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國教育培訓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產業現狀中國已經形成完善的教育體系。在經濟高速發展和產業結構逐步轉型背景下,我國人才需求愈加旺盛,教育投入規模也持續擴大,目前已經形成了多種層次、多種形式、學科門類齊全的教育體系:...
不解與無奈的情緒化表述之后,多位投行人士更為期待審核標準的明確。在資深投行人士看來,審核趨嚴會是一個大的趨勢,但如此低的通過率也不會是常態。
IPO嚴審,諸多企業反應激烈。
11月7日晚,當天上會的六家企業中,五家被否決。否決率創下新高。如同在平靜的水面上擲進了石塊,整個投行圈近半年來對IPO審核變化的情緒達到頂點。
不解,是他們最直接的反應。這種情緒并非針對當天的被否意見,更多是沖著年內審核尺度松緊不一的變化。有投行人士就指出,從年中起,IPO審核日益收緊;近期部分企業被否的理由,放在年初時并不會成為過會的阻礙。
11月8日,很多家投行機構針對前一日的審核結果進行了解讀和跟進。力圖在現行的審核結果中,找到更精準的邏輯與邊界。一種觀點認為,發審會正在打破以利潤規模定成否的傳統觀念,將項目的真實性和規范性提到首要位置。但在投行人士看來,這依然沒能解決一個難題,即審核中主觀認定標準如何明確的問題。“比如,一些規范性問題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判斷,這里松緊尺度的可調節空間太大”。
當新股進入常態化發行,發行速度和審核質量勢必要重新達到一種新的平衡。但當新的標準還不足夠明晰之時,對于一線投行人士而言,日子卻并不好過。前有企業和公司催著項目上會,中間有監管風向的忽變,后面則有項目被否后同行的挖角分食;“做這行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一名投行人士感慨道。
風向忽變
“上會就像是在評分,利潤規模是基礎分,根據其他各類不同的問題再扣分。但有時候是60分及格,有時候要90分才及格,并沒有什么客觀的標準。”對于當前IPO項目審核標準,某大型券商保薦代表人張強(化名)打了個比喻。
在張強的回顧中,究竟是“60分及格還是90分及格”,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出現了一些變化。輿論對于新股發行提速的關注空前高漲,對于過會項目的審視也開始更為嚴格,上會時的審核尺度也開始悄然收緊。
張強自己負責的一起IPO項目,正是在這種審核風向的變化后被否決的。幾個月前,在得知結果的當天,他直言“非常懊惱”。
從反饋意見和最終否決意見來看,被否的原因是在于公司歷史沿革中的一次變更和過往處罰經歷。對于這些問題可能造成上市的阻礙,張強其實早有預期。按照以往的操作模式,對照企業上市的相關規定,上市公司取得了處罰機構對這次處罰不構成重大違法違規的證明,中介機構也對此發表說明。但即便如此,這起項目最終還是遭到否決。
面對最終的審核結果,張強既有疑惑,也有無奈。疑惑的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固有的、不可消除的問題,經過整改后對企業發展不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在以往審核中是被允許和認可的。而當前被否之后,新的審核標準在哪里,這并不明晰。無奈的是,如何解決企業的固有問題,投行能做的努力甚微,“能做得說明的都說明了”。更令他郁悶的是,在被否之后,項目已經被多家同行爭搶,是否繼續合作尚且不明。
張強面臨的審核標準問題,也是多位投行人士在近半年來,感受最為明顯的變化之一。
在滬上某大型券商投行部副總經理王明耀(化名)看來,企業發展過程中帶有“瑕疵”,在當前的商業環境下在正常不過。此前的審核標準下,如果因為過往處罰等風險點被否,多半是由于發審會認定問題整改不到位、或截至上會時仍有敞口;這種審核意見在業內是能夠接受和認可的。在近期,伴隨審核的收緊,甚至有一種“有不良記錄就不能上市”的趨勢。
“這是不是不允許企業有糾錯的余地?按照這種審核標準,可能很大一部分企業都是很難通過的。”王明耀稱。
