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在近日印發了《國民營養計劃》,明確提出:要提升優質農產品的營養水平,將“三品一標”在同類農產品中總體占比提高到80%以上。
國務院辦公廳在近日印發了《國民營養計劃》,明確了今后一段時期內國民營養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實施策略和重大行動。提出:要提升優質農產品的營養水平,將“三品一標”在同類農產品中總體占比提高到80%以上。
事實證明,申請成為“三品一標”也成為具有地域特色農產品的保護傘和富農興農的助推器。
那么,農產品應該如何申請“三品一標”?農民又該如何從市場中獲得更高利潤?今天就讓小編帶您一探究竟!
核心含義是什么
《國民營養計劃》最核心的含義,就是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老百姓的營養健康水平,特別是要提高“三品一標”農產品的比重,提升優質農產品的營養水平。
什么是三品一標
“三品一標”分別指的是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以及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朱俊峰教授
無公害農產品發展于上世紀90年代,主要指的是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同時要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才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農產品。
綠色食品更早一些,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指的是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
無公害和綠色農產品都是中國特有的,國際上沒有,但是有機食品有國際標準。
有機農產品是國際有機農業聯盟發起認證的一個食品,指來自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標準生產加工,并通過合法、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
產品銷路
目前,全國已有270家國家級、1194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申報了綠色食品認證,分別占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總數的30.2%和13.1%。
普通的蔬菜水果都是以斤稱重,但是綠色有機農產品卻是以克標價,價格相當于普通農產品的8~10倍,甚至在有些城市里還需要提前預定才能買到。
盡管價格如此貴,卻依然受到很多消費者的追捧。
根據農業部的調查顯示,國內消費者對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品牌的認知度分別超過70%和80%,超過六成的消費者愿意選購“三品一標”農產品。
差距明顯
那為何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市場售價會比普通農產品高出這么多呢?差別主要體現在哪兒呢?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朱俊峰教授
三者間的關系可以形象地用金字塔形狀來表示。
有機食品是精品,位于金字塔塔尖,是最好的。
綠色食品次之,是優良品,也很好。
無公害食品是普及品,大眾吃了以后也肯定沒問題的,是塔基。
精品就是最好?
既然三者之間是由低到高的關系,是不是農民就應該多向市場提供綠色、有機的農產品,走精品農業發展道路呢?
實際上,這種做法卻不是最明智的。農業發展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
汲取經驗
發展道路漫長,我們可以參照其他國家的經驗。
像美國、加拿大屬于新大陸國家,農業現代化得以實現的先決條件就是規模經營帶來的成本降低。
而日本和韓國走的是精品農業道路,集約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國際貿易來調劑余缺,再通過對本國農業的補貼和保護,同樣實現優質優價,帶動農民增收。
單純從耕地的絕對面積來看,我們更像美國、加拿大,在保證農產品安全、保護耕地質量、打造農產品品牌方面,我們應該像韓國和日本學習。
但是,我們的人均土地和生產資料,距離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以規模來降成本還相去甚遠。國民購買力也沒有發達國家那么高。
循序漸進最好
那么我們中國的農民應該如何發展自己的農業產業呢?
既要兼容并蓄,更要實事求是!
有機農產品的要求標準特別高,不僅絕對禁止使用農藥、化肥和激素,還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一塊土地為了確保無污染,還需要2~3年的轉換期。
嚴苛的環境要求也就使得有機農產品的產量通常只能達到普通種植方法的60%左右,而且品相比較差,并沒有完全實現叫好叫座。
由此可見,當有機農產品門檻太高、價格太高,還不能充分被消費者接受的時候,農民們還不能夠貿然的前行。
這個時候先立足于做好無公害和綠色農產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正確選擇,如果能夠獲得省級農業行政部門進行認定,也能夠區別于一般大路貨,賣出相對可觀的價格。
品牌的價值
除了質量之外,做好品牌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品牌,可以幫人們省去思考、判斷、甄別的過程,即便有些品牌商品的價格完全脫離成本,也有人依然愿意為這樣的產品埋單。
所以,如果農民給自己的產品注冊一個商標,培養出品牌,就意味著產品有機會賣出更高的高價。
農產品地理標志
為了推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在市場上打響自己的品牌,賣出更高的價格,農業部2007年頒布了《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從2008年2月1號開始全面啟動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登記保護工作。
專家介紹,所謂具有地理標志認證的農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農業部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并進行地域專利保護。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包括:一是來自本地區的種植、養殖產品;二是原材料來自本地區,并在本地區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的產品。
具體標準
《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不僅是鼓勵,更是一種要求。
它得具備兩種價值,一是使用價值,包括了安全、營養、美味;另一種價值是人文價值,有文化、歷史淵源的成分。
盡管現在的地標性農產品越來越多,但是像陽澄湖大閘蟹這么成功的卻依然占少數。
特色農產品成功申請成為地標農產品,是一種官方認可。但證書頒發以后,如何維系好這塊無形的品牌,讓它在市場中發揮作用,恐怕就難了。
龍頭企業要帶動
我國地標農產品出現申請熱、使用冷、效果差,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
龍頭企業統一標準、固定包裝、嚴控質量,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時可以借助電商,組織一些節慶活動,做到“可追溯”三個字。將產品和產地結合,品牌打出去,自然離盈利不遠了。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據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蒜頭批發價已經突破13.5元/公斤,而大蒜的批發價也已漲至12.5元/公斤。蒜頭今年的漲幅已達...
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我國重點整治的領域,特別是農產品安全問題更是讓消費者談虎色變! 從“有毒蒜薹”到“打針西瓜”2...
玉米本月預測,2017/18年度,中國玉米播種面積約35496千公頃,比上月預測數調減94千公頃。一是由于玉米種植收益繼續5...
“去年3月基地投產以來,我們平均每天能收到1000多單訂單,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元。”基地負責人萬四華告訴記者,多肉的需...
長王平指出,今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價格總體延續近年的下跌走勢,但部分產品價格開始企穩回升。上半年,農業部編制并定...
我國對高毒農藥管理的規定我國最早高毒農藥使用管理出現在1982年農業部、衛生部聯合頒布的《農藥安全使用規定》文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