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人首富李嘉誠也在加速入局電動車領域,投資高達51億元的長江汽車是最大手筆,項目位于杭州市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最近更是再次入局新能源汽車,9億元收購“日本特斯拉”, 10億英鎊(約87億人民幣)收購了英國一能源公司。李嘉誠一出手,動輒上百億布局新能源
李嘉誠再投96億 加碼押注新能源汽車 ?行業形勢未來非常可期
近日,華人首富李嘉誠也在加速入局電動車領域,投資高達51億元的長江汽車是最大手筆,項目位于杭州市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最近更是再次入局新能源汽車,9億元收購“日本特斯拉”, 10億英鎊(約87億人民幣)收購了英國一能源公司。李嘉誠一出手,動輒上百億布局新能源市場,行業形勢未來非常可期。
接著,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更豪氣一擲300億元在成都簡州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四川已成為吉利重心東移的“新主戰區”。吉利近年來在川布局重大項目數量眾多,包括有成都高原汽車整車項目、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項目,吉利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汽車文化中心項目等。據不完全統計,吉利在川布局項目總投資額已接近千億元。
而近年來,各大車企紛紛開啟“聯婚”模式。江淮&大眾,北汽&戴姆勒,,眾泰&福特,東風&雷諾日產聯盟,長城&御捷等國內外車企紛紛合作、成立子公司等。除了滿足雙積分政策之外,同時在不影響積分的情況下還可以開拓新能源市場。
早在2010,李嘉誠就開始投資新能源汽車行業,用李嘉誠的話講:“中國新能源車是他持續看好的市場之一”。但被譽為投資“神算子”的李嘉誠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從2010年入股五龍電動汽車后,連續多年虧損不止,平均每年近虧達10億港元。但別具慧眼的李嘉誠并沒有選擇放棄,對與新能源領域的摯愛并非常人所能讀懂。
實際上,李嘉誠在早年間就已經悄悄的前往臺灣投資,其投資方向集中在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而本次加大力度入局新能源汽車領域,想必是算準了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值得一提的是,51億元投資的長江汽車已經拿到發改委批復的年產5萬輛純電動汽車的生產資質。準備進攻A0級與A00級純電動乘用車細分領域。
但筆者看來,李嘉誠的目標遠不止于此,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在電動商用車的領域中,目前的市場比電動乘用車而言更加的空白,加上“禁售令”的研究已經啟動,未來的商用車領域同樣面臨著挑戰。而長江汽車先以乘用車為基礎,后續再發力客車、物流車、工程車、專用車等商用車領域,從而覆蓋電動商用車領域搶占市場,或許這才是李嘉誠真正想要的。
各行“大佬”齊聚新能源領域“搞事情”,加上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可以預測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將會像改革開放的“深圳速度”般急速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強國指日可待。
中國已經明確啟動研究制定禁售傳統燃油汽車時間表,這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一個顛覆式的推動。但目前為止,相比起傳統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只能用十分慘淡來形容。盡管有相關政策出臺扶持,但新能源汽車終究得不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這其中有很多因素所造,如果問題沒有一一解決,新能源汽車想要更好的發展,仍舊會受到重重阻力。
從銷量方面來看,慘淡的市場表現以及尚未克服的問題,也是預示行業發展的重大助力。雖然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很大,但不盲目跟風,先思而后行才是長久之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汽車工業也是如此,成就大業絕非一早一夕。
其次,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目前都是領著國家的補貼,對于這種相關“補貼”筆者不發表評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長長遠發展來看,降低補貼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來減輕國家財政負擔,納稅人的錢,應該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而并非目前所謂的“補貼”。二來也能夠讓企業激發企業自主研發,生產制造出消費者真正買單的汽車,而不是向某些車型連個安全氣囊,ABS剎車防抱死系統都沒有產品,并且售價還高達十多萬。
與此同時,未來3-5年內里中小型純電動汽車生產商可能面臨了倒閉潮。眾所周知,純電動汽車相比傳統燃油汽車,技術門檻大大降低。這樣一來,大批的“拼裝電動車”廠商就如同暗流涌動般躍進市場。但“騙補調查”正在洗牌整個行業格局,對于一些新入局的新能源廠家倘若拿不到這筆錢,也就等于是活活的被“晾干”,畢竟造車是大投資的行業。
再者,各大傳統車企的紛紛涌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必將會給行業帶來一定的影響力。而習慣批量生產的傳統車企,在零部件的供應上,整車生產上有著天然的優勢,自然而然成本也就降低了。在成本優勢的情況下,再進入市場的優勢就更有明顯了。這樣一來,中小型生產商必將受到擠兌。再加上傳統車企向來都是“財大氣粗”,中小型生產商未來的路可能就跟狹窄了,或是倒閉,或是被收購合并。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盡管目前得到了國家大力扶持。政策的驅動必然帶動行業發展,但如果如果一味的選擇“抓熱點”“蹭熱點”進行短期投資已獲得高昂回報,那么新能源汽車仍舊是一個創傷。就目前來看,相關原材料價格已經出現上漲趨勢,如果這些趨勢成為投資者牟取暴利的手法,那么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依舊是水深火熱。處于風口浪尖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只有把握好手中的產品,才能搭建消費者信任的橋梁。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李嘉誠的投資之道,是很多人想學卻不敢學的。4年多前,李嘉誠開始整合旗下在內地和香港的資產。在更早之前,李嘉誠一C...
在收購銀隆失敗后,近日有消息稱格力或再次大手筆購入一汽夏利。9月18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澄清公告,否認入股一汽夏9...
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稱,香港首富李嘉誠所控制的基建投資公司長江基建正在考慮向英國一能源公司發出收購要約,這家公司主...
記者14日從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獲悉,從2017年11月起,廣東在前期深圳試點城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
國內,雙積分政策呼之欲出;國外,禁售燃油車時間表接連出爐。2017年,或將成為國內外各大車企未來走向的又一個分水嶺...
新能源汽車將要取代燃油車成下一個投資風口?前天,工信部副部長在《2017 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