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版國債質押貸款行業兼并重組機會研究及決策咨詢報告
企業并購包括兼并與收購。公司兼并是指經由轉移公司所有權的形式,一家或多家公司的全部資產與責任不需經過清算都轉移為另一公司所有,而接受全部資產與責任的另一公司仍然完全以自身名義繼續運...
資管業務高增長時代或成為歷史。
金融機構面臨大洗牌 這些人準備好了嗎?
金融機構面臨大洗牌
12月28日,媒體報道,中國資管產品增值稅將于下周啟動,這意味著經過兩度延期后,增值稅開征所帶來的稅負增加或將正式成為資管行業不得不面對的考卷,其中私募基金所受影響可能更大。
經歷了快速擴張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正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20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而增值稅的正式推出或令中國資管行業格局出現變化--財政部今年6月30日發布通知,2018年1月1日起,資管產品管理人運營資管產品過程中發生的增值稅應稅行為,暫按3%的征收率繳納增值稅。
普華永道中國資產和財富管理業主管合伙人薛競和德勤駐北京的合伙人Natalie Yu都認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受到的影響可能大于銀行、信托、券商等其他資管產品。
“整個行業都會面臨更重的稅負,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受影響更大”, Natalie Yu稱,原因之一是私募沒有類似公募基金的股票債券買賣價差免稅政策。薛競亦表示,私募的管理人和基金都不是金融機構的身份,有金融機構身份的管理人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同業往來利息收入免增值稅等。
珩生資產管理公司駐上海的基金經理戴明稱,征稅的政策可能意在抬高做資管產品的成本,把小的淘汰掉。畢竟“現在私募家數比較多,淘汰1萬家還剩1萬家呢”。
來自中國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中國資管規模突破100萬億元。其中,銀行表內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規模約29萬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規模分別為9.2萬億和10.2萬億元。
金融機構資管規模排行
中國11月就規范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擬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管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規范資金池業務,并多舉措打破剛性兌付。興業證券指出,新規旨在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和強化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打擊金融套利和資金空轉的行為,資管業務高增長時代或成為歷史。
細則“補丁”
資管產品增值稅開征前曾經歷兩次推遲。 2016年5月起中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金融等四大行業納入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范疇,同年12月公告曾明確資管產品增值稅追溯自2016年5月1日執行。今年初,財政部公告將開征時點推遲到了7月1日,之后又在6月底的公告中將時點再度推遲到了2018年1月。
本月25日,財政部發布有關增值稅政策通知(財稅90號文),進一步落實了實施細則,明確機構轉讓2017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股票、債券等,可選擇按照實際買入價,或2017年最后一個交易日的股票收盤價、債券估值等作為買入價計算銷售額。天風證券等機構分析稱,這使得機構投資者無需以在2018年之前將浮盈的金融商品拋售、2018年再買回的方法做低成本價, 有利于減少市場額外波動。
中金公司分析師張繼強等人在26日報告中表示,25日發布的財稅90號文為營改增正式執行前的第六個補丁,也號稱執行前的最后一個補丁,但營改增具體如何落實,市場仍存疑,預計未來稅務機關還將有執行明細出臺。
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戴明稱,“怎么向客戶說明這個事情呢?我是納稅主體,交完以后,向客戶收取怎么算呢?這事挺復雜的。”
安永大中華區間接稅負責人Kenneth Leung表示,資產管理人要么把稅負轉嫁給投資者,要么自己吸收。"不論是哪種,對他們的影響都是負面的。"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央行將推春節限定版降準 或釋放臨時流動性超萬億元央行將推春節限定版降準面對春節前大額的現金需求,中國人民銀行&...
央行召開2017年第四季度例會,例會主要內容如下。會議強調,要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切實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維...
整頓信托將成銀監會明年工作重點?何以見得?銀監會下狠手規范銀信“抽屜協議”,于上周末剛剛下發《關于規范銀信類業...
看到掃碼支付日限500元的消息,很多人抱怨額度不夠用。其實,大家誤會了,日限500元只是針對靜態條碼,如掃商家貼在攤...
基金年度業績排名頗具懸念。目前來看,開放式基金方面,混合型基金中,東方證券資管旗下基金有望成為最大贏家;普通股...
“碼客街”成立于2015年3月,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影院增值業務服務商。主營影院智能共享座椅,目前已在全國數百家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