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中國氫能源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氫能源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氫能源行業的國內外發展概況、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分析(市場規模、市場結構、市場特點等)、競爭分析(行業集中度、競爭格局、競爭組群、競爭因素等)、產品價格...
天然氣價格提高,固然有市場主體炒作的因素。但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供給不足也是價格抬升的原因之一。
發改委部署相關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召開會議,旨在規范LNG生產流通企業和相關社會組織,加強價格自律、規范價格行為。
而召開此次會議的背景,是近期不斷抬高的LNG價格。
根據生意社數據,11月初,LNG價格在4200元/噸,但是12月1日,市場平均參考價為6558.33元/噸,上漲超過50%。
天然氣價格提高,固然有市場主體炒作的因素。但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供給不足也是價格抬升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在3個月前,就已有業內人士預計到,今冬天然氣可能供給不足。
原因之一,是“煤改氣”的推進。
根據測算,如果重點城市天然氣取暖全部完成,到2021年,僅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的六省市,天然氣取暖用氣量將達到約479億立方米,相當于2016年全國天然氣用量的近1/4。
但以當前的條件,我國尚不具備大面積推廣煤改氣的條件,原因有二:
一是國際市場不斷變化、地方政府和天然氣設施所有者利益訴求不一致的情況下,供氣項目的建設較慢;
二是由于調峰短板,“舉全國之力保華北”的情況在采暖期始終存在。但是,南方天然氣用戶和非采暖用戶的交叉補貼等問題并非解決。
因此,如果“煤改氣”大面積推廣,或將導致“氣荒”。相對可行的方法是,“煤改氣”先突出重點地區——將“2+26”城市作為發展重點,北方其他地區適度發展,南方地區則應稍后發展。
原因之二,是天然氣基礎供給還有明顯的薄弱環節,特別是儲氣調峰設施滯后。
取暖用氣的需求集中出現在每年冬天,因為用氣的季節峰谷差較大,因此,儲氣調峰設施配套就需要及時跟進。2016年后,清潔取暖“煤改氣”開始實施,今年,多個地區推進“煤改氣”,這將進一步推高冬季用氣峰值。
但現實情況是,我國儲氣調峰能力建設不足,具體也表現在兩方面:
首先,國際通用的調峰手段為地下儲氣庫,但我國此類儲氣庫的有效工作氣量較低。
2016年,我國地下儲氣庫形成的有效工作氣量為64億立方米,為消費量的3.1%,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次,我國城市應急調峰設施建設較弱,與此前制定的2020年目標存在差距。
根據《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的要求,我國在2020年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平均3天需求量的應急儲氣能力,但在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的“2+26”重點城市中,當前的應急儲氣能力為1億立方米左右,僅相當于去年全年日均用量的75%。
同時,天然氣尚未實現市場化運作,沒有建立儲氣調峰價格,以及不夠明確的調峰設施投資和儲氣費用回收渠道,也讓企業缺乏建設儲氣調峰設施的動力。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12月1日,液化天然氣掛牌價創出9400元/噸的歷史新高。報出這個高價的是黑龍江大慶中瑞燃氣公司,據了解,受到原料天1...
“目前,80%以上的天然氣價格已經由市場主導形成,電力直接交易的規模已經達到23%左右,成品油建立了與國際市場掛鉤...
天然氣新增的需求大部分來自最近幾年的煤改氣工程。煤改氣工程之下,很多地方燃煤取暖被禁止,對天然氣的需求增加。隨...
從安徽省經信委獲悉,今年1至10月份該省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推廣分別達到4.77萬輛、4.39萬輛,均已超去年全年,同比5...
天然氣價格一路飛漲!飛漲原因是什么?國家會進行干預嗎?近日來,天然氣和LNG市場都頗為熱鬧。一方面是天然氣供不應L...
新能源車牌“一牌難求” 技術服務升級加速產業發展新能源汽車號牌分為小型新能源汽車號牌和大型新能源汽車號牌。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