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緣何頻頻跑路 ,裸奔格局如何改變
《人民的名義》中,提供了不止一個教育培訓詐騙的案例。其中比較經典的一個是:電工老王搖身一變,成為小學數學輔導名師,差點騙得鐘主任的三千元人民幣,幸得猴子局長火眼金睛,守住錢袋子。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成員,精明若反貪局局長,近幾年來,大量的教育培訓機構跑路,甚至不乏被定性為非法集資的案件,很多家庭抱著培養子女的良好初衷卻不斷遭受著錢財損失。
教育培訓領域之所以頻繁出事,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前置性審批,從業機構以及從業人員,基本屬于無門檻從業。目前教育行業的市場準入兩級分化嚴重,體現在學歷教育的準入門檻高,而非學歷教育嚴格意義上沒有準入門檻。大量機構實質上是以“教育信息咨詢”、“教育咨詢”或“培訓咨詢”的營業范圍,開展教育培訓業務,由于這類機構無須獲取交易機構的辦學許可證,在“誰批準,誰管理”的傳統管理思路下,這類機構實質上處于沒有任何政府機關監督管理的裸奔狀態。機構身份的模糊,以及教育機構從業人員資質的缺失,使得這個行業良莠不齊,很多沒有辦學實力或根本沒有持續辦學意愿的機構,通過價格戰、營銷戰成功獲客。這就出現了電視劇上的情節:鐘主任不知道在哪個小報上,看到所謂小學數學名師的報道,估摸著三千元人民幣學費,在物價高昂的北京并不算貴,指示侯局長帶著公子無腦報名。
此外,教育培訓機構頻繁出事、易釀成非法集資,在于這些機構基于預付費打造了類金融發展模式。單純教育培訓質量不達預期,或者實際教育培訓服務無法提供造成的投訴,應歸為工商普通糾紛,但教育培訓的群體性事件往往與金融嫁接在一起被定性為非法集資,其內在機理就是預付費模式。
預付費模式并非教育培訓行業獨創,在央行許可開展業務的第三方支付從業機構中,絕大多數涉足的都是預付卡業務,即使在央行的強監管下,也出現了為數不少的諸如暢購這樣挪用預付卡備用金的惡性事件。在絕大多數教育培訓機構自行收取預付學費,且資金完全沒有任何監管的現狀下,不難想象何以出現那么多機構和個人捐款跑路、挪用資金等問題。
通常來看,預付費模式下教育培訓機構跑路,基本可以歸類于如下三種情形:
(1)惡性詐騙跑路,一開始就寄希望以收取預收款后跑路為目標,沒有實際開展教育培訓經營的計劃;
(2)經營不善跑路,教育培訓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不斷提升,但業務經營激烈,不排除許多教育培訓機構因為無力提供許諾的后續培訓而跑路;
(3)挪用資金投資失敗跑路,教育培訓行業的現金流充沛,因此成為挪用資金的高發領域,一旦投資失敗,后續教育培訓失去資金支持,教育培訓機構因而跑路。基于類金融機構的發展思路,對于經營不善或挪用資金投資失利的培訓機構而言,只要不斷有更多新的客戶預交學費,培訓機構的資金鏈就不會出問題,初步具備龐氏騙局的特征,這也是為什么部分教育培訓機構和傳銷聯系在一起,不斷去開拓新客戶。
更有甚者,部分教育培訓機構在教育培訓產品方面,已經按照金融產品設計的理念進行創新。以2016年5月被爆跑路的聚智堂為例,其推出的 “感恩聚劃算”就以免費學習為噱頭,吸收大量資金,家長預繳不同金額的學費本金,“免費”獲得智聚堂針對其子女不同時長的課程,預付越多,贈送課時越多,學完到期,聚智堂承諾返還家長本金。在這里,家長等于變相出借資金給了聚智堂,但家長不直接獲得利息,而由聚智堂將利息購買其教育培訓產品,從而打造出“白學”的交易結構。
這種交易結構的意義在于,單純的預付學費可能只需要預付幾萬元人民幣左右,但通過本金預繳產生的利息支付學費,預付金額可能高達百萬之巨,這也是營業收入只有幾千萬元的聚智堂,非法集資金額卻高達數億元之巨的原因。其收取的大量預付費被用于不動產投資,由于項目糾紛引發資金鏈斷裂。還有更多教育培訓機構集資的模式相對簡單點,就是打著國家鼓勵民間辦學的旗號,以捐贈資金的名義變相吸收公眾資金,承諾高額固定收益,這種玩法的機構不乏一些民辦學歷教育機構。所幸眾籌模式近幾年處于低谷,否則不難想象很多教育培訓機構的非法集資,必然將依托眾籌平臺開展。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近年來,中國文具辦公用品行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產品更新
鐵道用鋼材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玻璃深加工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