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德國是全球在通信、能源和交通領域創新融合發展做得最好的地方。
繼歐洲數個國家陸續宣布燃油車的停產停售時間表之后,日前中國政府也宣布啟動傳統能源車的停產停售時間表。與此同時,各大汽車廠商也感受到了全球汽車產業、能源結構的重大變革即將到來,紛紛宣布推出各自的電動汽車計劃。這一系列的變革引發全球震動。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作者、美國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總裁杰里米?里夫金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新一輪全球變革浪潮已經到來。今天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包括環境污染、經濟增長停滯、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依靠今天的技術和認知是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的,必須通過以新能源、新通信技術、新交通物流技術為推動力的社會變革,來推動整個社會結構的根本性變革才能化解矛盾,實現突破性增長。里夫金還認為,在這一輪浪潮中,中國和歐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本文根據采訪實錄整理:
中國和德國是全球在通信、能源和交通領域創新融合發展做得最好的地方。
并不是每一次技術革命都能稱之為全球變革浪潮
每次出現技術變革,都有人說這是新一次工業革命,將對全球產生顛覆性影響等等。其實并不是每次技術變革都可以稱之為新一輪工業革命或者浪潮。任何夸張的描述和錯誤的低估,都會讓我們錯失機會。怎樣判斷這究竟是一次技術升級還是一場將引發顛覆性革命的浪潮呢?后者必須滿足以下三點。
首先,要有新的傳播通信技術,新的技術會極大地改變人類溝通交流的方式和效率,對人類社會的組織架構產生巨大影響。第二是新的能源體系,更高效的能源能夠滿足和推動經濟的不斷增長。能源越便宜,經濟發展越有動力。第三就是新的交通物流模式,這個很好理解,大幅度提高交通物流效率,對經濟的推動和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三點是全球發生顛覆性變革的基礎條件。這三者的有機結合會在很大程度上能改變社會的面貌,變革社會的原有組織結構。更重要的是,全新的變革會改變經濟運行的規律、商業模式乃至政府的管理模式,它重新定義了市場、競爭等關鍵概念,它還能為下一輪經濟增長提供技術支持。這對于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不能錯過的重大機遇。
中國正在經歷一次依托互聯網升級而進行的工業革命,中國人稱之為“互聯網+”。在歐洲也在經歷著類似的事情,歐洲把這個變革稱之為“智慧歐洲”。我與中國和歐洲的相關人士都非常熟悉,所以有機會同時在兩個地方感受這次浪潮。
今天全球也在發生類似19世紀和20世紀的巨變,通信、能源和交通三個領域不僅創新不斷,而且還在相互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數字互聯網技術則是引爆這一場革命的關鍵技術,就如同是蒸汽機和電在前兩次變革中所發揮的作用。再加上日趨成熟的可再生新能源技術,以及數字化、自動駕駛等交通技術的提升,毫無疑問,人類在將下一個階段得到跨越式的發展。我的觀察是,中國和德國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為什么是中國和德國走在全球前列,而不是美國?
我們對“工業4.0”這個概念肯定都不陌生。這次全球變革的浪潮,從德國開始,在歐洲倡導“智慧歐洲”的概念。不久之后,中國開始關注這個領域,緊接著以非常快的速度進行了發展,打造自己的超級物聯網,通過互聯網通訊把數字科技與可再生能源互聯網進行融合。我仔細觀察了全球很多地方,可以說,中國和德國是全球在通信、能源和交通領域創新融合發展做得最好的地方,而且中國還有一些獨有的特色,使它具備引領這個趨勢的能力。
為什么中德兩國能夠走在前列呢?是因為這兩個國家的領導層已經意識到新一輪全球變革的興起,以及它將會對經濟和社會帶來的巨大改變。那么迎接變革所需要的大量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物流、新能源的推廣、數字化的生態互聯網建設等等,都不是依靠一個個公司單打獨斗完成的,國家力量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制定規則,把商業聚合在一起。雖然歐洲還處于經濟衰退中,但是千萬不要被它的表面所迷惑。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已經制定了一個七千億歐元的計劃來打造“智慧歐洲”,歐洲的每一個區域都會得到資金的支持,來完成變革所需要的技術設施的改造。
在中國,這個趨勢就更加明顯,“互聯網+”戰略已經寫進了十三五規劃當中。可以感受到中國高層對于數字化戰略、可再生新能源以及高鐵等為代表的交通物流現代化體系建設的重大決心。這些都足以成為下一輪全球變革不可獲取的優勢。
那么美國的情況怎么樣?不得不遺憾地說,據我觀察,美國已經在這場巨變中落后,它的反應太過遲鈍。當然,我特別要指出的是,加州和西海岸,還有美國其他的極少部分地區,區域性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但是放之全美而言,美國就顯得力不從心。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2日,我國自主研發的超大直徑3兆瓦陸上風電機組——中國海裝H140-3MW在重慶正式下線。據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H...
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度五軸立式機床初次出口德國,爾后,德國公司再次向大連光洋購買了三臺高端數控機床。這是我國企業...
9月20日晚間,格力的壓縮機供應商海立股份宣布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問詢格力電器舉牌的意圖、后續安排以及資金來源,9...
Leica徠卡測量源于瑞士,隸屬瑞典海克斯康集團,全球領先的測量產品供應商,大型空間信息技術與解決方案提供商,徠卡測量T...
作為中國東北最大的港口城市,大連近日對外宣布,將加快建設“大連沿渤海快遞產業帶”。根據規劃,大連市將進一步提升...
目前,我國連續五年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制造業企業在招聘機器人一線操作工時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