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突破54萬,歸國人數超過43萬。“以前大家會覺得海歸很厲害,但隨著海歸人數的增加和國內高校的發展,海歸的競爭力已經被大大削弱了。”一名留學歸國的本科畢業生這樣感慨道。
“海歸”群體窘境:光環褪色現實“骨感” ?需調整就業規劃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突破54萬,歸國人數超過43萬。“以前大家會覺得海歸很厲害,但隨著海歸人數的增加和國內高校的發展,海歸的競爭力已經被大大削弱了。”一名留學歸國的本科畢業生這樣感慨道。
20世紀90年代中國出現了“海歸”一詞,意指回國積極投入市場化浪潮、進行獨立創業或者走上專業技術管理崗位的留學回國人才。然而,時過境遷,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今天的“海歸”們卻不得不面臨新的窘境。
薪金難抵學費
“家人供自己留學花費超過100萬元,對比自己不到6000元的月薪,要做差不多20年才能回本”,一位留學歸國畢業生說。
據《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80后、90后留學回國人員中,44.8%的人稅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歸認為月工資遠低于自身期望。與動輒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留學學費相比,月薪6、7千元對于不少海歸來說,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不小的距離。
高層次海歸人才不足
那么,造成這些海歸人員面臨低薪的原因何在?國內日益加劇的競爭和一些海歸自身優勢不足是重要因素。
隨著海歸人數的增加和國內高校的發展,海歸的競爭力已經被大大削弱。國內高校每年為市場輸送大批的優秀畢業生,而海歸總量近年來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突破54萬,歸國人數超過43萬。
然而,在體量龐大的海歸群體中,高精尖人才的回流顯示出不足。部分海歸在國外學習很松散,理論知識不扎實,修滿學分一年兩年就畢業,在面試、筆試時的表現都一般,而薪資和發展機會上期待又挺高,最后沒有被留用。
海歸專業對口度低
面對激烈的競爭和逐漸褪去的優勢,海歸人員在就業中出現專業對口度低的情況。不少公司在對海歸的接納中,語言水平是用人的第一要素,第二是專業技能,第三是性格態度,因此,語言成為海歸們就業的關鍵因素,其專業本身反而不具備明顯優勢。
首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劉紅霞在研究中認為這屬于“匹配難”的問題。一方面,海歸自身擁有的精英情結使其在就業選擇中難以放下身段、理性選擇;另一方面,在海歸數量日益增多且高層次人才回流率低的背景下,海歸在勞動力市場中遭遇社會排斥,而用人單位在選聘海歸時更加理性、務實,不再看重海歸的身份符號,提高了聘用海歸的條件和門檻。
面對國內發展的新形勢和新的市場就業環境,“海歸”們需調整就業規劃,加強和突出自身優勢,在“骨感”的現實中充分實現價值。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新平臺已正式推出 中國考生可與托福出題人“直接對話”作為出國留學的一個“敲門磚”,托福的備考及其考試政策備受關...
90后海歸稅后月收入根據全球化智庫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80后、90...
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中國新增海歸人數已超高校畢業生預計增量全球化智庫(CCG)12日在北京發布《2017中國2...
中國留學回國人員超265萬 出國與回國人數比降至1.26∶1“千人計劃”引進海外人才6000多人“希望我的研究在中國土壤里...
出國留學,大部分父母和學生都期盼能夠入讀頂尖名校。然而,近幾年來美國名校的錄取要求一再提高,隨之而來的是名校錄...
海歸碩士砸足療店 借著酒勁街頭高速逆行漂移 因對足療店的服務不滿,海歸碩士高某將足療店砸得一片狼藉,面對前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