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本報刊出《浙江溫州僅存的四家陶企全部停產》一文后,有部分熱心溫州籍行業人士,就溫州陶瓷產業的發展歷程與現狀與記者進行了一番交流。記者通過交流得知,溫州地區在高峰時期曾達到160余條生產線的產業規模。
溫州市的建陶產業逐步萎縮,乃至當前僅存的幾家陶企也面臨退出。截止目前,溫州市僅有溫州市美爾達陶瓷有限公司、溫州市新中聯陶瓷有限公司、溫州市宏豐陶瓷有限公司、溫州市亞泰陶瓷有限公司4家陶瓷企業。
起步較早 初具產業規模
其實,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大約1992年前后,溫州市陶瓷產業起步發展。而此時,國內建陶生產基地并不多,只有廣東、山東淄博及臨沂、四川夾江、福建等地有陶瓷企業。
從溫州市陶瓷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泰順縣起步較早。“當時,僅我們一個鎮,就有十幾家陶瓷廠,十幾條生產線。”溫州泰順縣的一行業人士阿濤(化名)如是說。
阿濤同時告訴記者,不久,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到1995年時,泰順縣的陶瓷廠就基本停完了。待企業拆除完畢后,很多泰順人就到江浙滬一帶租倉庫、貼牌。
此后,溫州市其他區縣陶企發展速度逐漸加快。
據一從事陶瓷多年的溫州籍業內人士介紹,大約到2003-2004年,溫州市建陶產業發展至最高峰,此時約有100余家陶瓷企業,160余條陶瓷生產線,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但后來,隨著周邊產區的快速興起,溫州陶企競爭優勢越來越小。
事實上,溫州市陶企的各項生產成本都在逐步提高。而與不斷增速發展的其他產區相比,溫州陶企的優勢卻逐步下滑。
內外因素 導致外遷發展
據多位當地陶瓷行業人士介紹,溫州市的環保治理早于其他地方,而且稅收也高于其他地區,成為不少溫州陶企外遷的直接因素。
溫州市一不愿透露姓名的陶企負責人告訴記者,溫州市政府對當地陶瓷產業的環保治理要求越來越高,導致陶企用在環保治理方面的費用也越來越高;其次,溫州地區用地成本很高,而外地的土地成本則非常低廉,不僅如此,企業還可以貸款;第三,由于運輸不便捷,陶瓷生產的很多原料不能及時運進來。
隨著一些廣東企業開始建設大生產線,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溫州企業在生產成本方面更不具優勢。鑒于此,很多溫州陶企選擇到外地建廠。廣東、江西高安、山東淄博等地都成為溫州陶企外遷的良好選擇。同時,隨著外遷企業在當地做的風生水起,更多的溫州企業選擇外出投資建廠。
“產品附加值低,稅收高也是不少溫州陶企愿意走出去的原因。以我們鎮為例,十幾家陶瓷廠上交的稅收能占全縣稅收的40%。”阿濤告訴記者。
據了解,溫州陶企當時的產品檔次也不高,大多數企業生產200×300mm,150×150mm白面磚,且品質不高,只有少數企業品質還不錯。
阿濤告訴記者,外出建廠成為不少溫州陶企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之一。當時有好多鄉鎮的陶企,就一家接著一家的遷走了。一部分到廣東、一部分到江西,一部分到淄博,溫州陶企開始流向各地。而留下來的陶企優勢也在慢慢削減。
2003年,正好是淄博當地政府招商引資,于是一部分溫州企業到淄博投資建廠;另有一部分溫州企業遷至江西萍鄉、修水等地建廠發展。當時多數企業都遷往外地了,約占當時溫州企業數量的60%,除部分堅守陶企之外,溫州市之前也有一部分陶企倒閉。
阿濤坦言,僅2008年之后,溫州人到高安產區就投資建設了幾十條生產線。此前,溫州地區還有不少名牌企業,后來這些企業也慢慢消失了,更不用說一般企業了,如今好多陶瓷廠都消失了。
除了外遷建廠之外,還有不少溫州陶企或當地人外出貼牌生產,也成為溫州陶企的一大轉移方向。其實,早在2002年,就有溫州人到不少地方貼牌生產,主要以淄博與廣東兩地為主。即使目前,這些貼牌商依然是淄博產區營銷的主力。2003年之后,更多的溫州人跑到外地貼牌。
四處建廠 向國外發展
近幾年,隨著國內行業競爭加劇,部分溫州陶企選擇走出國門,到非洲、中東等一些國家投資建廠,且數量不在少數。
阿濤告訴記者,“因為一些國家治安比較亂,出國辦廠也是一些溫州企業近幾年才興起,前些年,大家都不敢出去。如今,一些國家雖然只有一條或兩條生產線,但大都是溫州人創辦的企業。”
據了解,由于一些國家比較落后,因此當地消費者對產品檔次要求不高,所以多以簡單裝修為主。在產品品類方面,主要以仿古磚、拋釉磚及內墻磚為主。
在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陶企負責人看來,溫州陶瓷產業下一步的發展優勢將越來越小,一方面,溫州市陶企的生產成本大大高于其他產區;另一方面,當地陶企大多走的是傳統發展路線,創新能力不足,從而導致產品競爭力不強,如今只能堅守浙江省內。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結構缺陷常被忽視北京市工商局近日公布的家具類商品抽檢結果顯示,“多喜愛”“原木生活”等42款產品不合格;藍景麗家...
大洗牌時代的家具企業,正面臨新消費升級浪潮、國家環保政策趨嚴等大環境的左右制約,而今的家具產業早已遍地硝煙。在...
年初至今,原材料價格只增不減,廚電企業上游配件供應價格增長,及多方壓力導致成本大幅增長,數百廚電相關品牌先后多...
近幾年來,定制,特別是全屋定制成為行業發展中的一大熱點,定制企業成批IPO上市也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亮點。在行業整?...
初創企業以健康科技等為切入口,紛紛推出智能“小”產品,試圖在智能家居這個千億級別的市場分一杯羹。青島本土企業研...
在霧霾治理和環保激勵下,傳統高污染的油漆正在加速被水性漆等新興涂料替代。中國化工學會副秘書長戴國慶22日說,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