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創新環保產品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十三五”規劃對“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改革創新;遠近結合,更加注重以解決長遠問題的辦法來應對...
日前,伴隨著中央環保督察組向新疆、西藏反饋督察情況,首輪中央環保督察工作收官。從2015年12月督察試點在河北展開至今,兩年時間過去,中央環保督察已經實現31省份全覆蓋。那么,他們在實際的工作當中都遭遇到了哪些問題呢?
日前,伴隨著中央環保督察組向新疆、西藏反饋督察情況,首輪中央環保督察工作收官。從2015年12月督察試點在河北展開至今,兩年時間過去,中央環保督察已經實現31省份全覆蓋。
兩年來,督察組在各地查出了哪些環保問題?各地整改情況如何?下一步工作又將如何開展?一系列問題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中央環保督察啟動兩年 31省份全覆蓋
2015年7月,中央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督察工作將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形式,對省區市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級黨委政府部門。
2015年12月,中央環保督察試點在河北展開。時隔5個月,首批8個中央環保督察組又相繼進駐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開展督察工作。
此后,2016年11月下旬至12月底,第二批7個中央環保督察組分別對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陜西、甘肅等省份進行督察。
2017年4月,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進駐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7省份。
2017年8月,第四批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進駐吉林、浙江、山東、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團)開展督察。
目前,中央環保督察完成全國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并公布了所有督察情況反饋。
開出約14.3億元“環保罰單” 問責超1.8萬人
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地方掀起“環保風暴”的同時,也落實了嚴抓嚴打嚴問責。
記者從環保部獲悉,第一輪督察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13.5萬余件,累計立案處罰2.9萬家,罰款約14.3億元;立案偵查1518件,拘留1527人;約談黨政領導干部18448人,問責18199人。
在問責的18199人中,處級以上領導干部875人,科級6386人,其他人員10938人。
此外,據介紹,第一輪督察共與768名省級及以上領導干部、677名廳級領導干部開展個別談話,對689個省級部門和單位進行走訪問詢,使地方領導普遍受到教育,特別是通過督察問責,一批領導干部受到警醒,環保壓力得到有效傳導。
督察反饋不留情面,揪出這些“通病”
針對督察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中央環保督察組在給出的反饋中也直戳痛點,不留情面。
例如,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日前向西藏反饋的督察情況中就直接點出,西藏不少干部對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深刻,滿足于自然賦予的良好生態,認為西藏地域廣、生態本底好、環境容量大,即使有點污染或破壞沒什么大不了。
督察組向浙江省反饋的督察情況中指出,浙江省經信委和能源局推諉扯皮,導致全省2014年以來仍然違規新增829臺每小時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
山東省則被批評“一些地方發展‘路徑依賴’嚴重,在上項目、搞建設時習慣于‘先上車,后補票’,往往要求環保‘讓讓道’,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決策部署作選擇、搞變通。”
另外,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在治污過程中出現的弄虛作假行為被督察組點名。
例如,此前天津靜海區水務局被揭為應付環境保護督察,編造會議紀要和工作臺賬,影響十分惡劣。
此外,中央環保督察組對31省份進駐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典型、共性問題。
據環保部此前介紹,督察中發現的共性問題體現在六方面:一是一些地區大氣和水環境問題突出;二是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三是一些自然保護區違規審批、違規建設;四是水資源過度開發;五是工業污染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六是農村環境問題比較突出。
督察推動解決了這些“老大難”問題
兩年來,中央環保督察也推動解決了諸多環保“老大難”問題的破解。
據環保部介紹,第一輪督察直接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8萬余個;同時地方借勢借力,還推動解決了一批多年來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環保“老大難”問題,納入整改方案的1532項突出環境問題近半已得到解決。
譬如,新疆卡拉麥里山等自然保護區環境問題基本整改到位;內蒙古唿倫湖濕地面積明顯擴大;湖北基本完成湖泊違規養殖的清退工作;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以及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陽湖治理進度明顯加快;安徽全面叫停侵占巢湖濱湖濕地等行為。
在督察整改方面,啟動督察以來,各省(區、市)已針對性地出臺或修訂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制度標準等240多項。
其中,山東、海南、四川、西藏等地印發文件,將環境保護納入干部履職盡責考核評價范疇;31個省份均已出臺環境保護職責分工文件、環境保護督察方案以及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26個省份已開展或正在開展省級環境保護督察。
“一刀切”、“一陣風”?環保部回應質疑
中央環保督察開展兩年來,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引發了外界對于督察工作的一些擔憂和質疑,如督察整改會否出現“一陣風”、企業停工停產是否“一刀切”等等。
針對上述質疑聲,環保部近期也一一予以回應。
例如,針對督察整改會否出現“一陣風”的問題,在日前環保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就表示,中央環保督察建立了清單式調度,地方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這個月針對督察整改的批示情況、現場督辦情況,地方出臺重要的政策、法規、制度等長效機制情況,重點問題整改情況等都要上報。
此外,點穴式專項督察、通報、函報、問責、約談等措施,也有效推動地方強化整改的長效性。在信息公開方面,地方的整改方案、整改情況、落實情況等都要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在制度設計上是不達目的絕不松手,絕不能把督察變成一陣風。”劉長根說。
對于企業停工停產是否“一刀切”問題,劉長根則表示:“針對企業停工停產情況,我們做過分析,都是依法依規確確實實需要停的,確確實實需要整改的,都是群眾反映特別強烈且無法整改到位的。”
他同時強調,“對那些不分青紅皂白就采取緊急停產、停業等簡單粗暴方式應對督察,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的,我們在督察中就已堅決予以糾正。”
2018年或將“回頭看” 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
中央環保督察下一步的工作如何部署,外界也頗為關注。
根據劉長根透露,2018年環保部或對第一輪督察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緊盯問題,壓實責任,確保不是“一陣風”。
此外,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針對重點地區大氣污染、重點城市黑臭水體污染,以及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環保部將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大助力。
在法規制度建設方面,環保部將加強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建設,組織研究制定環境保護督察條例,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機制,完善中央和省級環境保護督察體系。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山東電力、鋼鐵、化工等行業將面臨“降碳”大考!工業大省山東日前制定低碳發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單位地區生...
作為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這標志著我國環境...
涪陵榨菜(Fuling Zhacai) ,重慶特產,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涪陵榨菜是選用重慶市涪陵區特殊土壤和氣候條件種植...
中國進口“洋垃圾”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之前媒體就沒少報道,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么我們要進口外國的洋垃圾,這些...
2018年1月1日起,我國第一個專門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體現“綠色稅制”法律-環境保護稅法,將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環境保1...
中國“洋垃圾”進口禁令?對英國的影響有多大?“英國馬上就要面臨塑料廢物的堆積問題。”新年伊始,英國各大媒體集體...