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是全國民族區域制度的開創者和實踐者,內蒙古電力工業同樣是國家能源領域改革發展的“試驗田”和集大成者。電力工業作為內蒙古在全國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優勢特色產業,在自治區砥礪前行的70年光輝歲月中,擔當起“照耀草原,光耀神州”的神圣使命,已經傲
2003年初,華電集團在五大發電集團中首家挺進內蒙古。2004年初,全國廠網分開電力體制改革在內蒙古解開最后一環。新生的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和“新版”的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應運而生。雖然,這個遲到的春天比全國慢了半拍,卻由此開啟了一個中國電力改革與發展的新紀元。
晉級“風火雙冠”建設“國家電源”
改革打開了內蒙古電力市場化的閘門。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聚合資源、區位、政策、環境等綜合立體優勢,內蒙古立足全國大局,堅持創新驅動,明確發展路徑,不斷凝聚起改革創新的智慧和勇氣,超前進行開放式的電力建設。五大電力集團、京能、三峽等紛紛揮師草原“播火、追風、逐日”,呈現出一派全國、全民共建能源基地的繁榮局面,創造出電力能源基地建設一系列“蒙電樣本”。
內蒙古電力如同一個綠色能源巨人迅猛崛起。在2002年全區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000千萬的基礎上,到2016年底,全區發電裝機定格在1.103億千瓦,連續6年保持全國第一,風電裝機全面趕超三峽達到2556萬千瓦,西電東送電量蟬聯全國省級“十二連冠”。加之636萬千瓦太陽能裝機,全區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比重超過30%。
內蒙古狂飆突進式的風電開發同樣始于2004年。蒙西風電裝機從8.3萬千瓦起步,以風起云涌之勢開工、建設、并網,上演了井噴式的增長,2013年上半年突破1000萬千瓦。2017年4月16日,內蒙古電網新能源單日發電量超過2億千瓦時,新能源裝機達到1156萬千瓦,最大占比達到全網實時發電出力的46.77%;風電最大發電負荷突破1000萬千瓦,達到1038萬千瓦,新能源接納能力再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全區煤電單機3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火電機組比重達到70%以上,托克托、岱海等一大批60萬級發電機組成為全國行業標桿。電力工業從粗放型向集約化、由單一發電向煤電一體化、風光并舉邁進,傳統煤電優化清潔發展和電網建設呈量、質雙升的趨勢,形成盟市級500千伏網架貫通、旗縣級200千伏網架覆蓋的新業態,跨入了大容量、高參數、環保型、高電壓、大電網、智能化的新時代。
改革創新驅動護航經濟發展
內蒙古電力工業呈現出的“黃金期”,根本上取決于對國家電力政策和自治區發展戰略的深刻理解、堅決落實和執著推進。在全國唯一獨立省級電網和區屬國有龍頭企業的“試驗田”里,始終激蕩著能源強區報國的正能量。
內蒙古電力公司作為全區電力改革、創新、發展的“母體”,主要有三大貢獻:一是開西電東送的先河并始終保持對華北電網穩定的供應;二是拉動了全國最大的電力能源基地和諧建設發展;三是為內蒙古步入全國前列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從2004年1月開始,內蒙古電力公司歷經4次廠網、網網分家,以省屬獨立電網的體量擔當了改革先行先試的“試驗田”,與北方聯合電力公司作為全區供電側、發電側的兩駕馬車,在市場化改革、清潔風電發展、電力外送、勇擔社會責任等方面結出累累碩果———2016年,全區全社會用電量由2004年的530億千瓦時增長到2605億千瓦時,增長4.9倍;全區生產總值由當年的2700億元增長到1.86萬億元,增長了6.9倍。電力行業在前四批全國文明單位有43家企業上榜,省級占比達到29.86%,超出全國電力同行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映照出一個底氣十足、充滿活力、蒸蒸日上嶄新的內蒙古。
“十五”以來,內蒙古電力公司陸續建成了覆蓋蒙西72.56萬平方千米的“三橫四縱”500千伏主網及遍布所有旗縣、工業園區的220千伏電網。截至2016年年底,電網統調裝機容量達到6364萬千瓦,售電量達到1465億千瓦時,公司資產總額達到922.47億元,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達到7068天。排名中國企業500強第217位,居自治區企業30強之首,連續8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連續14年蟬聯全區行風建設公共服務類第一名(或免評)。
北方電力公司立足建設煤電一體化新型能源公司,實現了“管好500萬、建好500萬、開工500萬”的歷史性跨越,2016底裝機規模達到1763萬千瓦,是公司組建之初的3倍多。2016年完成發電量651億千瓦時,完成煤炭產量1090萬噸,供熱面積突破1.1億平方米,保持著發電企業的龍頭地位,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多贏。
