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生態修復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
生態修復針對突出的生態問題采取行動,是為了保障生態安全,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生態修復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基本方針。
生態修復,比生態保護更具積極含義,又比生態重建更具廣泛的適用性,也可用于人工生態系統。生態修復既具有恢復的目的性,又具有修復的行動意愿,在中國語境中越來越被廣泛應用。
生態修復,是恢復生態學中出現的新詞,是生態恢復重建中的一個重點內容。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出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那什么是生態修復?我們不妨從“生態修復”的概念說起,來對其內涵進行探討。
何謂“生態修復”?
提到“生態修復”,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生態重建”。
2002年以來,最新的定義為:生態重建是協助一個遭到退化、損傷或破壞的生態系統恢復的過程。其中,“協助”是關鍵詞。誰來協助?當然是人類。生態重建的實質,是希望人為地創造或促進生態系統發展,在實施過程中,雖然通常以工程和經濟方面的考慮為主,但主要的邏輯和理念仍必須是生態學的。
“生態重建”的英文科學術語是“Ecological Restoration”,但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曾譯作“生態恢復”,這是個很大的誤解。因為在西方學術文獻中,生態恢復(recovery)是特指“自然回復到原來事物,即生態系統被干擾之前的生態結構的過程”,“恢復”的發生是沒有人的直接參與的自然發生過程,而“生態重建”卻是在人為活動的輔助下實施的,這就是“恢復”與“重建”二者的根本區別,不容混淆。
“生態重建”不僅英文釋義不同于“恢復”,其科學含義與技術也要比“生態恢復”豐富得多,在生態管理中處于更高的層次,在生態文明和理念上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生態修復的作用與地位是什么?
地球上現存自然生態系統,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濕地、河湖水域、海洋,大多處在不同的退化階段,因而,需要不同的對待和處置。
其中,一小部分自然生態系統仍處在比較原始的狀態,它們大多處在開發較晚的國家和地區。由于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一部分原始生態系統,如原始森林、原始草原,仍將成為人類開發利用的對象。另一方面,由于人類社會生態意識的覺醒,對大部分原始生態系統實施或將要實施封閉式的保護,設立各種自然保護區或各種其他類型的保護地。
相當一部分自然生態系統處于輕度退化的狀態,如有些森林已殘缺稀疏,或轉變為天然次生林。對這些生態系統要在優先保護的前提下,加以適當的培育措施(撫育管理、促進更新等)進行生態保育或生態保護。
有一部分自然生態系統已經受到較嚴重的損傷或破壞,如過伐、過牧、過墾導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嚴重退化。對這樣的生態系統要采取較為強烈的修復措施,包括改造(如低效次生林改造)、改良(如草場改良)等措施,以改善生態系統的組成和結構。
通過各種保護(如禁伐、禁墾、禁牧,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育和修復措施,達到生態系統的再植復原和恢復重建的目的。
在原來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徹底破壞消失的土地上,需要采取決然的重建或新建的措施,如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耕還濕、造林種草,以仿造重建原有的生態系統(如果可溯源的話)或新建適合于當地自然條件的新人工生態系統。
在實際生活中,還有許多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形成的新人工生態系統(城市、農田、工礦交通建設用地),由于種種原因其生態環境欠佳,需要人為改善。
這包括城市生態系統中的園林綠化、城市(郊)林業、建筑立體綠化及庭院內部綠化。農田生態系統的土壤改良和修復,生態農業、農林復合經營、農田防護林建設等。工礦及交通用地的礦山廢棄地修復、采空塌陷地修復、工廠廢棄地修復、廠區綠化、交通建設損害地修復、綠道建設、油氣管線和高壓線路建設用地的修復等。這里的修復含義中實際上包括大量的新建內容。
在大尺度的生態系統,即景觀、區域乃至全球層次則需要大范圍的綜合治理,包括土地利用調整和合理的生態格局維持在內。綜合治理性質的生態建設活動有水土保持、荒漠化(石漠化)防治、生物碳匯增儲等。
以水土保持為例,作為一項綜合治理工程就要包括土地利用調整,造林種草等植被建設,使用保持水土耕作制度,牲畜改為圈養的調整,建設水平梯田和溝壩地,溝系中谷坊、塘壩和小水庫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等。
所有這些生態活動統歸于一個大項目之下,可稱之為“生態保護和建設”,它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一起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三塊基石。
生態修復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生態修復必須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要求來確定其行事準則。《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明確指出:“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以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改善環境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同時,要樹立六大理念,即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樹立發展和保護相統一的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樹立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理念;樹立空間均衡的理念;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
生態修復針對突出的生態問題采取行動,是為了保障生態安全,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生態修復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基本方針。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又專門加上了“在生態建設和修復中以自然修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這樣較為全面的詮釋,意義深遠。
生態修復要為自然資本增值,全面增進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供給、調節、支持、文化);要維護好山水林田湖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按照系統論的觀念進行綜合治理。
生態修復有5條措施,第一是生態紅線的劃定。第二是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功能區劃)。第三是區域土地利用方向和布局的調整,形成農、林、草、漠、澤、水與城市、交通、工礦之間的合理布局。這三條是前提。第四是以保護優先,充分尊重自然規律,發揮自然恢復的潛力,封山育林、育沙育草、補水保濕。第五是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
根據治理對象的具體情況,分別采取有針對性的人工治理措施。如造林(植灌)、種草、人工促進天然林更新,林下或林隙引入混交樹種(草種)、撫育管理(修枝、除蘗、割灌、間伐、補植或補播、復墾);必要時的合理采伐更新(或更替樹種);必要的工程措施,如水土保持措施(整地、修梯田、治溝等),設置機械沙障固沙等;輔以病蟲鼠害防治及防火措施。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按照《天津市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2017—2025年)》,規劃期內將重點完成污染整治、濕地恢復與修復、生態移民、土地流...
據統計,衡水市共有400型棉花收購加工企業50家,但截至僅有冀州的兩家企業累計送檢新棉477包共計108噸,而去年同期這2...
小麥市場后市需求旺季臨近,但缺糧的局面難以出現,供需也將會維持相對的平衡,小麥價格難以孕育太大的變化。預計春節...
近期尤其是下半年開始,與往年相比有一個明顯下降的趨勢。可能與國家近期也逐漸加強了對進口大豆的一些逐步嚴控(有關...
目前,東北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仍在不斷上調玉米收購價格,涉及的范圍不斷擴大。往年市場價格上漲緩慢的黑龍江等地,新...
稻谷方面,鑒于秋糧成熟及收割過程中遭遇的連續陰雨及大風等災害性天氣影響,11月1日國家多部門聯合下發了《國家發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