限塑也可以借助市場的力量。在一些國家,超市不再銷售塑料袋,而是提供出租服務,顧客交押金便可租用環保購物袋,即用即租,用后即還,起到了很好的治理效果。這樣的方式值得我們借鑒,即便不能一步到位,但在探索過程中,也能逐漸找到多方接受的共贏之道。
對于治理者來說,限塑令遇到波折,恰是豐富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能力的契機。限塑令施行已近10年,在盤點中總結得失,在推進中完善手段,有助于積累更多可推廣的經驗。創新監管方式、引入市場力量、提升環保意識,限塑令帶來的思考,可以從更廣泛的層面為環境治理提供有益啟示。隨著環境治理能力和公眾環保素養的提升,相信我們終有一天能夠告別那些危害環境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共同的家園更加干凈美好。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中研普華通過對山楂茶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山楂茶行業
美容旅游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
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