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林業機械市場發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林業機械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林業機械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
威縣為支持貧困村發展,在發展梨產業之初,將其作為一個脫貧產業來規劃,實行“龍頭企業+農戶”的利益聯結股份制扶貧模式,實現了“流轉土地掙租金、入園打工掙薪金、入股分紅掙紅金”。通過“入主”梨園,目前入股群眾年人均純收入達5000余元。
威縣地處河北省南部的黑龍港流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這里多是鹽堿地,土地貧瘠,不適合種莊稼,村民前些年多以種植棉花為生。2013年初,林果專家、河北省林業廳退休干部曲憲忠經考察發現,威縣西沙河流域的沙質土壤非常適宜梨樹生長。此后,威縣邀來國內多位林果專家,實地調查、反復論證,最終確定在該縣西沙河流域建設實施10萬畝梨產業帶。
為提升梨產業發展水平,威縣專門成立了梨產業園區管委會,統籌土地流轉、農業招商、資金整合等工作。威縣還與河北農業大學合作,聯合建設河北省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威縣試驗站,并在相關村鎮配備了梨產業專職干部和技術人員。
“明年俺那兩畝半的秋月梨就要進入盛果期了,種植技術上可不能出岔子影響了產量。”河北省邢臺市威縣草樓村65歲的梨農丁靈恩說。
初冬時節,草樓村所在的威縣綠色A級梨產業園區里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不少梨農跟丁靈恩一樣,正在忙著為梨樹剪枝。對這里的農民來說,梨樹就是他們的“搖錢樹”。
去年丁靈恩家的梨樹是第一年掛果,今年剛開始上產量,畝產就有3000來斤。丁靈恩告訴記者:“因是新品種,上個月梨還在樹上時,就被山東的客商預訂完了,收購價一斤能到2.8元,今年的收入比前些年翻了好幾番。”
威縣洺河水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蘇桂珍介紹,威縣在發展標準化梨園時,從企業入駐開始,經過苗木繁育、起步建園、生產管理到包裝銷售、貯藏加工、市場物流等,都嚴格執行綠色A級生產標準。
“我們村產的梨可是‘閱兵梨’!”草樓村村支書王貴新說,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期間,威縣梨果被選送到北京閱兵村慰問閱兵將士,經中國武警疾控中心食品檢測室檢測全部合格,榮獲了“閱兵梨”的美譽。
威縣為支持貧困村發展,在發展梨產業之初,將其作為一個脫貧產業來規劃,實行“龍頭企業+農戶”的利益聯結股份制扶貧模式,實現了“流轉土地掙租金、入園打工掙薪金、入股分紅掙紅金”。通過“入主”梨園,目前入股群眾年人均純收入達5000余元。
西沙河流域內的袁莊村是威縣貧困人口最多的區域。2014年,袁莊村村民袁書洲將他家的5畝土地流轉,并將領到的3000元扶貧款作為股金投入企業。“以前辛辛苦苦種棉花,到頭來也掙不了幾個錢,現在土地流轉了,每畝地有租金,自己還能在家門口打工,年底還能分紅,年收入超過2萬元沒問題。”袁書洲跟記者算了一下收成。
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威縣打破了“棉花獨大”的產業結構,梨果業實現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威縣梨產業園區被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園區引進陜西海升、河北秋月等龍頭企業40余家,建立農民合作社95個,發展優質梨樹面積10萬畝。
威縣縣委書記安慶杰表示,通過打造綠色A級梨產業園,威縣走出了一條平原縣林業發展的新路子,激活了現代農業崛起的新引擎,這10萬畝梨園不僅綠化了生態環境,還讓貧困群眾穩定脫貧。2016年威縣共退出貧困戶5814戶、13052人。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發展林業是保護海南自然生態系統,構建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加快林業現代化建設是海南發揮“三大優勢”,建設全國...
11月末12月初,候鳥南遷高峰期期間,林業部門也將提高防護等級。河南省林業廳也公布了違法行為舉報電話,向全社會公布...
在江西,不僅森林和濕地陸續走進了城市,改變了千千萬萬城里居民的生活環境,而原先只有城市才有的公園,也大舉下鄉,...
目前,安徽林業80%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已經實現了“最多跑一次”,一些服務事項當事人不用到窗口就能辦理,極大方便了...
“經常一個月都見不到一個人。夜里除了風聲和野獸的叫聲,能聽到的就是自己的心跳,孤獨得叫人害怕。最難熬的是冬天,...
近年來,隨著執法部門對實體市場執法力度不斷加大,以及電子商務平臺快速發展,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已從實體市場轉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