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河北省出臺《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積極推進集體資源性資產股份合作,引導發展農宅股份合作,成為第一個鼓勵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合作建房的省份。
實施意見全文如下: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16〕37號)精神,積極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保護農民集體資產權益,進一步盤活農村資產資源,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現就穩步推進我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準確把握總體要求
(一)明確改革目標。通過改革,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保護和發展農民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科學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明晰集體所有產權關系,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管好用好集體資產,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落實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和對集體經濟活動的民主管理權利,形成有效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的治理體系。
(二)突出重點任務。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按照時間服從質量的要求,2017年啟動試點,2018年在全省60%以上行政村推開,到2019年底全省基本完成。有序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由點到面分期分批實施,2017年抓好承德市雙灤區、平泉市,石家莊市行唐縣,邢臺市橋西區,邯鄲市館陶縣5個農業部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確定的改革試點,按照全域推開的總體要求,利用兩年時間,重點在成員確認、折股量化、股份權能、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多形式發展集體經濟等方面探索路徑、積累經驗。其他市各確定1個試點縣(市、區),分別選取城中(城郊)村、經濟發達村和一般農業村各3個開展試點。全省按照“兩年試點、三年推開”的工作安排,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積極推進集體資源性資產股份合作,2017年底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此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農村股份合作制經濟。
(三)堅持分類推進。對于有經營性資產的村,特別是城中村、城郊村、開發區村和經濟發達村,重點是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將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對于沒有經營性資產的村,重點是全面推進各類資源性資產的確權登記頒證,探索盤活農村資源的有效途徑,積極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經濟。對于有非經營性資產的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的非經營性資產統一運行管護機制,更好地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提供公益性服務。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包括已經實行村改居的城鎮社區。
(四)嚴守改革底線。堅持農民集體所有不動搖,不能把集體經濟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堅持農民權利不受損,不能把農民的財產權利改虛了、改少了、改沒了,防止內部少數人控制和外部資本侵占。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嚴格依法依規依政策辦事,維護農村穩定。堅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確保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圍繞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來謀劃改革和實施改革。
二、全面開展清產核資
(五)明確基本程序。清產核資一般以村為單位開展,屬于村民小組農民集體所有的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開展,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以鄉鎮為單位開展,不能打破原集體所有界限。清產核資工作一般遵循組建工作機構、制定工作方案、清理核實資產、進行權屬界定、開展價值評估、公開公示結果、核銷調整賬務、歸檔整理造冊、審核上報備案、建立健全臺賬等基本程序。
(六)組建工作機構。一般以村為單位組建清產核資工作小組,吸收村干部、黨員代表、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成員代表、財會人員等參加,負責組織實施資產清查、實物盤點、價值評估等相應工作。對集體資產存量較大的村(組),農民群眾有要求且確有必要的,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代表大會決議,可以委托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評估。
(七)細化清查內容。對農村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包括三類:資源性資產,主要為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已完成農村土地、林地、草原等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的,可直接登記造冊;經營性資產,主要為用于經營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工具器具、農業基礎設施、集體投資興辦的企業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經濟組織的資產份額、無形資產等;非經營性資產,主要為用于公共服務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資產。在摸清農村集體三類資產整體情況的基礎上,重點清查核實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和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以及現金、債權債務等,查實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做到賬證相符和賬實相符。
(八)規范處置資產。對清查出的應入賬但未登記入賬的資產,經核對公示后登記入賬;對有賬無物或者核算不準確的資產,經核對公示后調整賬目;對長期借出或者未按規定程序租賃轉讓的資產,要清理收回或者補辦相關手續;對侵占集體資金和資產的,要督促當事人如數退賠;對涉及違規違紀的移交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九)建立集體資產資源登記管理制度。清產核資結果應向本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公示,經成員大會或代表大會確認,報鄉鎮政府審核、縣級主管部門備案。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并對所有清產核資核實后的集體資產按照資產類別進行管理。未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的由相應的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要建立固定資產管理臺賬,登記固定資產的基本情況及承包租賃等情況;建立集體土地資源登記簿,登記承包租賃、投資入股和土地資源存量等情況;搞好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重點事項的登記。
