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隨著各地政府和地稅局逐步地公布數據,中國月薪過萬的人數出現了猛增,我們來探討下這些數據。
在目前的中國,月入過萬似乎成了高薪的門檻。但在一線城市,月入過萬是較為常見的收入水平。那么中國究竟有多少月薪過萬的人呢?
我國2005年12月19日國務院公布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到主管稅務機關自行辦理納稅申報。
2006年,第一年實施自行納稅申報,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孫瑞標在2007年的一次會議上披露,在申報工作前預計將有500萬申報人,但申報期結束后,申報的人數只有163萬人。
在4年以后的2010年,全國申報人數變成了268.9萬人,4年時間增加了近100萬人,平均每年增加25萬人。占人口的比例大約為0.2%,即每500個人有一個人月入過萬。應該說在這段時間,增速是很快的,在10%以上,但從絕對人口數來說,增加得不多。到2011年,申報人數變成了315萬人,增長了17.1%。
到了今天,根據中國自主申報個稅人數,我們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結論。
1.上海申報人數高居全國第一位
非常有趣的是,2010年全國僅有268.9萬人自主申報個稅,而上海一個城市就超過了40萬人,占了全國15%左右,上海政府體系的高效和上海人納稅意識之強可見一斑。這個40萬是估計值,因為上海自主申報個稅人數2007年為23.8萬人,2008年為29.2萬人。
到2017年,上海市沒有公布具體有多少人自主申報了個稅,但是總人數應該可以破百萬,高居全國第一位。一個城市多達百萬人月薪過萬,這反應了上海的富裕程度。
2.二三線城市個稅申報普遍猛增40%-50%以上
由于近年來中國稅務系統逐漸完善,同時應用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互聯網越來越發達,監管體系越來越完善,個稅自主申報人數覆蓋范圍在不斷增加,以至于2017年主要二、三線城市個稅申報人數暴增。
以下是部分二、三線城市2017年的年收入12萬元以上個稅申報人數情況。
青島市共有121792人進行2016年度個稅申報,比上年增加39932人,增長46.99%。這個數字在2014年,還只有6.47萬人,三年增長一倍。
南寧市共有38174人進行2016年度個稅申報,同比增加10900人,增長44.54%。
長沙市地稅局共受理2016年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106788人,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增長高達48.33%。
成都市個稅自主申報人數為22.45萬人,比2016年的12.456萬人猛增80.2%。成都市個稅自主申報人數竟然突破了20萬人,比青島還要高。
蘭州和武漢的增速更是夸張的驚人,實現了倍增。
2017年,蘭州市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人數4.64萬人,同比增加2.8萬人,增長152.90%,申報人數創歷年之最。
武漢市申報人數是21.67萬人,占全省自行申報人數的67.85%。在2015年,武漢市申報人數才8.69萬人,2016年才剛剛突破10萬人,2017年就突破了20萬,武漢實現100%的增長。
3.小城市的逆襲,回不去的家鄉在變成回得去的家鄉
在一線城市的各種北漂、滬漂、深漂,總是感慨家鄉回不去,原因很簡單,家鄉很難找到高收入的工作,或者說找不到類似崗位的工作。但是在今天,雖然小城市在產業齊全方面仍然不可能和大城市相比,但是高收入人群也在逐漸增多。
湖北省荊州,2017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人數達到10044人,自2007年開展該項工作以來,首次突破萬人大關。
山東省臨沂市,2017年臨沂市共受理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自行納稅申報21269人,同比增加11601人,增長120.02%。
實際上,臨沂、荊州都還不是全國監控房價的70個大中城市。
一些印象中完全是貧困地區的小地方,例如湖南省邵陽市,2017年邵陽市累計有5824人進行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同比增加1213人、增長26%。
4.制造業對提高中國人收入的巨大作用
湖北省十堰市,月薪過萬人數竟然有1.3萬人。廣西柳州市,2016年共有1.7565萬人進行了年所得12萬元以上自行納稅申報,比上年度增加9393人,同比增長214.94%。柳州目前沒有公布2017年的數字,但是預計也會大增。十堰市和柳州市都是典型的工業城市,十堰市有汽車工業,柳州有機械工業。
江西省南昌市2016年共有3.115萬人進行自行申報個稅,占江西省申報人數的36.82%。此次申報人數較多的行業依次是:金融業、制造業、房地產業、建筑業、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制造業僅次于金融業是南昌市第二大造富產業。
那么全國個稅自主申報人數有多少呢?國家現在沒有統一公布數據,不過從2011年就突破了315萬人,從近年來驚人的增速來看,2017年全國個稅自主申報人數幾乎肯定過千萬,估計在1500萬人左右。
1500萬人自主申報納稅人數才占中國人口多少比例?不過區區1.1%不到。但是,這能反映中國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這個趨勢對我們非常重要。
假設我們按照中國月入過萬的人數有3000萬計算(自主申報個稅的人數翻一倍),占全國人口13.8億的確只有2%多點。但是,2016年全國實際就業人數為7.76億人,這個3000萬人占到了就業人口的3.87%,這個比例是不是有點可觀了?
