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中國核電閥門行業供需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第一章 核電閥門市場特征 第一節 行業定義及特征 一、行業定義 二、行業特征 1、行業消費特征 2、行業產品結構特征 3、行業原材料供給特征 4、行業產業集中度特征 第二節 經濟環境分...
10月31日,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核電司副司長秦志軍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世界范圍的核電發展正處于技術升級換代期、產業格局調整期、發展重心轉移期。
我國核電發展整體情況如何?
10月31日,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核電司副司長秦志軍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世界范圍的核電發展正處于技術升級換代期、產業格局調整期、發展重心轉移期。十九大報告明確指示要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在能源領域要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核電必將發揮積極作用。未來10—15年仍然可能是我國核電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也是建設核電強國的關鍵階段。我們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打好核電專項實施攻堅戰,安全高效發展核電。
秦志軍介紹,核電作為高技術戰略型產業,其技術創新工作始終得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的重視。2006年,國務院將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8年,國務院批準了核電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專項實施近1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科技部、發改委、財政部等單位的指導下,通過行業有關部門、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共同努力,形成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裝置等980項,申請知識產權3000余項,編制各類標準887份,培養41個創新團隊和各類科技人才、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800余人,涌現出一大批創新領軍人物。截止到目前,核電專項已立項課題201項,核定中央財政經費130.33億元。在專項支持和帶動下,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實現了一次大跨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全面掌握三代非能動核電技術,自主攻克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溫氣冷堆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我們的核電科研隊伍快速掌握了世界先進的非能動設計理念,并成功借鑒和應用到CAP1400以及華龍一號的設計中,大大提升了核電站的安全性。在以高溫氣冷堆為代表的具有四代特征的核電技術上,通過示范工程牽引,攻克了一系列技術、設備難題,產業化應用走到了世界前列,成為核電走出去的一張名片
二是在關鍵設備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我國裝備制造業走向中高端注入強勁動力。三代核電站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主管道等一大批重型設備實現了國產化,屏蔽電機主泵、數字儀控系統、爆破閥等核心設備均已完成樣機制造,高溫堆控制棒驅動機構、燃料裝卸料系統等已實現供貨,這些成果的取得,顯著地推動了裝備制造企業上臺階、上水平,使我國具備年產6到8臺套核電設備的制造能力,三代核電綜合國產化率從2008年依托項目的30%提高到現在的85%以上。
三是在基礎材料研制方面實現了補短板,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基礎支撐。超大型鍛件、690合金管、壓力容器密封件、核級鋯材等關鍵材料加工制造技術取得質的突破;高溫堆燃料元件已經產業化生產;核級焊材研制成功,改變了我國核電焊接材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建成了首條從海綿鋯到成品管、板、棒、帶材的完整生產線,為后續核電項目的自主化燃料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是核電共性技術研發能力不斷增強,為核電安全高效發展夯實基礎。專項充分發揮各大核電集團及相關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在反應堆堆芯及安全分析關鍵技術研究、嚴重事故機理及現象學研究、核電站關鍵材料性能研究等共性技術方面開展深入分析研究,建設了一批國際領先的大型臺架和試驗設施,為我國新型核電機型設計、持續提升核電創新研發能力提供了保障。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十九大代表、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究員王廣金日前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
十九大代表、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究員王廣金日前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
現代核反應堆通過控制核裂變的速度,從而變得源源不斷的熱能,再將其熱量轉化為動力,應用于發電或動力。論及核電技術...
韓媒稱,最近,世界核電行業正經歷著“地殼運動”。在美國、法國、英國等現有核電強國紛紛衰落、發展停滯之際,中國和...
中國核電已成為世界能源市場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中國核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日前表示,核能在中國已進入...
上半年棄風電量達235億千瓦時,棄光電量37億千瓦時,全年棄水、棄核將分別達到624億、393億千瓦時。截至今年6月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