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互聯網+知識付費行業運營模式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互聯網+”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在經濟、社會各個部門的擴散,本質在于傳統行業的在線化和數據化。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知識付費正在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新風口。
知識付費這塊新版圖,亟待后來者奮力開拓、激濁揚清、重塑規則。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喜馬拉雅、知乎、得到、分答等平臺成為先行者。2017年,新入局者也紛紛跟上。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界扎堆進入,布局各自的內容價值平臺。各路人馬迭出高招,用專欄訂閱、付費課程、內容贊賞、有償問答、社群等形式實現內容變現。
速成知識有市場
白領楊樹(化名)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早晨鬧鐘響起,他睜開眼,立馬抓過手機,打開“得到”,傾聽60秒音頻課程。吃早飯時,打開“喜馬拉雅”,“聽30分鐘的《唐詩三百首》?!鄙习嗦飞?,他點開“知乎live”“聽了3個知名答主的經驗分享?!蔽缧輹r間,他又點開“在行”,“抓緊學習了《如何成為寫作高手》。”晚飯后上床,打開“直播”,“聽了李笑來的《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富自由》?!比缓髱е鴿M滿的充實感進入夢鄉。
楊樹這兩年很焦慮??吹酵掠⒄Z流利,他馬上下一個英語客戶端,走路、做飯都戴著耳機練習聽讀;看到《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學習的人》的文章,趕緊買回一摞書;參加交流會遇到業內大咖,他又一聲驚嘆:“這個人的回答很專業,我差太遠了?!?/p>
這是一個時間短缺的時代?!皸顦鋫儭闭J為,不能把大量時間耗費在選擇上,希望短時間就能掌握某項技能。正如楊樹所說,這是一個急于求成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成功的捷徑。無論是購買書籍還是接受教育,知識從來都不免費。在互聯網時代,知識付費代表著一種新的產品載體:在碎片化傳播、信息泛濫的場景之下,知識被篩選出來并包裝成商品推出。
思考重于求新知
一天不學習新知識,心里就不安,楊樹得了這個時代最常見的知識焦慮癥。何為知識焦慮癥?就是人們對新知識、新信息和新認知迭代始終有一種匱乏感,因為擔心自己知識匱乏而落后于社會和他人從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恐懼。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去年我國知識領域市場交易額約為610億元,同比增長205%,使用人數約3億,約占到中國網民總數的一半。從用戶需求來講,知識付費瞄準了人們在“沒時間”與“自我提升”之間的搖擺與焦慮感,催生了為成長買單的購買行為。但大多數知識付費用戶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知識的極大豐富與思考能力沒有同步提高之間的矛盾。用戶想獲得思考能力的提升,但知識付費碎片化的解答方式顯然難以滿足這種需求。
楊樹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說:“為碎片化知識付費,并未真正解決他的求知焦慮。“
互聯網的便捷讓沉溺其中的人不愿再動腦子,遇到問題從“一搜了之”到“一問了之”,逐漸喪失思考能力。有了知識付費平臺,人們還需要自己思考嗎?知識產品仍未擺脫互聯網碎片學習的屬性,知識更需內化為一種思考能力,而非以數量積累取勝。
產業喜與憂并行
目前愿意為知識付費的人呈上升趨勢。然而,對于知識付費產業來說,若想走得更遠,仍有問題亟待解決:如何調動讀者的思考主動性,讓其獲取真正的“知識”而不是花錢定制碎片化的“懶人模式”;如何避免內容重合,讓產品質量得到質的飛躍?如何建立起內容評價體系和篩選體系?
目前,業界將知識付費領域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專業性強的課程,學術或業界大牛為專業內容背書,比如豆瓣時間、得到大咖專欄等;二是適用于通勤路上或者睡前,為用戶提供簡易即食的信息滿足,比如一些付費音頻專欄;三是針對用戶對知識更為迫切直接的應用性需求,如職場進階、實際技能等。
對于知識付費的未來,專家建議,知識付費產品打造者要不斷提升內容質量,豐富形式,形成“良幣驅逐劣幣”效果。立法部門要加快知識付費領域的立法,緊跟互聯網發展態勢,讓知識付費產業發展有法可依。政府要完善市場監管機制,嚴厲打擊盜版和不良內容,為知識付費產業發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消費者要做知識付費時代的主人,在購買知識產品的同時,要提高信息篩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一種業態走向成熟,混亂與迷茫是必由之路。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郭臺銘談馬云和新制造業 郭臺銘如何評價馬云?郭臺銘談馬云和新制造業“經過這么多年,馬云的確做得非常成功,他認為...
有分析機構給出驚人預期,稱蘋果本季度 iPhone 出貨量有望達到 8880 萬部,將創造新的歷史。如果成真,這將是蘋果...
知情人士消息,中國手機廠商小米公司正就潛在的 IPO 事宜與投資銀行進行溝通,并尋求至少 500 億美元的估值。這名...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而那一年,也正是微信開始孵化的時間節點。IBM認為,城市的網絡、基礎設施和...
我們很明確,飛信未來將堅定地向政企級通訊應用的方向發展?!敝袊苿踊ヂ摼W有限公司(下稱“中移互聯網公司”)副總...
位于東四環邊上的樂視大廈,也算地標性建筑,見證了樂視擴張時期的輝煌。而如今,隨著樂視系危機發酵,其或被整體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