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等頻頻成為行業熱議的話題,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目標和方向。就智能制造而言,目前行業還遠未達到智能制造的水平,只能說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和推進。
回顧中國建陶業30多年的發展歷程,其生產方式的變革,在2015年修訂出版的《中國智式》一書中,作者鮑杰軍有一段論述:“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機械化時代,90年代進入自動化時代,2000年開始進入信息化時代,到了21世紀的2010年之后,建陶行業開始真正進入到數字化時代,并且這個數字化進入到整個生產經營系統當中。再往下走,10年后、20年后,中國建陶業將開始從數字化時代進入到智能化時代,這個行業發展的趨勢,是可以預見的。”
筆者比較贊同鮑工的觀點。建陶產品的制造歷程,從目前可以概括和預判的走勢來看,一定是沿著“半機械化→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這樣一條發展路徑。目前,行業真實的生產水平,即便是最先進的生產線,也遠沒有100%實現自動化,絕大部分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仍處于“機械化→自動化”的發展階段,當然,也有個別工序開始初步的智能化,如噴墨打印機的廣泛應用。與此同時,信息化則早已普及,并隨著近年來移動通訊的快速發展,向著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
每年的廣州陶瓷工業展,都會為行業帶來一系列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接下來的時間,陶瓷企業將進入對這些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的引進、消化和應用階段。2017年的工業展,智能制造的概念異常火爆,智能壓機、智能窯爐、智能打包、智能倉儲、智能物流、智能工廠……一切似乎不打上智能化的標簽,就不足以引領行業。然而,非常遺憾,雖然這些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相比往年有較大的突破,但大多數還是以自動化為基礎,離真正的智能化還有不小的差距。
通常而言,智能制造是在自動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由智能機器和專業智慧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瓷磚的生產制造過程當中會利用生產經營活動中相關聯的大數據,進行云計算,在此基礎上做出一系列分析、判斷和決策。智能制造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結合,去擴大、延伸、甚至部分取代管理人員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在媒體報道、日常宣傳中,我們常常將自動化與智能化混為一談:說我們的生產線經過改造,實現了智能制造;我們引進某某先進設備,實現了智能制造等,但這樣的表述顯然是不準確的。自動化與智能化最大的區別在于,自動化是為了替代員工的體力勞動,把員工從機械、反復、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它的一系列動作,包括自動化的操作都是可以標準化的;智能化,除了可以替代體力勞動外,它還可以部分替代腦力勞動,它的動作和操作,很難標準化,而是需要根據外部環境的數據采集、模型的建立和運算作出相應的調整。
如近年來社會高度關注的汽車無人駕駛、世界冠軍柯潔與人工智能AlphaGo的人機大戰、機器人寫作新聞稿件等。這些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交易算法的人工智能(AI)技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它的出現,將對傳統制造業帶來一場徹底的、革命性的變革,當然,首當其沖的就是對傳統制造業進行全面的改革與顛覆,通過智能化,改變制造業原來的生產方式。
就陶瓷企業的生產過程而言,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的難度,遠超從機械化到自動化乃至以往任何一個生產方式嬗變的過程,因為這中間包含著相對復雜的信息化和數據化。數據的收集相對簡單,數據的計算和應用才是關鍵。這也是工信部近年來大力推進企業“兩化”融合的目的所在。可以預見,人工智能技術將會愈來愈快、愈來愈全面地融入到我們生產、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的出現,將是一場對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行摧毀、改變并重構的一場革命。陶瓷產品的生產方式,也必然伴隨著這場革命步入真正的智能化時代。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餐飲配送服務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餐飲配送服務行業的
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土地資源的稀缺、糧棉爭地的矛盾,
20世紀80年代初,在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