中國大部分人的收入是集中到某個區間的,目前來看這個區間在不斷上移,一旦有一天這個主流區間開始達到萬元,中國月入過萬人數就會瞬間暴增。
實際上,從2017年主要二三線城市個稅自主申報人數普遍增長40%-50%,更有不少城市實現100%增長,呈現越來越快的趨勢,除了我國稅務監管不斷完善之外,城市主流收入區間不斷上移也是主要原因。
那么這一天什么時候到來呢?你如果居住在城市里面,這一天到來的時間很快了。
再說說中國農村的收入水平。可以參考的是,2017年5月,國家統計局《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我國農民工2.82億人,同期增長1.5%,農民工月均收入達3275元。國家統計局也給出了農民工的定義,是指戶籍仍在農村,在本地從事非農產業或外出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從3275元的平均工資,估計農民工的中位數收入應該接近3000元。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這個低收入的人群數量在不斷減少。
為什么呢?我們就以簡單的私人汽車保有量為例子。
2015年底,中國有1.24億輛私家車。到了2016年底,這個數字變成了1.46億輛。僅僅在去年一年,就有2200萬中國人第一次擁有了私人汽車。考慮有人同時買兩輛車自己一個人換著開,我們可以合理的估計,僅僅在去年一年之內,就有2000萬中國人第一次擁有了私人汽車。
到了2017年6月底,這個數字變成了1.56億輛,半年的時間又增加了1000萬輛。換句話說,在2017年的上半年,每天有5萬多中國人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私人汽車,這是多么快速的變化!
事實上,中國買得起私家車的人遠不止1.56億人,中國不少城市現在處于汽車限購狀態,這個購買力實際上是被嚴重壓制的。
2017年,中國有49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23個城市超200萬,6個城市超300萬輛。根據中國衛計委2015年的報告,中國家庭平均人數為3.35人,1.56億輛私家車意味著粗略估計有5.23億人的家庭有了汽車。
所以中國是不是有大把月工資兩三千的人呢?是的,不僅有,而且人數不少,但是這個人數在不斷減少。
關注和關懷月入兩、三千元的收入群體是對的,但是把月入兩、三千元當成中國長期的主流,看不到中國正在發生的快速變化,那就大錯特錯。
如果你是一個年輕人,你整天生活在中國人都只掙兩、三千元工資的幻覺里面,完全看不到每一天都有大批中國人跨入月入過萬,跨入有車階級的行列,看不到中國低收入人群在迅速減少,對你自己有害無益。
如果今天還有中國企業,看不到中國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不是去做精品,而是成天想著如何搞低成本的低端貨,這樣的企業十有八九沒有前途。
還是以汽車為例子,今天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在想著做更貴的汽車,而不是像十年前那樣集中精力做價格五萬元的低端車,為什么?利潤和銷量都在朝更高價位的區間移動,你不向上走,競爭中必然處于劣勢。
在滾滾向前的中國,絕對不要懈怠,跟不上國家的腳步,跟不上中國主流的腳步,吃虧的最終還是自己。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世界十大自行車品牌排行榜上頂級單車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曾經衣食無憂的人們卻日益被自身的健康問題所困擾。由于...
8月30日,堪稱史上最嚴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下稱《暫行條例》)發布,《暫行條例》明確了5...
8月末,多家上市車企搭乘最后的末班車發布半年報,從已公布上半年財報的14家車企的凈利潤和半年銷量來看,可謂幾家歡1...
“Uber現在已經無需一個‘四方征戰’的CEO了,它已經成為了共享出行的全球第一,當前更需要的是一個‘守土有責’的CEO...
2017年上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我國經濟呈現“緩中趨穩,穩中向好”態勢。但經濟發展中的風險猶存,包...
根據波士頓咨詢(BCG)的數據,近5年來,一些集團型企業都遇到了自己難以突破的發展瓶頸——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