2010年5月6日,內蒙古電力交易中心正式揭牌。截至2016年底,蒙西電網多邊交易市場累計完成大用戶直接交易電量超過2282億千瓦,總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95.32億元,不僅保障了自治區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而且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效果顯著,有力地保障了北方地區冬季供熱安全等民生大事。
2012年9月1日,內蒙古電力公司在全國率先全部實現了農業生產、居民照明同網同價的目標,累計為農牧民減輕電費負擔近30億元。2013年12月18日,內蒙古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戶戶通電”工程告捷。2014年,內蒙古電力公司積極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投資32.4億元,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和4.44萬戶風光互補系統升級工程。2015年,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總投資30億元,將逐步完成2037戶新能源用戶和45個邊防哨所通網電任務,重點解決38個旗縣、1877個村莊、91萬畝農田排灌配套機井用電問題。
與此同時,作為全國第一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省級電網,該公司首個監管周期的輸配電價自2015年國慶起實施,財務公司正式掛牌運營,組建了經研院和錫林郭勒、烏海兩個超高壓供電局,38個旗縣電力公司實現直供直管。
迎接“特高壓”托舉“中國夢”
1987年,蒙西電網開創了“煤從空中走,電送北京城”西電東送先河,為京蒙兩市區的戰略合作跑好了“第一棒”。
2005年起,內蒙古超越山西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輸出省區,2010年首次超過1000億千瓦時,目前已連續12年穩居全國之首。2004年至2015年,內蒙古已累計將12921億千瓦時的綠色電能輸送到首都北京、華北及東北地區。
多年來,內蒙古積極對接和跟進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及跨區電網發展規劃,推進“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對接大市場”的綠色能源全國共享的戰略構想。隨著國家電網蒙東電力公司的成立和發展,內蒙古逐步與特高壓結緣。2014年5月,國家能源局批復內蒙古錫盟至江蘇、上海廟至山東兩條特高壓直流,錫盟至山東、蒙西至天津南兩條特高壓交流等4條電力通道,最終形成了“五交三直”8條外送通道的格局。目前,內蒙古建設和投運的特高壓已達6條。“五交三直”特高壓工程勾勒出美麗的前景,全部建成后預計年輸出電量約3000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電量1000億千瓦時。
內蒙古電力工業跨入特高壓時代后,等于在能源基地與消費市場間架起了空中經濟走廊,為自治區帶來的后發優勢和比較優勢將集中顯現。綜合來看,如果以特高壓“射程”為半徑畫半圓,內蒙古電力可以輻射中國大部分國土,加之明顯的電價優勢,實施跨省跨區域長距離輸電的“蒙電送X”工程,內蒙古“國家電源”完全可以成為中國能源供應的北支點。
從此,蒙電外送市場將從局部向全國、通道將從單一向復合、發電單機將從60萬千瓦向100萬千瓦、重心將從打市場、創品牌向輻射全國、整合營銷邁進。全國市場正在變成內蒙古能源資源變現的超級工廠,面向全國、惠及八方的內蒙古能源,有了與大草原相提并論的資本。
在中國改革發展新的黃金機遇期,內蒙古將努力建設國家能源產業的示范區、國家能源保障的“安全島”、國家能源輸送的“新絲路”。對于托舉“中國夢”并實現綠色能源全國共享,內蒙古充滿期待。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浙江龍盛表示,鑒于德司達(南京)染料有限公司就本次訴訟已預提費用2428.29萬元,因此本次判決對本公司本期損益無影2...
權威專家編制倡導健康涂裝《墻面健康涂裝藍皮書》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生態環境建材分會、中關村綠環硅藻新材料產業技...
會議認為,為進一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打好藍天保衛戰,必須全面加強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防治工作。會議強調,環...
2010年4月21日,深海地平石油鉆井平臺發生毀滅性爆炸,是石油行業歷史最嚴重泄漏事故,鉆井平臺運營人認為他們將能夠5...
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推進包括稅改在內的經濟刺激計劃的可能性的疑慮拖累美元下跌,導致美元指數7月月線下挫約2.9%,這將...
部分石化上調出廠價支撐市場拿貨成本,現貨市場供需平穩,前期檢修裝置恢復銷售,市場供應增多不可避免,棚膜需求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