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前建議寬容對待 ICO,根據區塊鏈技術行業的特性,在上市審批、投資者限制、項目公開宣傳和推介上給予一定的包容性豁免。
2017年初,區塊鏈極客劉宇(化名)發起了一場ICO,在短短五天時間里獲得了價值1500萬美元的比特幣和以太幣。
隨后他辭去了原來的工作——某家區塊鏈初創公司的聯合創始人、第二大股東。他放棄了所有期權,雖然這家公司已經在傳統VC界獲得幾輪融資,在技術發展和商業模式上更加清晰。
諷刺的是,他的前東家現金流和利潤都還不錯,但由于傳統投資機構對于區塊鏈技術大多在觀望,所以最近一輪融資進行得并不順利。
看到劉宇成功發起了ICO,前東家似乎打開眼界,開始調整公司架構,進行ICO融資。
2017前半年,ICO造就了大量一夜暴富的新貴,最近半個月,ICO圈波動劇烈,從技術位判斷,現在正處于熊市。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以太幣價格已經遭遇“腰斬”,而通過比特幣和以太幣發行的代幣,下跌幅度更大,破發的不在少數。
劉宇發行的ICO代幣,現在的總市值,是巔峰時期的六分之一。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由于ICO交易平臺24小時全球都可以交易,資金流動非常快,行業發展速度飛快,當然周期迭代也迅速進行,可謂“圈內一周,圈外一年”。
一些人套現離場,一些人正在等待下一場牛市的到來,一些人默默開發區塊鏈產品,等牛市到來后再發行ICO。
參與者們認為最大的風險來自于政府。
一方面,他們對于區塊鏈的未來極度樂觀,另一方面,ICO通過私人賬戶進行交易,形式上非常不成熟。
“數字貨幣本質不是貨幣,只是有個像貨幣的名字,它是一種技術。技術會進步,未來區塊鏈也會被更先進的技術顛覆,技術就是一種資產。數字加密貨幣之間的交易,本質是物物交換。國家的主權貨幣有著調控就業、利率、匯率的作用,數字加密貨幣無法實現這些價值,不可能替代法幣。”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告訴全天候科技。
這意味著,政府對于數字加密貨幣的監管,本質是對資產的監管。在他看來,很多人說自己信仰區塊鏈技術,其實都是把數字加密貨幣當作投資和投機的對象。政府要真正監管數字加密貨幣,需要財政部統籌,各個部門一起制訂策略。
從國際上看,英國和新加坡采用了監管沙盒的措施,協助測試新興金融產品,未來,中國政府有計劃引入監管沙盒。
龐氏騙局OR偉大企業?
ICO不會一直陷于模糊地帶,最終會實現兩極化。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全天候科技,ICO可以分為4類:
一是完全的騙局,純粹利用ICO這種新模式進行詐騙。
二是做區塊鏈技術的企業利用ICO進行圈錢,但商業模式不明朗,技術沒有絕對優勢,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
三是扎扎實實做區塊鏈技術,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不過價值在于股權,而不是代幣。
未來,這些項目經過多年時間發展壯大,將在證券市場上市交易。這意味著,未來的融資會從代表所有權的股權融資,變成出售產品項目未來使用權的融資。
四是利用底層連技術,發展成為又一個類似比特幣或以太幣的數字貨幣等較為主流的幣種,被越來越多的受眾接受。
針對第四種方式,火幣網CEO李林告訴全天候科技:未來的融資支付方式,可能會突破單一國家法幣支付的模式,變成全球化數字支付貨幣。
前兩種的結果都是被淘汰,漸漸銷聲匿跡,后兩種會越做越強,融入主流資產交易市場。
和所有風險投資一樣,這是個唯價值論的事業。活不下來的區塊鏈ICO項目,就沒有任何價值。ICO行業最終形成的格局是:一些項目成為龐氏騙局,少數項目發展成為大的公司。
“沒有明確的規定代幣是商品,所以ICO不是非法集資。很多代幣超越了小眾圈子,進入大的應用生態,還可以給別ICO項目去定價,實現和比特幣一樣的功能,這是代幣的最大價值。”上交所前總工程師、區塊鏈聯盟ChinaLedger技術主管白碩告訴全天候科技。
在他看來,ICO代幣非股非債,是一種未來使用權,其實傳統金融機構對于這一技術醞釀多年。
白碩在交易所工作期間,主持開發了滬深交易所使用的XPL系統,XPL幫助實現信息披露電子化,從某種程度上說,ICO天然地具備信息披露電子化的優勢。
未來在信息自動披露平臺上,財務口徑、財務準則的語意,都變成數字化的標簽,這些標簽對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強制性和約束力。
ICO的項目也可以如此被約束,同時ICO信息披露的框架需要建立起來,為未來的監管提供一些準備的素材,培育出更完整的生態,包括為ICO投融資雙方做盡職調查,等等。
在健康生態中流通的代幣,價值會越來越高。其中,參與者們一起投入算力、智力,支撐數字經濟體,這個經濟體會快速長大,產生雞尾酒效果:
代幣們將會分層,一些比較好的代幣成為雞尾酒的上游,比如以太幣、比特幣的價值會越來越高,既有使用價值、生產價值,還有內循環,這些經濟體,現在看是百億美元,將來可能到千億甚至萬億美元的級別。
