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中國無人貨架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消費者對購物便利性要求的提高,中國的零售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無人零售正改變著整個市場的零售模式與零售格局,一方面通過智能設備與電商相連,另一方面節省空間和人力成...
短短幾個月時間,無人貨架領域的新入局者迅速增多。
短短幾個月時間,無人貨架領域的新入局者迅速增多。
“這是我第一次經歷風口。”上午9點,全天Allday便利店創始人任雙來到辦公室接受專訪,這是他一天中難有的輕松時刻。身處風口,任雙的時間可以快到分秒必爭,也可以長到一日如年。“我從來沒有經歷過走得這么快的行業,每天要關注數據、對手,要考慮很多問題。”
任雙所處的風口被外界稱為“無人貨架”領域。剔除“無人”的噱頭,現在的無人貨架一般指辦公室門口出現的“小型便利店”——實質是把辦公大樓下的便利店搬到了辦公室門口。只不過這個小型便利店產品種類不多,以零食、飲料等“剛需”商品為主,只有一兩排木頭貨架或冰箱冰柜。人們想要購買時,自主拿走商品并掃碼貨架上的二維碼付款即可,方便到不用下樓。
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商業模式,從今年6月開始引燃了創業者和投資者的熱情。
往下深究,在這8小時里,貨架企業們想做的不僅是生意上的盈利,還有大量客流的導入。
一些入局者認為,在互聯網線上流量紅利將盡的時代,流量的獲取成為商家平臺們博弈的關鍵因素之一。而無人貨架天然具備獲得客流的幾大要素:高頻、剛需、便利、即時。
“辦公室里的8小時場景很集中,零食、飲料的購買頻次又很高。所以無人貨架可以低成本切入辦公室場景,獲取流量,搜集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分析顧客行為和需求,未來有很多商業化的可能性。”IDG資本董事樓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在相似的貨架背后,這條賽道上的賽跑者們還是有著各自不同的計劃。有人想做線下版拼多多;有人想既做無人貨架也做便利店,鏈接起兩者;還有缺少資本支持的,這部分創業者希望把無人貨架做成線下平臺,和傳統供應商、零售商形成合作。
無論無人貨架如何變化,它目前所依賴的核心很清晰——“一天24小時,至少有8小時我們都在上班,這部分時間以往是被忽略的,今天它被挖掘了出來。”陳惠魯說。
風口之前
陳惠魯擺出的第一個貨架是在大學校園。
2015年,創業之余陳惠魯在一所大學旁開了家餐館。為了讓餐廳里的熟食賣得更好,陳惠魯和校園里的水果店、打印店老板商量了下,在老板們的店里擺一排貨架,上面擺放熟食和零食。賣得好,陳惠魯會給商家上千元租金。
“沒想到銷量還不錯,丟失率也不高。再說,無人貨架成本低、可復制性高。短期內它可以是一個盈利的生意,長期看是一個有前景的線下流量入口,那就干唄。”陳惠魯說。
但沒過多久,校園里的電影院老板、水果店老板都學起了陳惠魯的模式,自己買了個貨架,進了類似的商品放在旁邊一起售賣。
2016年7月,陳惠魯終于想到了辦公室場景。8月9日,他在一家20人的游戲創業公司門口擺放了針對白領群體的第一臺無人貨架。
一次,系統出現故障,購買產品后無法掃碼支付。陳惠魯當時心想,“完了,掃碼掃不出來,(商品)估計就丟了。”結果第二天他跑去一看,貨架里的商品是少了不少,但同時貨架旁也多了兩個籃子,一個裝著零錢,一個裝著紙條,紙條上寫著誰買了哪些商品、共計多少錢。
這件事給陳惠魯觸動很大,他決定全心進入辦公室場景。
相比大學校園、電影院等消費場景,辦公室的消費群體更穩定、固定時間長,消費潛力尚未被挖掘。從客觀條件上來說,無人貨架更適合從辦公室場景發展成長起來。
對于辦公室來說,無人貨架的出現也是一種更便利的服務。聯合辦公企業方糖小鎮COO楊學濤對無人貨架的評價是“非常適合辦公環境”。他告訴記者,方糖小鎮第一次接觸無人貨架是在2016年3月,“一家叫私蜜的企業找到了我們。”
