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煤制油技術的研發較早,近10多年取得重大進展,除神華集團直接液化工程取得成功外,在間接液化方面,形成了原創的高溫漿態床成套過程技術,包括:大型高溫漿態床反應器和配套裝備技術、成...
印度民眾表示,購物時對比同一類商品,本國制造的產品價格遠遠高于中國產品,光是這一點就失去了優勢,而品質方面也是中國占優,自然是不會抗拒購買中國商品。
中印貿易逆差高達300億?復制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一直是印度夢想實現的遠大目標,但是國內非常落后的生產設備和狀況百出的供電設施成為了拖后腿的兩大難題。印度的制造業產品依然十分依賴進口,中國便是其最大的制造業產品出口國。一邊依賴進口,一邊又怕中國商品威脅本國工業發展,印度頻頻對華發動貿易調查,同時對從中國進口的近百種商品征收反傾銷稅。
貿易逆差300多億,印度急了!
近日,印度商工國務部長表示,在去年4月至10月,印中貿易逆差為367.3億美元,約合2380億元人民幣,而去年中印貿易總額突破800億美元,創下5年新高。逆差增長的現象主要由于印度需滿足快速增長的電信和電力部門需求,所以強烈依賴中國對印度出口制造業產品,預計2018年印度依賴程度還在繼續增大。這樣的形勢讓印度政府大感不妙,趕緊以保護本國貿易和制造業的名義,向進口自中國的亞麻織品、維生素C、化工產品等98種商品征收反傾銷稅。不僅如此,僅在去年上半年,印度就對中國發起了12宗貿易調查,成為對華發起貿易調查最多的國家之一。
本土制造不爭氣,民眾偏愛中國產品
相比在貿易上設置壁壘又頻繁搞小動作的印度政府,該國民眾對于中國產品的態度可就大度得多了。印度民眾表示,購物時對比同一類商品,本國制造的產品價格遠遠高于中國產品,光是這一點就失去了優勢,而品質方面也是中國占優,自然是不會抗拒購買中國商品。另外,印度的制造業原本就不發達,市面上能夠買到的印度產品相對較少,選擇空間也不大。
老實說,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被印度扣上傾銷的罪名真的非常委屈。歸根結底,制造產品嚴重依賴中國進口的最大原因還是出在印度自己身上。早前就有來自印度的企業家意識到,印度一天只有8小時的供電時間、工業用電昂貴、勞工素質過低、運輸成本高、法律法規多、民眾對工業認知偏激六大因素已經嚴重制約了印度制造業的發展,導致印度產品售價過高,質量也難以確保。與其打壓中國進口商品尋求心理上的滿足感,印度政府還不如老老實實讓本國工業往現代化的方向狠狠拉一把。
發展制造業無望?印度已錯失時機
不過即使印度意識到制造業發展與現代化的生產線息息相關,現在已為時已晚。有學者分析,和中國相比,印度在人口方面同樣占優勢,只是當發達國家需要低端勞力工廠時,中國已經搶先一步拿下了“代工”的資格,而且從替人打工發展成自主創新,成就了自己的制造業,印度當時顆粒無收。如今中國逐漸拋棄了低端產業,用工業自動化及人工智能替代人力工廠,還引領其他國家也開始工業變革。印度還想用廉價人力優勢打造“印度制造”,則又一次落后于中國,超越中國最終只是一個美好的念想。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柬埔寨國家銀行(央行)4日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柬埔寨經濟增長率為6.9%,繼續保持發展強勢。柬央行行長謝振都在當日...
新年伊始,多家機構預測中國經濟在2018年將保持平穩,GDP增速保持在6.7%左右,中國經濟增長進入穩態區間。中國銀行國...
工信部25日于京召開2018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會上說,今年工業通信業運行平穩,預計全年全國...
一個國家的出口量能說明說明呢?一個國家的GDP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要靠出口的,所以出口量大,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好...
北京12月20日電 (王慶凱)作為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風向標”,每年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為下一步經濟工作定...
日前,財政部公布了2017年11月財政收支情況。據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566億元,同比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