“在最底層徘徊、沒有任何希望往上走的代幣,都是末流的籌碼,難以流通,只好走傳銷的路。”白碩在SFI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告訴全天候科技。
數字加密貨幣交易平臺也將幫助參與者們把控風險。
李林告訴全天候科技:任何新的商業模式、技術創新出現,都不可避免地會被一些人用來犯罪。
行業從業者的責任關鍵是如何幫助用戶篩選項目,如何對項目進行分析,信息披露和跟蹤,并且做好用戶適當性管理,控制好法律風險和信用風險,火幣網設置了很多量化因子,去幫助投資人進行評估、甄別項目的價值。
監管沙盒有望在中國落地
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有兩百多萬人參與ICO。
這個數字非常龐大,而國內發達的社交媒體,正在讓行業進一步膨脹:微信群、公眾號、小密圈……都是瘋狂投資者的聚集地。
中國投資者往往有投機和賭徒心理,所以ICO現象比一些西方國家更為普遍。在美國,ICO更像是個尚未開發的荒地。
目前央行正在研發自己的數字加密貨幣,盛松成告訴全天候科技:
“央行不僅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還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所。全世界央行都開始順應科技的發展,試圖占據技術的主導地位。”
政府發行的數字加密貨幣是中心化、可追溯的。比如兩個人進行了資產的交換,政府能實時追蹤到交易信息,有效規避洗錢等非法行為。
監管沙盒將會成為政府監管的首選方案。
政府對于新興資產交易的監管,會從那些角度切入?
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認為:基于區塊鏈技術和行業的發展特性,簡單套用現行的 IPO、股權眾籌監管框架對 ICO 進行監管并不一定適宜。
在他看來,借鑒英國、新加坡等國家的經驗,中國可從以下方面開展 ICO 監管沙盒:
一是選擇監管沙盒使用者。
比如真正具有實質性創新、有助于解決行業 “痛點”、能為消費者和行業帶來益處、已做好測試準備的企業。
二是授權與白名單管理。
對 ICO 項目進行白名單管理,設定準入行業。對于可預見風險較高的項目,酌情有限授權。考慮到 ICO 項目的差異化,可對測試活動進行 “個別指導”,建立單獨的適用規則。
三是投資者保護。
只有對測試活動表示同意并被充分告知潛在風險、補償措施的客戶,才能被納入測試范圍;進行測試的 ICO 項目應制定測試活動的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損失賠償等方案,并獲得監管部門審核通過;進行測試的 ICO 項目發起人需證明具備賠償能力,造成客戶損失時,由其負責賠償。
四是監督管理。
測試過程中,測試的 ICO 項目應就測試情況定期向監管部門報告,并在測試完成后向監管部門提交最終報告。監管部門全程監督測試活動,保留關閉測試的權利。測試結束后,由監管部門評估審查項目的測試結果,決定是否在沙盒之外推行。
不過,實施監管沙盒的的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都擁有完備清晰的授權或許可的金融監管體系,但我國當前還是分業監管體制,如果按分業授權或許可,容易產生監管套利或監管混亂,也不符合 ICO 項目的多元創新特點和測試需要。
姚前建議: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建設,將其提升到更有效的層次,在此框架下開展監管沙盒。
“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透明性以及智能合約實現的協議自動執行,自發形成了特有的民主化網絡治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監管過度涉入的必要。”他說。
此外,ICO 項目往往處于技術孵化階段,商業模式還未成型,加上技術的顛覆性和開創性很強,監管者難以像 IPO 上市審批一樣,對 ICO 項目的前景和價值做出專業、合理的評價。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記者調查發現,監管大棒背后,正是占比相當高的ICO項目打著區塊鏈應用幌子,肆無忌憚瘋狂“圈錢”的亂象。“韭菜”一I...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指出,不少定增項目實際上是有上市公司兜底的,今年以來減持新規出臺,拉長了定增資金的退出周8...
由南昌昌北機場南下向西,穿過一大片鋼筋混泥土,只需一小時車程,便可以到達樟樹市。近兩年,成批的金融投資公司涌向...
不到半年時間里,重慶、武漢和北京的消費金融巨頭公司就連續被央行、銀監局等機構罰款,總罰單的金額接近了1000萬元。...
薪資增長緩慢可能會讓歐元區的民粹主義再次占據上風。 傳統來說,失業率和通脹在短期內呈負相關。失業率的下降會伴隨...
原世界銀行副行長、牛津大學馬丁學院教授伊恩·戈爾丁(Ian Goldin)8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演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