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天然氣金融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十三五”規劃對“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突出改革創新;遠近結合,更加注重以解決長遠問題的辦法來應對當前挑戰,既以五年為主,銜接...
入冬以來,北方地區遭遇天然氣短缺現象,天然氣價格暴漲。繼發改委召開告誡會,環保部下發特急文件之后,中石油網站12月9日發消息稱,將多措并舉增產增供,中石化等企業也采取措施,增加天然氣供應。
燃氣保供升級中石油等增產增供
用氣緊張局部緩解,部分居民用氣逐漸恢復正常;專家稱完全解決“缺氣”需多方面改革
入冬以來,北方地區遭遇天然氣短缺現象,天然氣價格暴漲。繼發改委召開告誡會,環保部下發特急文件之后,中石油網站12月9日發消息稱,將多措并舉增產增供,中石化等企業也采取措施,增加天然氣供應。
據新京報記者采訪調查,目前的天然氣保供措施效果初現,此前用氣緊張的一些生活小區正在逐步恢復正常,LNG市場開始小幅降溫。LNG標桿價格12月4日飆升至最高點7244元/噸之后,開始小幅回落,并穩定在7121元/噸。
“這兩天小區里的天然氣能供應上了。”保定天鵝路某小區的一位居民12月10日這樣告訴新京報記者。
中石油等供氣企業增產增供
12月9日,中石油集團官網消息稱,按照國家發改委12月8日要求,為最大限度化解因多種因素影響造成的天然氣供需失衡,努力保障采暖季期間天然氣形勢總體平穩,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緊急啟動應急預案,多措并舉增產增供,嚴格壓減石油系統工業用氣,有序壓減直供工業用戶,協調配合有關地區和下游用戶落實保民生用氣。
據媒體報道,針對北方地區天然氣保供等問題,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8日說,已經啟動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并與相關部門、各地方政府及供氣企業建立了聯合監測調度機制。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多措并舉增產增供,加強協調配合,實現資源互保互供。
中石化有關負責人日前向記者提供的材料顯示,其正在積極與其他企業協調,加快管道互聯互通,采取資源串換、代輸等多種手段解決地區供需矛盾。據了解,中石化為確保所供市場穩定,近期細化保供措施,大幅增加清潔能源天然氣的生產供應。計劃今冬明春供應天然氣15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1%。
據央廣網報道,中海油內部人士透露,為了保障冬季用氣穩定,作為國內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最大供應商,中海油在冬季現貨價格大幅上漲前,已經緊急采購了上百萬噸的LNG現貨資源。
12月7日,北京城市管理委員會下發特急通知稱,應國家發改委要求立即啟動華能燃煤機組,減少本市天然氣用量,緩解華北地區天然氣緊張局勢。
居民生活用氣逐步恢復正常
“這兩天天然氣能供應上了。”保定市某小區一位李姓居民告訴新京報記者,他所在的小區使用的是新奧燃氣提供的天然氣,11月底12月初的時候,天然氣供應不上,經常停氣,對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最近這兩天情況好了很多,小區的供氣逐步恢復正常。
該居民對記者表示,附近其岳母居住的另一個小區供氣沒有徹底恢復,時不時的會停止供氣。
“我們小區的天然氣基本上能正常供應了。”保定市的另一位姓崔的居民告訴記者,“相比之前的燃氣供應不足,現在能保證正常供應已經很不錯了。”
相較于居民用氣,保定的非居民用氣恢復得比較慢。記者的一位朋友昨天發朋友圈:“明天降溫了,單位仍然沒有暖氣。不知道大唐的暖氣管道什么時候能夠改造完畢。”其公司位于保定市直隸大廈。
石家莊市的一位企業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據他了解,周邊一些企業的燃氣供應正在恢復中,但是洗浴以及重污染行業的用氣還是受到限制。
目前,政策效果已經初步顯現,LNG市場開始小幅降溫,來自行業機構的數據顯示,LNG標桿價格在過去一個月中,從11月1日的4915元/噸,飆升至12月4日的頂端7244元/噸,截至12月8日回落至7121元/噸。
那么,北方地區天然氣供應偏緊的局面已經緩解了嗎?相關分析師分析認為,目前還沒有完全解決。
燃氣消費量大,“缺氣”恐長期存在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月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擴大了20%。進入供暖季之后,北方部分地區天然氣的消費量持續擴大,形勢更為嚴峻。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增長迅速。公開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為468億立方,2015年為1931億立方,年均增速達16%,是中國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的3倍。