審核尺度的變化,在許多具體問題的界定上也有體現。例如,王明耀就透露,其所在公司已有幾個IPO項目被否,相關公司的利潤規模都很高,遠超過上市標準規定的利潤規模。對比近期被否的案例的審核意見,和上半年發行時候的案例,前后的標準讓人摸不著頭腦。上半年一些企業的過會理由,和現在一些企業的被否理由,甚至是差不多的。“現在不知道審核標準是什么。”這句話,他反復強調了很多次。
標準亟待明確
在11月8日,很多家投行機構針對前一日的審核結果進行了解讀和跟進。力圖在現行的審核結果中,找到更精準的邏輯與邊界。
從內容上來看,業內一種觀點認為,發審會正在打破靠利潤規模“一俊遮百丑”的傳統觀念,將項目的真實性和規范性提到首要位置。比如,“信息披露到位”并非指完成披露這個過程,而是在此之前要徹底解決問題。但在投行人士看來,這依然沒能解決一個難題,即審核中主觀認定標準如何明確的問題。
“比如,一些規范性問題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判斷,這里松緊尺度的可調節空間太大”。王明耀表示,審核所針對的那些問題、所呈現的審核標準更多是表象。這背后的一個核心判斷是,這些問題會不會對企業發展形成重大影響。這種尺度的把握,在以往,是由審核環境的基調和審核成員去工作引導;但可能在當前的審核環境下,不管審核氛圍還是審核成員都會非常謹慎。
不解與無奈的情緒化表述之后,多位投行人士更為期待審核標準的明確。在資深投行人士看來,審核趨嚴會是一個大的趨勢,但如此低的通過率也不會是常態。
“換一個角度來看,發行速度和審核質量確實要重新平衡。之前發行速度較慢的時候,企業在會時間久,審核的時間也充裕一點。如果有的企業為了上市做業績,按之前的情況,一些問題就要撐不住暴露了。但現在上市發行速度確實太快了。報會到上會基本都在12個月內完成,一般8到10個月就可以。很難排除其中的確有一些投機的行為,部分企業出現的問題可能會看不準。”該投行人士稱。
在這種平衡中,正在重新調整的不僅有審核的邊界,投行的生態也在發生變化。
張強前幾年主要以重組項目居多,在新股發行全面提速后,也負責了IPO項目。在他的感受中,現在IPO項目是各方趕著去上會的狀態,但最終上會時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內因上,發審委換屆、審核機制的調整、證監系統內部整理等;外部因素上,二級市場的波動、市場對新股發行速度的爭議等,都可能對審核造成一定影響。
當被問及應對措施時,王明耀直言,之前過會講求“天時、地利、人和”,現在過會更需要“碰運氣”。目前公司的內核與質控已經是按照當前監管的最嚴格標準執行,“沒有再嚴格的空間了”。
而不僅僅IPO市場,并購重組項目的推進難度也在加大。王明耀透露,其負責的部分并購重組項目先后在進行過程中宣布終止。相似的是,重組項目審核也是從之前過于寬松的力度,逐步收緊到當前的力度。投行人士仍在適應之中。“現在重組的成功率很低。交易所的問詢來了好幾次,最后在資產評估環節推進不下去。按照現行的要求,重組方需要承擔的責任太多,合作就談不下去了,最后直接終止。現金收購是一種繞開審核的方式,形式上更方便;但現在資產和標的越來越貴,現金收購的成本太高。”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英國《金融郵報 》11月7日報道稱,由于莫迪“廢幣令”政策在短期內成本太高,收效甚微,甚至造成了86%的貨幣無效流2...
林心如為女兒買3億元珠寶 林心如片酬有多高?林心如為女兒買3億元珠寶林心如在一次珠寶展上大方拍下了一條價值3億多1...
今早(11月9日),廣東省公安廳通報,近日21市公安機關成功摧毀涉黑惡犯罪團伙130余個,并詳細披露4個案例。其中,深1...
美國總統特朗普乘坐的專機在8日下午14點36分左右,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2小時后,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美國商務...
執法員送拆除通知遭拒簽 下跪喊著“不要打我”(圖)執法員送拆除通知遭拒簽一次送達《限期拆除通知書》的過程中,執...
以色列財經日報《環球報》日前援引以色列財政部長摩西·卡隆的話說,以色列將緊隨美國稅改方案來調整本國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