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記者在街頭采訪發現,除了在大型商場超市購物需要花費一兩毛錢購買方便袋,在很多時候,“限塑令”成了“稻草人”。路邊的面包房、小吃攤,購物街上的奶茶店、飯店、水果店、化妝品店、大型菜市、農貿市場等全部免費提供塑料方便袋。
在沿街商販眼里,“限塑令”幾成一紙空文。
在一家面包店,營業員告訴記者,“限塑令”施行后,他們要求顧客支付一毛或兩毛錢購買方便袋。好多顧客抱怨,加上找零不方便、其他很多店都免費提供方便袋,他們取消了有償使用方便袋的規定,直接免費提供方便袋。
據報道:全球每年生產約700萬噸塑料袋,我國每年生產300萬噸左右,約占世界總量的一半;全球每年塑料總消費量4億噸,中國消費6000萬噸以上。大量塑料袋、塑料用品使用帶來潛在環境危害,尤其不可降解塑料用品的危害可能百年都難消除。
多年來,媒體一直持續關注“限塑令”,期待“限塑令”能改變老百姓塑料方便袋的使用習慣。但由于執法部門執法不嚴、替代方便袋的環保袋價格過高、百姓消費新習慣難以養成……導致“限塑令”陷入“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尷尬境地。
大型超市里,散稱商品大量使用塑料袋,加劇白色污染。
為此,湖南省政協委員童彬建議改“限塑令”為“禁塑令”,禁止生產銷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塑料餐具,代之以可降解塑料制品;給予環保塑料袋生產企業一定補貼,把環保袋子的價格降下來,從而引導百姓使用;加大執法力度,“嚴打”超薄塑料袋,實現在大型商場、超市全部替換,并逐步攻克自由市場、小商小店的替代難題。
安徽睿正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蓋曉峰律師認為,當初出臺“限塑令”初衷是好的,但從九年來的實施效果看,由于兩個環節的疏漏,導致實施效果不佳。僅在銷售終端發力,未從生產源頭治理,有欠公平;忽視消費心理,導致消費者不理解不認可,難有大的作為。加之執法不力或者執法懈怠,導致法律規定被架空。蓋曉峰建議出臺更為嚴格的禁塑措施,尤其加大對違規生產企業的查處力度,同時輔以其他替代性產品的推廣手段,讓良法達到善治的目的。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聚碳酸酯板材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
區域產業規劃是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各級政府
VSAT系統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