2017年上半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160億立方,同比增加13.5%,而同期天然氣產量為740.8億立方,進口數量為419.2億立方。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天然氣短缺問題長期存在。在11月29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天然氣行業市場化發展大會上,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市場高級經濟師徐博說,國內的天然氣短缺的問題在近五年內難以解決。按照目前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大約2300億立方米計算,有效工作氣量必須增至230億立方米,才可以實現保供。
到“十三五”末期,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要占到10%以上,成為主要能源之一。按照這個目標,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速每年要超過18%。新京報記者任嬌
-相關新聞
多家公司回應氣價上漲影響
近期,天然氣供應短缺、價格暴漲,牽動產業鏈相關公司和概念股集體拉升。天然氣板塊個股現普漲格局,截至12月8日收盤,新奧股份漲5.06%,東方電熱漲4%,泰山石油、中曼石油、金卡智能等10股漲幅超2%,此外,廈門國貿、陜天然氣等13股漲幅均超1%。
杰瑞股份漲幅0.48%,在回答投資者問題時表示,價格暴漲后國家將加大天然氣供應,促使天然氣產業投資加強,公司天然氣板塊業務將因此受益。中天能源稱LNG價格上漲對公司業績有利好影響。
金卡智能漲幅2.79%。公司稱受益北方取暖方式的改進,公司旗下燃氣表制造公司天新儀表在相關區域的銷售增長較好。
雙象股份稱,天然氣漲價后,受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以及匯率變動造成匯兌損失等因素影響,母公司利潤下滑,致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降。預計2017年1-12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44.28萬至3021.83萬,同比變動-65.00%至-15.00%。
迪森股份股價從11月15日的23.51元,下滑至12月7日最低17元,下滑幅度超過25%,該公司發布公告解釋股價下跌原因,稱受最近天然氣價格上漲影響,但綜合來看,氣價短期調整和供氣不平衡對公司壁掛爐業務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觀點
解決天然氣短缺
短期開源節流,長期需多方面改革
相關分析師認為,國內的天然氣供應主要是管道天然氣為主,液化氣只占整體的10%左右,所以解決供需偏緊問題,還需要依靠“三桶油”。近期他們正聯手起來對公司內部天然氣資源進行調配,通過管道互聯互通的方式,來保證局部地區的天然氣供應偏緊的情況得到緩解。另外根據當前海外船期的數據顯示,目前大概有三四十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正在向中國駛來,可以看到這部分天然氣量很可觀,會補充短期的天然氣不足。
相關分析師介紹,國內的天然氣短缺并不僅僅是供需偏緊的問題,還關乎于管道基礎設施建設,所以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按照我們的國土面積來計算,和國外相比,管道基礎設施差距還很大,“完全解決天然氣短缺,是歷史進程的問題,需要多方面改革。”
天然氣供給或能源供給如何保障?分析師建議,“目前只能開源節流。對于開源,一方面將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提高,進口量上升,開放更多企業參與到天然氣產業中,實現多元化運營,允許接收站的公平開放。另一方面,提升國內天然氣產量,進一步加強開發力度,加大非常規天然氣如頁巖氣等的開發力度。”
“在節流方面,天然氣利用政策也要更明確,對改善國內空氣污染沒有太大幫助的行業,限制天然氣用量。”分析師建議,對于有明顯效果的消費環節,如集中供暖、供熱,加大推廣力度。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隨著煤改氣的推進,冬季需求的集中釋放,一場“氣荒”迅速蔓延。從11月15日北方地區啟動供暖開始,多地LNG液廠出廠價2...
12月1日,液化天然氣掛牌價創出9400元/噸的歷史新高。報出這個高價的是黑龍江大慶中瑞燃氣公司,據了解,受到原料天1...
天然氣價格一路飛漲!飛漲原因是什么?國家會進行干預嗎?近日來,天然氣和LNG市場都頗為熱鬧。一方面是天然氣供不應L...
中國天然氣價格改市場化?情況如何?雖然普通消費者對天然氣價格的變動還不敏感,但非居民用天然氣的市場化價格正加速...
據央視財經記者采訪,發改委此次要求天然氣生產經營企業供應各地的門站價格原則上要同步等額降低;各地要結合門站價格...
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兩大石油公司日前成功實施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和氣源串換,攜手增加市場供應,緩解今冬我國華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