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東北氣候不適宜發展的一個重要論據就是近年來東北向三亞流動增多。如果以冬季度假人口遷徙考察一個地區氣候是否適宜發展顯然有失偏頗,更毋論歷史上有過闖關東等大規模的人口流入。
東北的經濟已經成了一個癥結。東北經濟困局已經持續多年,最近林毅夫團隊的《吉林報告》再度引發激烈討論,很多人都爭著給東北開藥方。
殊不知,很多人其實并不了解東北,給東北開藥方就像是醫生在看病,需要對癥下藥,下面的文章一見君認為找到了病根。
近期,中國學術界掀起了一波關于東北經濟未來發展的大討論。不同的專家學者、政策制定者,從產業政策、體制機制、人口流動等不同的角度,對東北的發展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并開出不同的藥方。無論藥方如何,都體現出各方對共和國長子的關心和期待。
正如準確的診斷是醫生看病的前提,對于東北經濟,在開出藥方之前,也需要厘清幾個認識。
第一個認識是氣候不是導致東北人口外流的主要因素。
持東北氣候不適宜發展的一個重要論據就是近年來東北向三亞流動增多。如果以冬季度假人口遷徙考察一個地區氣候是否適宜發展顯然有失偏頗,更毋論歷史上有過闖關東等大規模的人口流入。
如果以胡煥庸線作為是否適合人口居住的分界線,東北絕大部分地區位于胡煥庸線東南,不適宜人口居住的論調并不成立。
第二個認識是吉林和黑龍江沒有出海口并未阻礙東北融入全球分工體系。
東北實際上搭上了2000年后全球化發展的順風車。盡管沒有形成直接面向出口的產業集群,但2000年以后,東北地區在全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并沒有掉隊。
從2003年至2012年,東北地區(包括蒙東六盟市)經濟增長年增速達到12.5%,經濟比重在四大板塊中保持重要地位。
盡管外貿比重較低,但是全國邊貿發展的主要地區,而且東北尤其是遼寧始終是FDI的主要目的地。截至2015年,東北累計外商投資2642億美元,其中遼寧2066億美元,僅次于江蘇、上海、廣東、北京、浙江和山東,排名第七。從利用外資的比重看,還高于山東和浙江。
第三個認識是盡管近年增速有所下滑,但東北經濟整體發展水平還是居于全國中上游。
眾所周知,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東北地區經濟出現了一定的頹勢,增速墊底,總量位次下滑,但一些發展指標仍說明了東北并非落后之地。
2016年,吉林、遼寧和黑龍江的人均GDP分別位列全國12、14和22,除了黑龍江以外,吉林和遼寧的人均GDP較絕大多數中部省份要高,而且遼寧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排名第8。
在城鎮率方面,2015年東北地區城鎮化率60%,較全國平均水平高了4個百分點。此外,東北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人均資本存量、產業工人素質等在全國也是處于較高水平。這與很多迫切需要產業規劃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區別。
第四個認識是要認識到中央已經給予了東北大量支持,東北并不缺政策,尤其是產業政策。
在資金方面,東北地區是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重要地區之一。比如2015年,財政部首次公布了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地理分布圖,東北三省共獲得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約6000億元,約占當年轉移支付的10.9%。在政策方面,國有企業改革、集體企業改革、國有林場改革、增值稅轉型試點、棚戶區改造試點,都是由東北開始。
在產業政策方面,在推動對外開放、資源型城市轉型、特色城鎮發展方面,都出臺了相關發展政策。與其他經濟板塊不同的是,考慮到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欠賬,中央政府還給予東北地區其他地區所不能享受的政策扶植。
例如2006年,財政部和國稅總局聯合發文,豁免了東北地區符合條件的、1997年前形成的欠稅。這在其他地區是難以想象的。
在厘清這四個問題之后,就必須回答2011年以后,東北地區經濟增長顯著放慢的原因。
第一個就是眾所周知的經濟結構問題。
長期以來,東北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大量的固定資產與特定的發展階段相掛鉤,在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進入下半場,需求端快速萎縮的情況下,重工業資本密集型的特征使得巨量存量資產無法正常折舊,并對新進入產業構成擠出,這導致了經濟快速下滑。
第二個原因是東北并沒有形成發展市場經濟的傳統。
計劃手段貫穿了東北近現代經濟發展的始終。日滿時期,東北主要以統制經濟為主,并以此構筑了東北現代工業的基礎。1950年代的國有重點項目布局,奠定了延續至今的產業格局。
東北產業本可籍1998年的國有企業改革完成轉型,但2001年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帶來的需求固化了原有的產業結構。而這種固化實際上延續了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管理模式。當經濟進入新常態,需要更多市場發揮作用的時候,東北經濟就顯得無所適從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人的觀念問題。
缺乏企業家精神是外界對東北地區的一個詬病,這與前面所提到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延續有很大的聯系。此外,經歷過下崗陣痛的東北人民,必然對體制內的工作有天然的親近感,更多希望從事相對安穩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
因此,對于東北地區的發展,要看到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基本條件,東北地區都具備再度發展的基礎。
東北的發展,不同于改革開發初期的沿海地區,后者基本上在零基礎之上形成新的產業集群,也不同于發達國家所謂的鐵銹地區,那是整體經濟進入低速增長之后出現了蕭條區,中國經濟未來5-10年仍將處于5%以上的中高速增長。
東北地區的發展當然需要資金扶持,需要宏觀指導,但關鍵在于改革,通過改革轉變人的觀念,推動形成自發的、適應市場需要的產業結構。
一方面,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推動國有企業實行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內的改革,真正使國有企業成為市場主體。
當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上游產品價格一定程度上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了空間,使得東北地區可以在減少社會沖擊的情況下做好人員分流,切實打破國有企業鐵飯碗。
另一方面,按照現在區域改革的模式,將東北部分或者整個地區劃成體制改革試驗區,在試驗區加強契約建設的基礎上,在金融政策、對外開放、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更多的自主權。通過試驗區的試驗,不僅要推動形成主動對接市場需求的產業結構,而且打造區域的法制意識、契約意識,真正實現區域經濟持續增長。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可以適度引導,但鑒于地區已經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在制定具體發展產業方面,需要慎之又慎,防止過多的干預導致經濟重蹈覆轍。而且在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東北在主體功能區的作用和糧食主產區的特點,不應過分強調經濟指標,而是從生態、人民生活等方面綜合考慮,打造全面發展的樣板區。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這次我接受雙勇的邀請,加入領蛙,本打算也在9月9日正式開始工作。但現在戰鼓已經擂響,一天都不想等了。”桂強軍說...
這些年來移動支付異常火爆,傳統銀行步履維艱,而作為始作俑者的支付寶自然備受銀行痛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支...
根據NEO官方9月7日公布的退幣方案,參與前期ICO的投資人,以當時的眾籌比例退回自身份額的NEO,可以拿回當時投入的比N...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梳理出2017年8月山東新三板企業市值TOP100。其中,創新層企業有31家,基礎層企業有69家;協議轉讓703...
近日,一篇關于“中國財政的真相:25省負債,只有6省有盈余”的文章在網絡上流傳甚廣。文章作者通過將各個省(直轄市2...
日前,經濟日報記者就下半年工業經濟面臨的挑戰及創新破解的方法采訪了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海林和賽迪顧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