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農田里,有一種“白色垃圾”——塑料農膜,成了難以破解的難題。記者日前從市農業環監站獲悉,近兩年來,本市在順義區大孫各莊鎮開設試驗田,遴選適應本市自然環境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對8種不同品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進行玉米覆膜栽培試驗,目前已篩選出兩種降解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引進了塑料薄膜覆蓋栽培技術。“農膜可是幫了大忙,就像給土地穿上了棉衣,能改善土壤溫度、濕度,延長農作物的生長季,促進增收。”說起農膜,密云河南寨鎮農民張振玉并不陌生,由于使用了這項技術,玉米產量顯著提高。
如此好用的技術,自然受到農民歡迎。農業部門統計顯示,北京是我國北方地區引進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較早、發展速度較快、栽培面積較大、經濟效益較高的地區之一。塑料薄膜覆蓋栽培技術在玉米、花生生產上廣泛應用。截至2015年,北京地膜使用量已達到2663噸,覆膜面積達到1.4萬公頃。越鋪越多的塑料農膜,在回收時卻遇到了麻煩。
“現在人工成本這么高,誰會雇人去回收這沒有經濟價值的廢棄農膜?”不少農民面對農膜回收問題時,都不約而同地持這一觀點。的確,農膜經過長期風吹雨淋,破碎后被吹得到處都是,還有些埋在土里的農膜碎片,像棉絮一樣密密實實地裹在作物根系中間,很難撿拾。即便費心費力地撿回來,也往往因為沒有后續回收處理,再次成為破壞環境的垃圾。
市農業環監站專家表示,這些百年不腐爛的農膜殘留在土壤中,會嚴重影響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微生物的活力,造成土壤板結,還會阻礙作物根系的深扎和對土壤養分、水分的吸收。同時,農膜中的增塑劑在土壤中揮發,還會對農作物造成毒害,阻礙作物體內葉綠素合成,影響作物正常生長。
面對農膜“白色污染”,一些地方專門成立了回收公司。雖然這些方法都在減少農膜殘留,但由于成本和推廣難度等,不能“治本”。
明年,本市將擴大試驗面積和范圍,在花生和設施大棚蔬菜上進行測試,最終有望在京津冀地區推廣,讓這些由薯粉等材料制成的可自然降解農膜,從源頭上解決農田里“白色污染”。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于今年6月1日實施,是我國農業領域一部重要的行政法規。這一法規的實施,為推進質量興農,保...
是什么讓我離開產品經理崗位,轉身去開店。1.大學誤選了“機械”專業 高三的我渾渾噩噩過了一年,高考考了一個對我來...
過去一年多,海爾、美的、格力、歐舒丹、耐克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紛紛在財報中提及天貓。表示,天貓的線上渠道成為其業績...
語文教材百年來的第七次大換血,終于塵埃落定。從2017年9月份開始,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統一采用全新的“部編本”(4...
2017第十屆中山游博會開幕 推動游戲游藝產業轉型升級 今天,第十屆中國(中山)國際游戲游藝博覽交易會(下稱游博會...
食品安全一直是個大問題。到小攤小店吃飯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過店家墻上有沒有掛《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