私蜜最初定位做生活社群服務,主要服務對象是媽媽群體和白領群體。2016年3月,想要打入上海市場的私蜜選擇和聯合辦公合作。私蜜公司創始人韋三水告訴記者,這是因為辦公室是一個閉環場景,天然具備又高又穩的流量。“我們想通過無人貨架和上班族建立關系,形成線上社區。”
楊學濤還記得,最初私蜜貨架的商品平均客單價在5元錢左右,商品種類在50~60個SKU,都是餅干、方便面、飲料等辦公室常見食品,可供充饑解饞。“邏輯上就是小型便利店。”
但也有不少早期的無人貨架創業企業在這波風口來臨前消失了。樓軍告訴記者,他第一次接觸無人貨架企業是在2016年,一家杭州的創業公司。如今已難覓蹤影。
任雙坦言,“很多人覺得無人貨架是一個門檻很低的行業,沒有壁壘,誰都可以干。但真正做起來才發現,整個體系還是復雜的,很多環節有不可控因素,所以必須創造出一套能匹配這個新商業模式的機制,這要走很多彎路犯很多錯誤。”損耗率是其中之一。任雙和陳惠魯都向記者表示,隨著網點數量的增加,損耗率也會增加。出問題的環節不僅是終端的偷盜現象,還有庫存、運輸配送環節的丟失損耗。
生鮮化或成為行業壁壘
在無人貨架領域,有一個發展趨勢幾乎是人人認同的:生鮮化。這也是入局者試圖構建起的第一個行業壁壘。
生鮮化考驗的是企業的供應鏈能力。在無人貨架領域,供應鏈包括前端采購選品的能力、倉庫存儲能力以及配送能力。其中,倉儲和配送環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家企業能否做生鮮。
例如,嚴格來說,水果、酸奶、三明治、沙拉等品類都需要冷鏈配送,以保證食物食材的新鮮。為此,貨架公司還需要設置前置倉。當辦公樓內貨架上的生鮮食品銷售殆盡時,企業需要及時從前置倉中取貨補貨。
每日優鮮旗下的便利購是自有供應鏈的代表。半年前,每日優鮮開始在內部孵化便利購項目。每日優鮮副總裁兼便利購業務負責人李漾告訴記者,除了家庭以外,辦公室是每日優鮮用戶的第二大消費場景。其消費群體主要集中于25~40歲的上班族。
“供應鏈是每日優鮮(與其他無人貨架)最大的區別,我們能夠提供全溫區品類服務。”李漾說。一套全溫區品類包括一個普通木質貨架、一臺冰箱、一臺冷柜和一臺熱柜。冷柜存放生鮮產品,熱柜中則有三明治、飲料等。而冷熱貨柜對供應鏈的要求明顯高于前兩者。對于這家以生鮮電商起家的創業公司來說,生鮮供應鏈就是它在無人貨架領域的競爭壁壘。
據李漾透露,生鮮產品種類更豐富,因此銷售額更好,而利潤率也比較高。算下來,便利購單點銷售額日均在150~200元。如今,每日優鮮在全國有近1000個前置倉。最高的補貨頻率是每日一補或者兩補,少則2~3天一補。不過,由于冷柜、熱柜成本相對常溫貨架更高,想要快速鋪設網點就需要更多資本。目前,一整套全溫區貨柜成本在3000元左右,而一臺冰箱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一個常溫貨架的成本在200~500元。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無人貨架的出現,讓很多一二線城市的寫字樓里多了一個辦公室“小賣部”,這東西比樓下便利店更方便,也比O2O更快捷。o...
寺庫網發布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報,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902.9%。據外電報道,奢侈品電商寺庫網周四發布了該公司截2...
傳統零售業正遭遇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沖擊。伴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有效結合,無人便利店成為新零售的風口。但專家認為...
還有什么是智能設備做不了的?現在連板栗都可以用無人設備炒了。新零售智能設備公司弘馳智能已于近期完成 3000 萬元2...
刷單是不正當競爭行為,我們都應該抵制!2016年12月初,阿里巴巴集團向法院正式遞交起訴書,狀告傻推網涉嫌嚴重危害市2...
果小美”已完成新一輪融資,但未透露具體金額。在此之前,“果小美”已經獲得過兩筆融資,分別為IDG資本投資的3000萬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