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中國人造板制造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造板制造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人造板制造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人造板制造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是在一...
美國制造業在走出“黃金時代”近半個世紀后,又喊出了“制造業回流”的口號。
美國制造業有望復興?何以見得?
當地時間11月14日,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研究報告:過去20年間,美國制造業的發展集中在少數行業,包括制藥、電子產品、航空航天等。這掩蓋了其他傳統制造產業的衰退——它們向海外轉移、進行自動化、關閉工廠、擠出供應商、削減工資福利,甚至整體遭到淘汰。
但美國制造業也面臨著新的機遇。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得出結論,美國的制造業復興,已經無法重現上世紀60年代的大規模流水線和大規模就業。但如果美國制造業充分利用機會,到2025年,每年仍然有望比預期多創造5300億美元。
圖中黃線指示美國制造業總體增長趨勢,灰線則指示剔除科技產品、制藥、醫療器械后的制造業增長趨勢。在剔除了這幾個產業之后,美國制造業的增幅大跌。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圖
走出黃金時代后的美國制造業
美國制造業的黃金時代,出現在上世紀的60年代和70年代。彼時中產階層大多出身于制造企業,而“美國制造”引領全球工業。
但經濟發展顯示出這樣一條規律。在國家工業化的進程之中,制造業價值攀升,就業迅速增長。隨著經濟體日益富裕,對于教育、醫療、旅游等服務產業的消費日益增長,制造業卻相應萎縮。
美國的經濟重心如今已轉向服務業,創造了約80%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并提供約80%的私營領域就業。
2010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被中國超越,此后退居第二制造大國。麥肯錫研究報告顯示,與20年前相比,美國的制造企業和工廠已經減少了約25%,約三分之一的就業隨著制造業的衰退而消失。
美國制造業提供的就業經歷了大幅下跌后,近年出現微弱反彈。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圖
盡管如此,制造業對于美國經濟仍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從美國東海岸到美國西海岸,制造業仍是500多個縣的主要產業,約占總數的六分之一。制造業雖然只為美國提供9%的就業,創造11.7%的GDP,但是驅動了35%的生產力增長,60%的出口,以及75%的私營領域研發投入,并在2013年至2016年期間,吸引了59%的外國直接投資。
在圖中標注的美國各縣中,制造業仍舊提供了重要的產值和就業。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圖
并非所有的美國制造產業都一蹶不振。主要受科技驅動的制造產業確立了成功的盈利方式:研發、設計、知識產權、品牌是利潤的主要來源,讓美國站在價值鏈的頂端。而最終產品的生產則向海外外包。
傳統制造產業則沒有這么幸運。基本的消費產品制造流向了海外勞動力低廉的國家,比如墨西哥、中國、越南、孟加拉。國內疲弱的消費需求、低落的公共投資、以及較高的美元匯率,使得美國制造的乘用車、重型機械、本地產品的需求不振。這也拖累了產業上游的供應商,比如金屬制品、橡膠、塑料產品。此外,大宗商品的繁榮也讓供應商和資源密集型的制造業成本壓力巨大。
美國制造業的5300億美元增長機會
麥肯錫研究發現,美國制造業面前正有新的機遇。如果美國能夠充分利用所有的機會,制造業創造的GDP能夠在2025年比預期提升20%,即每年增加5300億美元,達到3萬億美元。
從海外市場來看,未來10年,新興市場將會新增10億城市居民。這個人群將有足夠的收入來消費產品。印度、中國、巴西、非洲都被視為重要市場。在此之中,中國的勞動年齡家庭將會是消費增長最快的人群,隨著這個群體向上層中等收入家庭轉變,他們的個人產品消費額預計增加一倍有余。
而海外的廉價勞動力,似乎已不再是嚴重威脅。甚至隨著一些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來自這些地區的企業啟動全球擴張,并在美國建立自己的存在感,進入美國投資或是設廠。此外,過長的供應鏈布局在海外,實際上會造成管理的難度。隨著國外勞動力成本與美國差距的縮小,把生產環節外包給海外工廠,對美國企業來說也不再是一件非常有吸引力的事。
從美國國內來看,制造業機會在于高端制造業。在汽車制造業,一些外國汽車制造商開始在美國進行生產,既有零配件也有整車。美國的汽車制造業已經規模巨大,哪怕小比例的增長,也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麥肯錫也看好美國的航空航天產業,國內生產保持強勁、全球市場蓬勃發展,而來自國外的競爭相對較弱。此外,電腦和電子產品產業也發展前景良好。不過,基本消費品的發展前景已經渺茫,國內產業已近乎被掏空。
此外,對于工業4.0帶來的制造業變革,用自動化、大數據來精益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這原本就是美國具有優勢的領域。
如何振興“美國制造”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提出,美國制造業如果想扭轉頹勢,還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做出轉變。一是振興美國國內的中小制造企業,形成供應商群體,而不是向海外去尋找供貨商。麥肯錫認為,把供應商的距離保持在一臂之內,能夠為企業減少成本。尋求海外價格低廉的供應商去降低成本,不如注重供應產品的重要性和價值。
美國制造業也需要把新興市場的消費需求轉化為客戶。面對著海外迅速增長的消費市場,美國僅有不到1%的企業對海外出口。此外,制造企業也應當抓住海外企業向美國投資的機會,尤其是關注來自中國和印度的海外投資。
在生產力方面,美國的制造業應當適應一個更為自動化和數據驅動的環境。工業機器人在美國制造業中的使用率,仍舊低于日本、德國、韓國,盡管汽車和電子產品制造的自動化程度相對較高,機器人在金屬、食品加工等大型制造行業的滲透率仍舊很低。
用每1萬名制造業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來衡量,韓國、日本、德國都領先于美國。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圖
此外,美國未來的制造業需要具有新技能的勞動力,以美國的航空航天產業為例,供應鏈的平均員工年齡已經高達50歲。工廠老化的問題也需要通過投資緩解。目前美國工廠的平均年齡也達到了25歲,設備老化。在未來10年,每年的資產升級費用預計達到1150億美元。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
2017年以來,紡織機械行業整體運行穩中向好。1~8月,規模以上紡機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35.21億元,同比增長12.46%5...
鴻雁電器總裁王米成說,關于未來消費的三大件尚有許多爭議,但有一件是公認的,那就是更加智能的居家生活。在他看來 ...
紅杉資本向英國芯片制造商Graphcore投資5000萬美元!據媒體報道,英國芯片制造商Graphcore已從硅谷頂級風險投資公司紅...
多年以來,不少傳統的耐用品制造商都在重復這樣一個流程:設計產品,制造產品,出售產品(可能包含送貨、安裝等服務)...
上汽通用汽車公司當天與通用(美國)汽車公司簽署了汽車零部件進口合同,涉及金額共計22億美元。界面新聞就此事聯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