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下午消息,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ofo等機構,正式發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近八成城市擁堵同比緩解 共享單車立功
7月24日下午消息,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ofo等機構,正式發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國城市擁堵出現下行拐點,百城中近八成城市擁堵同比得到緩解。網約車新政作用和共享單車成為擁堵緩解的重要原因。
報告顯示,2017年度第二季度中國堵城排行榜在監測的100城市中,有77%的城市擁堵同比去年呈現大面積緩解,尤其老牌堵城北京、哈爾濱、重慶、深圳、青島、大連擁堵指數同比紛紛大幅度下降。北京和哈爾濱同比降幅超過5%。本季堵城TOP10榜單城市依次為北京、濟南、哈爾濱、重慶、廣州、呼和浩特、上海、長春、西安和石家莊。榜單前十城市高峰平均擁堵延時指數同比下降了4.9%,擁堵降幅超過8%的城市達到15個,降幅最大的TOP3城市為:天津、青島、武漢。同時,長春成為本季首次進入前十的城市,也是TOP10中擁堵同比唯一上漲城市,其他9個城市擁堵同比均有下降。
此外,本季仍有23%的城市出現擁堵加重趨勢,擁堵加重的城市多是三線、四線的小型城市。其中,珠三角區域除廣州、深圳外其它城市擁堵紛紛有上漲趨勢。全國漲幅最大的TOP3城市分別是清遠、肇慶、香港,其中清遠擁堵漲幅達12.9%,漲幅最大。
報告稱,對于大部分城市擁堵緩解,有四方面因素:
原因一:網約車新政作用明顯 5公里內駕車出行比例下降
從2016年10月開始,全國近百個城市相繼發布網約車新政。隨即多個城市擁堵均有小幅下降,政策影響初顯。而伴隨今年網約車新政的逐步落地實施,城市內短途(5km內)出行比例也在逐漸下降,從2015年6月的57.1%逐步下降到目前的34.7%。
原因二:共享單車有效緩解城市大部分地鐵站周邊擁堵
共享單車的日益活躍,讓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再一次出現了改變。根據ofo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其投放量最大的前20座城市中,有19座城市的交通擁堵呈現下降趨勢。共享單車對于城市交通擁堵的緩解效果明顯,深圳和天津獲益最大。而ofo主力投放運營的北上廣深,改變也尤為明顯。以北京為例,2017年Q2北京地鐵周邊早晚高峰整體擁堵程度相比去年有了明顯的下降,超6成地鐵站周邊擁堵情況有所緩解,整體擁堵同比下降了4.1%。
原因三:城市路網建設逐步完善 助力交通擁堵緩解
大批城市基礎建設竣工、地鐵開通、城市快速路開通等都對城市緩堵產生作用。報告顯示, 2016年年底,貴陽開通中環路,城市擁堵有了明顯變化。2017年第二季度出行高峰擁堵程度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11%,擁堵排名也由之前的第7名下降至19名。
從中環路影響的區域擁堵上看,中環路相鄰的云巖區、南明區,2017年第二季度高峰時段擁堵同比下降22.41%和18.96%,而花溪區擁堵同比下降10.62%。
原因四: 互聯網賦能交通管理成效顯現
經過近年來對互聯網交通管理的探索與發展,“互聯網+交通”模式在國內各城市猶如雨后春筍般全面鋪開。對比2016年與2017年兩年“互聯網+交通”城市指數可以發現,“互聯網+交通”模式在一線至五線城市均有發展,各地政府以及交通管理部門逐漸重視并積極推動交通智慧化發展。
以哈爾濱和濟南兩地交管部門為例,近一年來推出多項措施整治交通擁堵。濟南的全市城區主要道路擁堵條數下降達24%,而哈爾濱也有48條街道的擁堵程度同比去年下降超過10%。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谷歌運行著一個鮮為人知的學界滲透計劃。過去10年來,谷歌資助了數百篇研究論文,為其市場主導...
餓了么送餐員故意不送餐 辱罵顧客“不勞而獲” 齊先生稱22號中午他從餓了么訂了一份外賣,一小時后,他發現手機顯示...
男子直播抓蛇被抓:試圖借助互聯網打開銷路 近年來,網絡直播成為年輕人的新寵,也造就了不少“網紅”。今年4月,韶關一...
2億臺電腦染病毒7月24日從北京警方獲悉,北京海淀一IT公司為躲避國內監管,開發“病毒”捆綁正常軟件傳染境外互聯網,...
云集微店被工商定性“傳銷” 代言人吳秀波無辜躺槍 不到兩年時間,以微商和創業為吸引力,發展出超30萬“店主”,收...
11歲男孩騎共享單車被撞亡 ofo是否應擔責引發爭議 2017年3月26日,上海一位11歲的男孩在使用共享單車過程中逆行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