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152萬噸,較上月增加929萬噸,同比增長5.5%;1-5月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44457萬噸,同比增長7.9%。
但是,外來的“和尚”不一定什么都是好的,在近段時間的檢查中發現,進口鐵礦石存在著眾多的質量問題!
一、鐵礦石質量問題屢見不鮮
1、天津港鐵礦石進口情況
近日,天津檢驗檢疫局檢出某貨輪裝載的巴西進口鐵礦嚴重短重,短重量高達2314.4噸,短重率14.64,短重貨值共計18.2萬美元。
從天津檢驗檢疫局獲悉,該貨輪為今年以來排出“貨物明水”最多的船舶,在進口巴西鐵礦中被檢出短重比例最大、短重貨值最高的船舶。
今年以來,自天津港進口巴西鐵礦共計17船次,其中貨物短重10船次,比例高達58.8%。其中所有短重船次均排出大量“貨物明水”,平均每船排出“貨物明水”1303噸。
2、日照港
2017年以來,日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多次檢出進口“水貨”鐵礦短重問題,其中進口巴西鐵礦發生概率較高。
1月——5月份,該局共對43船次進口巴西鐵礦實施法定重量鑒定,其中36船出現嚴重短重(短重率超過1%),短重重量合計3.44萬噸(單船最高短重為1310噸),短重貨值高達131.8萬美元。同時,該局出具重量證書,方便進口企業對外索賠。
3、太倉口岸
進口鐵礦石是太倉口岸的特色貨種之一,進口量連續多年位居長江沿線港口首位,僅2016年,該口岸就進口鐵礦石504批次,總重量3059萬噸,金額17.6億美元,但從該口岸進口鐵礦石檢驗監管情況來看,我國進口鐵礦石質量問題依然較為嚴重。
2016年,該局共檢出進口鐵礦石品質不合格111批,重量663.4萬噸,貨值高達4.2億美元。在檢驗監管過程中,多發現“裝港短量”、“以水充礦”、“粉塊夾雜”、“以次充好”和“夾帶雜物”等問題,進口鐵礦石雜質元素、水分超標,鐵含量不足等成為造成品質不合格的主要項目,鐵品位呈下滑趨勢。
相對而言,進口鐵礦石的短重情況明顯緩解,2016年共檢出重量不合格654.9萬噸,貨值3.9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33.6%、66%。
二、分國別鐵礦石質量介紹
不同進口國別的鐵礦檢出不合格的原因也不盡相同:
來自老撾、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鐵礦石產自小而分散的企業,礦山質量控制不嚴格,且從這些國家進口的鐵礦多為拼集供貨,貨物品質波動大,易出檢驗事故和紛爭;
越南鐵礦石良莠不齊情況很明顯,主要是因為越南加工條件有限,一般原礦開采出來后簡單破碎后直接出口,故品質無法保證;
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總體品質較為優良,但偶爾也存在配礦、質量控制不佳的情況;
秘魯、智利、伊朗等國由于開采水平有限,礦山采選設備落后,經常出現不同礦區、不同港口混裝的現象,整船貨物顏色、粒度、品位不均,品質波動大,部分地區的進口鐵礦品質不合格檢出率甚至高達100%;
巴西、南非等進口的鐵礦石大多為鐵精粉,進口的礦粉品質一直比較穩定,不過短重情況較為嚴重。
據了解,“水貨”鐵礦短重問題,是指鐵礦在國外裝貨港裝入船艙后,由于貨物含水量較高,航運途中會滲出大量的明水并被排放,到卸貨港后會出現嚴重的短重問題。
進口巴西鐵礦明水較多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該地區雨季較多,在出現暴雨天氣時,部分港口為搶裝船進度,不停止作業,貨物中會進入大量的雨水;
二是部分港口有環保強制要求,為減少鐵礦粉塵污染,采用邊裝貨邊灑水的裝貨方式,導致貨物中混入大量水分;
三是個別國外不法出口商為謀取額外利益,向鐵礦中注入過量水分,以實施貿易欺詐。
三、中國新的鐵礦石進口來源
2017年6月10日,中國香港籍“誠信10”輪裝載10.89萬噸、價值328萬美元的美國已燒結鐵礦砂靠泊嵐山港。據了解,這是嵐山口岸首次進口美國鐵礦砂。
2016年6月11日,一批重8.5萬噸、貨值4173萬元的美國球團鐵礦抵達張家港,這是張家港口岸首次進口美國球團鐵礦。
張家港口岸之前進口鐵礦石大多來自澳洲力拓、必和必拓及巴西淡水河谷三大集團。
此次的美國球團鐵礦為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進口,意味著國內鋼鐵企業在“走出去”和“引進來”兩方面正在做積極嘗試,努力開拓鐵礦供應新渠道。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餐飲配送服務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餐飲配送服務行業的
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土地資源的稀缺、糧棉爭地的矛盾,
20世紀80年代初,在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