(十)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改革后的集體經濟組織要按規定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辦法,有集體資產且自主經營的可不執行財務會計委托代理制度。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快建立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實現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信息化,指導落實集體財務公開制度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監督管理權。加強縣鄉兩級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強化對集體經濟組織的指導監督,做好日常財務收支等定期審計及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等專項審計。
三、切實做好成員身份確認工作
(十一)搞好工作指導。縣級政府要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指導意見,對成員身份確認的時點、程序等有關事項作出原則規定,并指導農民群眾通過民主協商確認成員身份,確保縣域范圍內相關政策基本一致。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組),要制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認實施方案,細化成員確認的時間節點和具體標準、程序、辦法等事項。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認實施方案,需經本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會議通過并報鄉鎮政府審核、縣級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
(十二)民主協商確認。確認成員身份應堅持有法依法,有政策按政策,沒有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的由成員民主協商解決。一般應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統籌考慮戶籍關系、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對集體積累的貢獻等因素,采取原始取得、依法取得、申請取得等方式,經過“收集意見、醞釀討論、會議議決”的民主程序形成決定。成員身份的確認要注意協調平衡各方利益,既得到多數人認可,又防止多數人侵犯少數人權益,切實保護婦女合法權益。
(十三)加強成員管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認結果須向全體成員公示。成員的基本信息經鄉鎮政府審核,報縣級主管部門備案。原則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家庭今后的新增人口,通過分享家庭內擁有的集體資產權益的辦法,按章程獲得集體成員身份。
四、有序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十四)合理設置股權。股權設置應以成員股為主,可設置基本股、勞齡股等,原則上不設置集體股,可在集體收益分配中提取公積金、公益金,提取比例或數額由成員(代表)會議民主討論決定。確因特殊情況需要設置集體股的,由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民主討論決定。對于股權量化方式、配置比例等重大事項,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實行民主決定,張榜公示,并報鄉鎮政府審核、縣級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
(十五)規范股權管理。建立集體資產股權登記制度,由集體經濟組織向成員發放縣級政府農村集體資產主管部門監制的股權證書,記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信息,作為其占有集體資產股份和享有收益分配權的有效憑證。集體資產股權管理原則上堅持“確權到人、發證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長久不變、靜態管理”,不隨人口變動而調整。
(十六)不斷完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當前重點落實好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集體資產的占有權和收益權。改革后的集體經濟組織要依據當年收益情況,合理確定分配方案,嚴禁借債分紅。各試點縣(市、區)要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等權能實現形式。現階段農民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可在本集體內部轉讓或者由本集體贖回,有償退出不得突破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范圍,防止少數人控制或改變集體所有性質。研究制定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擔保、貸款辦法,及時總結試點經驗,適時在全省推開。
五、積極推進集體資源性資產股份合作
(十七)加快農村各類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按照“應確盡確、能確盡確”原則,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水利設施所有權等農村各類產權確權登記頒證進程,為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奠定產權基礎。
(十八)扎實推進農戶承包土地股份合作。積極引導農戶把承包土地、林地、草地的經營權轉化為股權,入股現代農業園區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獲取保底收益和按股分紅。對中心村建設復墾出的耕地及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中新增的耕地,可采取確權確股不確地的辦法,實行統一經營或入股其他市場主體進行規模經營。
(十九)積極開展集體未承包到戶資源股份合作。支持集體經濟組織利用未承包到戶的集體“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果園、養殖水面等資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進行資源開發、產業化經營,加大農村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力度,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二十)引導發展農宅股份合作。在集體經濟組織引導下,探索農戶以宅基地使用權及農房財產權入股發展農宅合作社。在不改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的前提下,鼓勵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合作建房、合作開展美麗鄉村建設。
(二十一)鼓勵發展旅游資源股份合作。支持景區附近、歷史文化名村等有旅游資源的村,以旅游資源經營權、生態權入股成立股份合作制經濟組織,發展休閑、度假、文化、觀光等產業,增加農民的財產收益。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郎園成北京老廠房轉型先鋒 占地2.3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不足3萬平方米的郎園Vintage,一直被看作是工廠遺跡改造的先鋒...
據津巴布韋當地媒體8月28日(當地時間)報道,津巴布韋工業部長Mike Bimha表示,富力地產在接下來的18個月內初步向可...
曾幾何時,一鋪養三代的投資“古訓”被投資者極度追捧,前些年商鋪的擴建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而商鋪單價也在住宅暴漲...
約29.3萬平方米商住地即將進入市場,其中不乏熱點區域商住地塊,為東莞土地交易市場帶來新鮮血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物管業績普遍增長 由于與傳統業務關聯度較高,專注后居住階段服務的物管業務,是房企最早布局的領域之一。從上半年的...
昨日國土部、住建部聯合發文,廣州、佛山等13個城市將首批試點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廣州市國規委也對此回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